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基本问题

2022-03-28 03:03杨梓晨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饮马轴对称直线

杨梓晨

教学基本问题即“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的问题,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笔者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探讨如何厘清数学教学基本问题,实施有效教学。

一、教什么

《最短路径问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课题学习”,教材通过讨论“牧人饮马”“造桥选址”两个问题,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轴对称、平移等知识转化问题,进而便捷地求解最短路径;涉及的知识点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等。

在思考《最短路径问题》應该教什么时,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思考。一是教学生学的内容,包括利用轴对称和平移的性质解决“牧人饮马”和“造桥选址”两类实际问题;求最短路径(转化为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方法;化归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二是教学生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抽象(问题的本质、数学表示)的方法,通过寻找关键信息来建构未知与已知的联系,进而转化问题的方法,以及猜想、反思等学习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方面,会通过作图求解两类最短路径问题,并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加深对轴对称和平移性质的理解;能力方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能力,作图能力,转化能力,利用数形结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路径问题的经验,领会化归转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素养方面,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情意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二、为什么教

“为什么教”即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的理解,既包含对数学知识本身价值的理解,如数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发展的外在需要,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又包含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和目的的理解。这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的依据。

《最短路径问题》作为课题学习要达成什么教育目的呢?一是让学生体会两点间线段最短、轴对称和平移的性质等的应用价值;二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化归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以上两点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基础。

三、如何教

“如何教”即对教学过程、学习活动的构想,以体现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索性为基本原则。

《最短路径问题》属于研究性学习,笔者的教学思路如下:首先呈现“牧人饮马”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即直线[l]上的C点选在何处才能使“AC+CB”的值最小;接着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简单化,即将A、B两点在直线[l]同侧的情况转化为A、B两点在直线[l]异侧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出“造桥选址”的新问题,并引导学生用相似的方法加以解决;最后呈现练习题,进行巩固应用。

笔者在明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材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基础以及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问题串”的形式搭建教学实施过程。问题一:“牧人饮马”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学生通过画图、用数学符号表达,把问题抽象为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AC+BC”最短的问题。问题二:我们学习过的与之相关的知识有哪些?师生共同整理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段最短”等。问题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能否先解决一个与之相关的简单问题或特殊问题?学生很快想到A、B位于直线[l]异侧的情形,并练习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问题四:能将“同侧”问题转化为“异侧”问题吗?转化的关键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试一试,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在[l]的另一侧找一点B',使CB'=CB'”,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证明题目、总结问题解决过程、提炼转化方法的学习过程。问题五:“造桥选址”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学生探究得出:当点N在b上的什么位置时,AM+MN+NB最小?(其中a和b为两条平行直线,N为直线b上的一个动点,MN垂直于直线b,交直线a于点M)问题六:它能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我们熟悉的问题吗?学生回顾交流“牧人饮马”问题的解决方法及策略,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关键。问题七:如何应用这些新方法呢?教师呈现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刘佳

猜你喜欢
饮马轴对称直线
说说轴对称
《轴对称》巩固练习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认识轴对称
将军饮马与最短路径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关于轴对称的几个基本概念
走直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