孙希华
(莒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山东日照 276500)
随着我国老年化的趋势不断加重,糖尿病已成为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长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典型的并发症之一,是指1型或2型糖尿病引起的累及肾脏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其特征为尿白蛋白排泄量增高和进行性肾功能下降[1]。相关统计显示,糖尿病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且超过30%的患者在10年内转为大量白蛋白尿,加大了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2]。因DN容易合并大血管事件,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其总体死亡率是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2~3倍[3]。糖尿病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还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和社会资源,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现代医学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但仍无法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及恶化。基于此,本次研究将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通过观察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为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思路。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莒县中医医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固肾汤治疗。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8.66±11.03)岁;试验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9.16±10.8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过莒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7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发布的《糖尿病肾病国内外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解读》[3]有关“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指南发展及应用》[4]有关“消渴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检验指标中尿微量白蛋白>200 μg/min,或尿蛋白排出量>300 mg/24 h。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其他肾脏疾病;②糖尿病肾病非患者本次入院治疗的主要主诉或诊断;③患者在3个月内有手术史、存在感染、创伤等;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⑤患者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⑥患有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在进行饮食和运动降糖的基础上遵医嘱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厄贝沙坦治疗。遵医嘱服用厄贝沙坦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J20171089,规格:0.15 g×28片]治疗,1次/d,0.15 g/次,共治疗12周。
1.2.3 试验组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脾固肾汤治疗。健脾固肾汤组方:熟地、枸杞子、山萸肉、泽泻、丹参各15 g,黄芪30 g,山药、茯苓各20 g,当归6 g,桃仁10 g。健脾固肾汤组方由莒县中医医院中药房进行煎制,分装为2袋,每袋150 mL于饭后温服,1袋/次,2次/d,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进行比较。FBG采用血糖仪(罗氏公司卓越型)血样量0.6 μL进行测量;HbAlc采用使用东曹生产的 HLC-723G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验,采血量为5 mL、离心速率3 000 r/min。②尿白蛋白排泄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进行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在晨间取患者2 mL晨尿保存于-40 ℃的冷藏箱中,由莒县中医医院检验师进行尿白蛋白值的检验,结果由两次检验的平均值计算得出。③血浆纤维蛋白原: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比较。采用贝克曼库尔特LH 750 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抽取患者的静脉血,取1 mL的患者静脉血,按照相应的比例,制备出抗凝血。采用3 000 r/min离心血样10 min,吸取血浆以备用。并采用离心机对血液标本进行处理,抽取血浆标本。使用凝固法对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0.0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FBG、HbAlc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上述血糖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s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 例数 FBG(mmol/L) HbA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9.13±1.03 6.38±0.81* 8.08±1.93 6.54±0.71*对照组 50 9.05±1.00 6.62±0.88* 7.92±1.88 6.76±0.75*t值 0.394 1.419 0.420 1.506 P值 0.694 0.159 0.676 0.13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尿白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μg/min, ±s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μg/min,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148.27±30.94 51.86±29.73*对照组 50 149.95±31.12 106.82±56.77*t值 0.271 6.064 P值 0.787 <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患者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g/L, ±s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g/L, ±s )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2.77±0.78 2.06±0.63*对照组 50 2.81±0.84 2.50±0.68*t值 0.247 3.356 P值 0.806 0.00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多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调脂等综合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欠理想,仍会使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终末期肾脏病[5]。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为消渴病肾病的范畴[6]。基于此,本研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FBG、HbA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具有改善患者糖代谢的作用,这与王惠玲等[7]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在于厄贝沙坦可以改善DN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血糖水平[8]。健脾固肾汤方中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茂皂甙、黄茂多糖等,在临床上具有降糖、调脂、减少尿蛋白的作用[9]。且黄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血糖,从而防治糖尿病性肾损害的作用[10]。两者联合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白蛋白排泄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这与吕树泉等[11]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在于厄贝沙坦具有减轻肾脏的肾小球基底膜损害的作用,在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减轻后,达到减少蛋白尿漏出的效果。中医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机制的特点采用的主要治法为健脾益肾、活血化瘀。健脾固肾汤方在遵循标本兼治的原则同时,注重顾护脾胃,兼以活血化瘀。方中的茯苓可促进机体肾小血管和基底膜的修复,达到进一步降低尿蛋白排除率的作用;白术、丹参具有多样、有效的化学成分,可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和血液黏稠度;枸杞子可通过减少黏蛋白而达到进一步的保护肾脏组织的作用[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循环高凝状态,这与杜世拔等[13]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其原因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尿蛋白的增加,凝血活性也逐渐增高,存在相对不足的纤溶活性,而健脾固肾汤方中的山萸肉、丹参、桃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阻止红细胞变形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4],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健脾固肾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降低患者尿蛋白量,改善患者糖代谢和循环高凝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