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公元前204年初冬,在通往赵国井陉关的崎岖山路上,走来一队人马,只见猎猎作响的旗帜上一个大大的“韩”字。不错,这是汉王刘邦的军队,而那位身披大红战袍,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行进在队伍中间的将军,正是刘邦手下大将韩信。
破魏后,刘邦就把韩信的精锐部队调去对付楚军了,此时韩信手里只剩下几万刚征来不久的新兵,而赵国早已得到情报,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陈馀的率领下,前往井陉关迎战汉军。
力量如此悬殊,如何才能以少胜多?韩信紧锁眉头,陷入沉思。与此同时,陈馀手下的一位谋士,名叫李左车的,也在给陈馀出谋划策:“韩信刚刚平定魏国,士气正盛,可谓锐不可当。但他们离开本国远征,我听说,从千里之外供给军粮,士兵就会挨饿,临时拾柴割草做饭,军队常常食不果腹。而且井陉口这条路,狭窄难走,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列,队伍前后拉开几百里,这样的话,韩信的随军粮草一定落在大部队的后面。请您拨给我三万人马,抄小路截断他们的辎重粮草,而您则在井陉口挖壕沟、筑营垒,任他们如何挑战,都坚守不出。如此,韩信向前无仗可打,后退无路可回,冬季的野外又没什么东西可吃,不到十天,我就可以把韩信的头颅献到您的帐前,否则,您肯定要被他们抓住的啊。”
陈馀是个书生气十足的将军,常常称自己的军队是“义兵”,不屑于使用那些诡诈的计谋,所以对李左车的话很反感,当即反驳道:“韩信的兵力不过区区几万人,再加上长途跋涉,兵士早就疲惫不堪,打败他们是轻而易举之事。面对这样的对手,我们还避而不击,其他诸侯一定以为我是个胆小无能之辈。”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消息,得知陈馀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心中大喜,马上命令军队加速前进,直奔井陉关,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到了半夜,韩信突然命令全军开拔。他特意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要他们每人手拿一面红旗,从小道直奔井陉口,在井陉口附近的山头上隐蔽起来,严密观察赵军的行动,并告诫他们说:“待我率军与赵军交战时,我佯装败退,赵军会倾巢出动追赶我们,那时候,你们趁机冲进赵军大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插上我们的红旗。”两千名轻骑兵领命而去。
韩信又让副将传令所有的将士:“等今天打败赵军后再吃早饭!”众将士听了,都惊讶不已:一天之内击败赵军?怎么可能?
韩信又对将领们说:“赵军已经抢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安营扎寨,而且他们没有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不会轻易出兵攻打我们的先头部队,因为他们怕我军到了险要的地方,遇阻后会撤兵回去。”他随即派遣一万人打先锋,开出营寨,背靠河水摆开了阵势。
陈馀在营寨中观察汉军的阵势,见韩信背水布阵,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对身边的将领们说:“兵法上说:布军列阵一定要选背靠山或面临水的有利地势,最忌讳的就是背水列阵,这样敌人攻来,后无退路,只有死路一条。韩信竟然犯了兵家的大忌,今日必败无疑!”旁边的将领们听了,一个个也喜笑颜开,觉得赵军胜券在握。
天刚蒙蒙亮,夜空中还闪烁着没有隐去的星星,似乎也在眨着迷惑不解的眼睛,观望着韩信摆的这个“背水阵”。突然,从汉军大营里传来震天的鼓声,只见韩信带着大队人马举着大将军的帅旗,开出了井陉口,向赵军的营寨冲来。
陈馀见韩信亲自率军出战,立即命令赵军大开营门,迎战汉军。一时间,刀光剑影,人喊马嘶,直杀到星星退隐,红日东升。这时,汉军假装打不过赵军,故意扔下军旗、军鼓,向河边的大营逃去。
陈馀见汉军逃往背水的汉军大营,大喜过望,连忙传令全军出营,追杀汉军。
汉军见赵军追杀上来,只好回转身来,再与赵军搏斗。因为后面就是河水,没有退路了,汉军士兵个个拼死奋战,就在这时,韩信冲着手下兵士大喊:“将士们!我们无路可退,唯一的生路就是杀退赵军!”说完,一马当先,朝赵军杀去。
汉军将士见自己的大将军身先士卒,一下子勇气倍增,越战越勇。赵军虽然人数超过汉军数倍,却始终无法占上风,便开始撤退回营。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营垒中迎风飘扬的竟然全是汉军的红旗。原来这是隐蔽在山上的两千汉军轻骑兵干的。
惊慌失措的赵军士兵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大本营,纷纷逃跑。陈馀和手下将领见士兵逃跑,赶紧阻止:“不准跑,谁跑就砍了谁!”并真的接连砍了几个逃跑的士兵。然而,兵败如山倒,赵军的溃败情势已然无法挽回。最后,赵军全军覆没,陈馀逃到水边,被汉军杀死,赵王也被活捉。
一些将领跑去问韩信得胜之法。韩信笑道:“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我今天率领的并不是平时训练有素的士兵,就像驱赶街上的平民百姓去作战,必须把他们置于无路可退的死地,倘若给他们留下活路,他们就会逃跑,不会像这样冲锋陷阵,拼死力战!”将领们听了,个个心悦诚服。
(摘自《少年读〈资治通鉴〉-汉朝》,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出品,张永文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