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科背景下重组班级的认同培育

2022-03-28 11:08谢燕卿林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8期

谢燕卿 林炜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班级认同”的实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高考选科背景下,不少学校对班级进行重新组合,重组后的班级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班级认同,激发他们内心对班级的信服和认同,形成对班级的归属和信仰,是广大一线班级管理者面临的现实课题。结合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和反思,尝试了选科背景下重组班级的认同培育有效策略,以期助力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级认同;重组班级;高考选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8-0067-03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认同”的实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乎学生的成长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关乎教师对班级和学生的管理。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或她)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就是“社会认同”[1]。依据社会认同理论,“班级认同”是指学生在共同生活中感觉自己是班级成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2]。“班级认同”培育则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或体验,认识到自身属于特定的班级,同时还有与之伴随的情感和价值意义。

在高考选科背景下,不少学校因师资配备、学生选科需求等原因对班级进行重新组合,重组后的班级如何有效培育学生的班级认同,激发他们内心对班级的信服和认同,形成对班级的归属和信仰,是广大一线班级管理者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和反思,尝试了选科背景下重组班级的认同培育有效策略,以期助力班级管理。

一、精选生活素材,寻求班级认同契合点

新课改倡导,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实施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領。为此,班级管理者在班级认同的培育过程中,须精心选择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寻求班级认同切入点,找出班级管理与生活相关联的有机衔接点。这个有机衔接点应该有“情感味”,即选用的情境材料应当结合班级管理内容实现传情达意,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激发师生共同的情感表达。同时,还要有“生活味”,即所选用的情境材料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契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3]。

以“班级管理 我参与 我践行”这节主题班会为例,其主要目标包括:让学生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要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懂得服从和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班级成员应有的观念,也是应尽的义务;通过学生服从班级管理的承诺及相关小论文的续写,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班级集体需要每个成员从小事做起,落到实处。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围绕“我践行”展开。所以笔者把这节主题班会的议题设为“班级管理为何—何为—有为”。

课前准备阶段,针对班级选科分班重组的背景,笔者选取了班级重组后学生难以融入新班级、原班级学生各自为政及不守新班规的实际,以“我班的实际”为线索,紧紧围绕“班级管理”这个总议题,在课堂上通过我眼中的“班级现状”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原班级和在新班级中感受到的种种不同变化,来理解班级管理“为何”这一主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新班级成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现在想问问我们的同学,我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班级和自己原先的班级的不同呢?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说,进入新班级以来,你们感受到的种种不同的变化。

学生甲:在安静环境中,可以独立思考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做好学科知识的预习等,能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和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乙:发现班级有些同学纪律观念不强,自习课堂上随意走动,自由进出教室,高声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在嘈杂的环境下,我的学习和思维受到干扰,无法静心思考问题。同时,自由进出教室也会影响隔壁班同学的学习。

学生丙:部分同学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物品随意摆放,甚至堆放在教室通道上,不仅影响教室整洁,还影响同学的出行,容易绊倒,存在不安全因素。

…………

学生们就新旧班级自习课秩序、班级卫生、教室物品摆放等方面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出了种种不足。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对新班级中的变化进行了交流与分享,看得出,我们的同学观察很认真,也很细心,也希望我们的新班级能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其实,对新班级的变化,老师也看在眼里。相信我们的同学看完这些照片,对老师的一些管理方法会有更深的理解。

笔者展示了随手拍的部分教室现状照片,学生看到教室里的种种情况,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热议。对于笔者提出的教室管理“为何”问题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的分享不仅具有“生活味”,而且还有“情感味”,师生共同提出的问题以小见大地展现了班级管理“为何”的议题。在此环节,学生把自身的感受转化为教育资源,把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从理论变成生活体验,做到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深度有机融合,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价值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育方式情感化。通过“班级现状”展示,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情景融入,对班级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感同身受,进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了主题班会的预期效果。

二、精心创设问题,挖掘班级认同生长点

在班级管理中,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真正实现高中学生对班级的认同。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等特点,是高中阶段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表现[4]。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活动,引导他们对具有开放性、思辨性的班级管理相关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让班级管理真正内化于心,实现内心的信服与认同。这些成效的取得,需要教师结合情景精心创设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从而真正达到对班级的认同。

班级认同培育中,情景问题的创设除了要有“生活味”“情感味”外,还应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思辨性。根据情景设置的问题,对学生思考要有鼓励、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思维高度的提升;要让学生真正面对自己认知上的冲突,充分表达真实想法,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感悟、认同班级;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问题的多维性思考,促进学生在多维思维中培养价值认同。

在“班级管理 我参与 我践行”这节主题班会中,“何为”“有为”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选科重组后班级学生对新班级管理的参与缺乏深切的感受,对班级管理的措施抱有怀疑态度。笔者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一:新班级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

问题二:听了同学们对班级现状的分享,你有何启发?

问题三:作为新班级的成员,我们如何参与班级管理?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符合“班级管理 我参与 我践行”主题班会内容,符合问题设置启发性、开放性和思辨性“三性”的要求,具有逻辑性和思维层次性,让每个班级成员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而且触及班级管理的困惑点和学生认知的冲突点。对新班级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学生除了感受到对老师的新鲜感外,感受更多的是对新班级中存在的如自习课秩序、班级卫生、教室物品摆放等不足。对通过班级现状分享带来的启发,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一致,要求大家自律、自省、自觉,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集体。对如何参与新班级的管理,学生也纷纷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议,如轮流值日管理班级、成立专门的卫生监督小组、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自我惩罚力度等措施。学生在对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中不断反思自己既有的行为规则和思维认知,从而实现思维认知的提升,把思维高度上升到班级主人翁的层面。设计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直面不同的认知冲突,多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认识到班级管理中的自身主体性作用,从而坚信班级管理“功成必定有我”,增进班级认同。

三、精心设计活动,把握班级认同升华点

认同的培育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认识到实践的逻辑,以及循序渐进的心理过程。因此,在班级认同培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作为、积极参与。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系列活动,让学生由感知到理解,由疑惑到相信,由观望到行动,最终实现认同和升华。

基于班级认同和升华的出发点,教师在设计系列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走心”。“走心”指的是学生站在理性认识的高度,将有关班级管理的基本观点和相关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真正有效的班级认同培育应当是一种“走心”的历程,即对事物价值意义的认同,尤其是意识层面的价值认同,空洞的说教、强制的理论“灌输” 是无法达成目标的,需要参与主体经历体验升华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仍旧以这节主题班会为例,笔者针对“我践行”这部分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活动。

1.课前调查、收集本班和其他班有哪些变化。

2.课中展示调查结果。

3.结合本班和其他班的变化,谈谈对班级管理的认识。

4.辩论:新班级是否需要加强管理。

5.新班级如何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

这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对班级管理的相关任务进行层次化、梯度化的分解和细化,力求做到内容活动化,活动价值化,方式多样化。

对于活动1、活动2,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学生结合班级实际,用表格和图片的方式,对本班和其他班从学习氛围、教室物品摆放、班级文化建设、学生遵守纪律程度等维度进行对比,并在课堂上进行了调查结果的展示与分享。

对于活动3、活动4,因在前面有“我眼中的班级现状”分享活动作为铺垫,学生对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也较容易实现。

对于活动5:新班级如何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从班级管理主体——学生自身、班级管理引导者——班主任、班级管理参与者——家长的角度,就班规的制定与遵守、班规的監督与执行、违纪的处罚与力度等提出了符合班级实际的建议和措施。

这一系列活动设计从调查、展示、探究、辨析、行动等五个维度,结合探究分享、辨析提升、践行行动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达到多方面呈现切入角度、多方面调动学生参与、多角度锻炼学生思维的效果。这样的活动设计就是一个“走心”的历程,有助于学生在调查展示中感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在问题的辨析中深化对“班级管理何为、有为”的理解,真正服从和信服班级管理,并且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从内心接受和认同新班级。

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要改变一个人,首先要改变他所处的环境。”[6]改变学生,有很多方法可用,运用好主题班会这种主要形式,再结合其他的心育途径,创设良好的班级集体,有利于增强班级认同,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班级中获得幸福感,感受正能量,进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健生,饶舒琪.非想象共同体中的集体认同培养——中国学校的使命[J].教育科学,2016,32(3):1-5.

[2]刘亚琼.农村初中生的教师关怀行为感知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许春亚.关注活动有效性追求任务实效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1):47.

[4]李岚.辨微析理育认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3):53-56.

[5]刘启刚,周立秋. 公安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对专业认同的影响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12):52-56.

[6]唐保东,刘佳.曲径通幽 润物无痕——用教室文化墙对学生进行心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2):67-68.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