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影红
摘 要: 目的:随着医学的需求不断增长和科技的不断创新,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不但满足了重症患者的治疗,同时还满足了对患者监护的需求,对长期静脉用药的患者更具优势。最多可以留置1年。PICC导管连接器部分材质质地较硬,容易造成患者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的压痕,甚至导致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发生炎性反应。尤其是老年、儿童及本身就有皮肤病变的患者。普通PICC导管固定引起的皮肤损伤使患者舒适度降低、出现疼痛,降低患者满意度。思乐扣固定器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难题。
关键词:PICC导管;固定;思乐扣固定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6--01
绪 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 年 6 月至 2014 年 12 月,将我科使用PICC导管的患者共 9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8岁,平均(60±7)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 例,年龄49~78岁,平均(60±7)岁;对照组采用透明敷料和无菌胶带固定导管,观察组采用透明敷料和思乐扣固定导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1.2 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消毒后,消毒液自然充分待干,PICC导管”C”型、“U”型或“L”型摆放,10*12cm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塑型,延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第一次更换敷料应在留置PICC后48小时内,若敷料干洁的,以后每7天更换一次。如若发现卷边、潮湿、脱落或者疑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1.3思乐扣固定器固定方法:
用物准备除常规物品外,再准备固定器思乐扣一个。PICC维护常规消毒后,消毒液自然充分待干,用皮肤保护剂搽拭固定部位,等待完全干燥,PICC导管”C”型、”U”型或”L”摆放,将思乐扣妥善固定导管,按住固定垫下表面和导管,锁死固定器。撕下固定垫背后的纸将固定垫贴于皮肤上。避免较硬的连接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再用10*12cm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塑型,延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填写维护信息的标题,贴在贴模上。拆除时,要用拉伸的方法去掉透明贴膜,将酒精棉片浸润溶解固定垫下表面,直至固定垫可顺利从皮肤上揭开。将固定垫折叠,用食指稳住导管,另一只手打开锁扣,将锁扣移开导管。
1.4敷料对比
1.4.1 常规护理方法的弊端
固定导管需用黏胶为基础的通明贴膜,因透明敷料材质、反复粘揭贴膜、患者体质、消毒剂等因素,可造成患者皮肤抵抗力下降。
由于无菌透明贴膜下连接器部分材质较硬,患者进行手部活动时,较硬的连接器和皮肤产生摩擦,容易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出现压痕甚至损伤皮肤,导致患者局部皮肤完整性受损。尤其是冬季,衣服较多,更易损伤皮肤。
1.4.2思乐扣固定器固定方法的优势
用物准备除常规物品外,再准备固定器思乐扣一个。PICC维护常规消毒后,消毒液自然充分待干,PICC导管”C”型、”U”型或”L”摆放,将思乐扣妥善固定导管,避免较硬的连接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减少摩擦。再用10*12cm无菌透明贴膜无张力固定、塑型,延长管高举平台法固定。价格经济实惠,为患者所接受。一周更换一次,避免了反复更换敷料造成的感染风险。操作简单,医务人员很好掌握操作步骤。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指标:局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率。效果评价标准:局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率。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 1 局部皮膚炎性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实验组(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患者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 1 所示。
2.2 敷料对比
皮肤保护剂及水胶体敷料也可以保护皮肤,预防压伤的发生,但价格昂贵。
无菌纱布敷料放置于连接器下面也可以预防PICC固定引起的皮肤损伤,但必须两天更换1次,患者不易接受,过多更换敷料会带来更高的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居住偏远地区的患者更不能接受。而使用思乐扣固定器则需一周更换一次,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价格经济实惠,能让患者接受。
思乐扣导管固定装置的用途:1牢固,节约。2延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 3无需缝合固定,减少缝合固定相关并发症4无需缝合固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3. 讨论(小结)
传统固定方法将连接器直接压于患者皮肤上,连接器和皮肤产生摩擦,可出现压痕甚至损伤局部皮肤,使患者感到不适、疼痛。
思乐扣固定器中间部分有一定的弹性,能起到一定抗摩擦力的作用,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延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无需缝合固定。并且,简单、经济、实用。患者感觉舒适,局部皮肤炎性反应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尹欣欣,朱玉欣,张欣.PICC改良固定方法保护特殊皮肤损伤患者皮肤再损伤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20,42(9):1422-1425,1429.
【2】黄丽艳,王芬,曹娟妹.”C”型固定方法在PICC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