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相,王福增
摘要: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在温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患猪以及带虫猪是其主要的传染源,患猪感染后多表现为稽留热,全身症状以及呼吸道症状明显,种猪感染率最高,可通过配种等传染给母猪,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早产等症状,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性、临床症状与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帮助广大饲养人员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增强防护措施,减少该病对人畜的危害。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临床诊断;防治措施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迅猛,各种疫病在全国各地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流行趋势。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球虫类原虫病,该病传播范围广泛,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对猪、羊、犬、马等温血动物易感,其中猪的感染率最高。若饲养管理不善,可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养殖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强饲养管理人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手段,对该病进行综合防控、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对未来养殖业与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病原学分析
该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是一种原虫性传染疾病,该病原属于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可对多种动物造成感染,主要以刚地弓形虫为主,呈地域性流行,不同的地域发病的危害性也不同,不同的宿主,其感染力也会有差别。病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发育形态也不同,可分为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以及卵囊。猪与人为其中间宿主,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最终会在猫科动物体内形成卵囊后排出体外,卵囊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能与其具有双层的囊壁有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存活1年甚至更长时间,通过高温或者10%的氨水才能将其灭活。温湿环境的不同也可以影响到虫体生长发育的情况[1]。
2 流行病学分析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每年5~10月间天气温热潮湿的季节是该病的多发季节,对猪的危害性最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其中又以保育猪发病最为严重。其次是羊的发病率较为严重。被弓形虫感染的宿主和患病的人畜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感染动物的血液、肌肉、内脏以及分泌物和粪便中均有弓形虫和虫卵存在。可通过被虫卵或虫体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垫料等被生猪接触后,可经消化道进行感染,也可通过破损的皮肤以及黏膜进入机体发生感染,或者妊娠母猪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新生仔猪的感染。
3 发病机理
机体感染弓形虫后,虫体会跟随血液和淋巴循环到全身各处,最终在机体细胞中寄生、繁殖。同时弓形虫会产生大量的毒素,导致机体组织出现炎症、水肿、出血甚至会导致机体组织和脏器坏死,身体机能遭到严重的破坏。
4 临床症状
患猪感染该病后,初期会出现体温快速上升的情况,体温高达42℃,为稽留热,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不振、流涕、鼻镜发干以及眼结膜发红等症状。有些患猪还会出现黄疸、食欲减退甚至废绝,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等,有时还会出现血痢,伴有卧式呼吸及呼吸急促。随着病程的继续发展,患猪在中后期出现明显的腹泻,尿液呈橘黄色,有的还会出现呕吐,精神沉郁伴有四肢麻痹、抽搐等神经症状。10~15d后,随病情继续加重,在下肢、下腹以及面部会有明显的出血点出现,随后全身发绀、不能站立行走、体温急剧下降,最终因窒息死亡。种猪最易发生感染,在配种时传播给母猪,妊娠母猪感染后则会造成流产、死胎等严重的繁殖障碍疾病,还可引发仔猪患有先天的弓形虫感染[2]。患病仔猪在保育阶段容易继发细菌性疾病,如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另外,仔猪在感染后其免疫系统会遭到破坏,引起仔猪的免疫抑制,使得继发疾病更加复杂难以诊治。
5 病理剖检
对病猪进行剖检可见,患猪全身淋巴结出现明显的肿大,并伴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耳根、腹下以及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斑块。胸腔以及心包的积液明显,肝脏、脾及肺脏等器官肿大,并且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灶,内部充满胶冻样的渗出物,气管中存在大量的黏性泡沫。胃肠道也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肠道充血严重,肠黏膜上存在坏死灶,肠腔被大量的渗出液充满。
6 诊断方法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与多种疾病较为相似,仅靠临床症状不易做出确诊,还应结合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动物接种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镜检法、生物分子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采集患病猪的心、肝、脾或者淋巴结等组织,在琼脂平板和肉汤培养基37℃培养24h,若无细菌生长,再进行吉姆萨染色,油镜下镜检,若能观察到月牙或者菱形的弓形虫滋养体,则可确诊该病。
免疫学检查法,可使用IHA、ELISA等方法对患猪的血清进行检查,若检测的结果为阳性,则可以确诊为该病。其中,ELISA是检测弓形虫病最简单、快速的方法,且特异性较高,是目前实验室检测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方法。
生物分子学检验,包括PCR技术和DNA探针法,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良好、可进行早期检测,但价格较为昂贵。
7 豬弓形虫病防控方案
7.1 加强饲养管理措施
在生猪的饲养过程中,应保证为猪群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其生长发育,确保饲料的质量,尽量提供全价饲料,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提高生猪的自身免疫力,增强猪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另外,饲养过程中禁止饲喂残渣剩饭、垃圾、泔水等,防止通过食物传播虫卵等病原体。
7.2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按照规定建造合格的猪场设施设备,修建储粪池,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防止病原体通过粪便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传播。严禁猫、犬等动物进入猪场内,尤其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其粪便可能含有大量虫卵,可对场内的水源或饲料等造成污染,有资料显示,1g猫粪中所含的弓形虫卵可达1,000万个,可感染10万头猪[3]。另外,饲养人员也应注意避免与这些动物接触后直接进入猪舍,防止工作人员和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进入猪舍。
7.3 加强场内环境卫生管理
保证猪场内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工作是防止疫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每天进行猪舍的清洁打扫工作,及时将剩余的饲料、粪便排泄物等清除,并进行定期消毒工作,每周最少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可使用2~3种消毒制剂轮换使用,防止病原体出现耐药性。经常性的清洁消毒除了防止弓形虫病的传播,还能杀灭其他多种病原微生物。此外,猪舍还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环境变化引起猪群的应激反应,导致猪群发生疾病。
7.4 病猪治疗
猪场出现患猪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患病猪的治疗多注射磺胺类药物,首次注射应剂量加倍,连续用药3~5d,尽量尽早治疗,否则弓形虫的虫体将进入组织,形成包囊,成为带虫猪。还可肌内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治疗,剂量为60mL/头,连续用药5d。若病猪出现发热等症状,还可肌内注射安乃近控制体温。按照20mL/kg·bw肌内注射头孢噻呋钠可以防止继发性疾病感染,2次/d,连续用药5d。对于健康猪只的疾病预防,可以按照0.1g/kg·bw混合等量的小苏打片,混入饲料食用,连续用药5d[2]。
8 结语
综上所述,弓形虫的感染性非常强,若患猪诊治不及时极容易发展成为隐性带虫猪,增加猪场暴发疫病的风险。为做好猪弓形虫病的防控措施,必须做好生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保证猪舍的清洁与卫生,加强猪群的营养管理工作,提供营养充足的全价饲料,禁止饲喂过期、变质发霉的饲料,增强猪只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应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严格控制猫科动物的进入,防止病原被传入。另外,科学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疾病的防治也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锁佩玲. 猪弓形虫病防治措施[J]. 今日畜牧兽医,2020,36(8):23.
[2] 祝宏,高顺,马达,等. 猪弓形虫病的诊治[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11):36.
[3] 周磊. 猪弓形虫病综述[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21,4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