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
摘 要:元延明出身北魏宗室,历任中央和地方要职,在元颢北伐时,降于元颢。后因元颢兵败,南逃至梁,后死于梁。元延明汉文化功底深厚,曾参与制定服制和编撰图书,是鲜卑族内部汉化的佼佼者。该墓志对其家世、生平、人物品行记载详细,也反映出许多北魏末期政治乱局中的细节,补充了史书的缺漏。
关键词:元延明;北魏;墓志。
元延明,北魏宗室大臣,安丰王拓跋猛之子,历经三朝,曾平定元法僧叛乱。元颢北伐时,元延明接受其委任,后因元颢兵败,南逃至梁。新乡市博物馆现藏有元延明墓志拓片,元延明作为北魏后期的历史人物,其墓志对元延明的历任官职和经历记载详细,补充了史书记载的不足。因而,本人以元延明墓志为基础,对元延明的生平事迹进行探究。
一、元延明墓志录文
魏故侍中太保特进使持节都督雍华岐三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安丰王谥曰文宣元王墓志铭
公讳延明,字延明,高宗文成皇帝之孙,显祖献文皇帝季弟,安丰王之长子,高祖孝文皇帝从父昆弟,河南洛阳熙宁里。启厥初于天地,拟峻趾于昆钟,群神归其福祉,众灵降以精魄。故其多才大位,獨表诸姬,斯乃编藏延阁,于兹略而不载矣。公禀此中和,诞兹上德,吐纳纯粹,陶练英华。音中律吕,乃威凤之恒事;动兴云雾,亦神龙之自然。兼以虎鼻表奇,河目呈异,舟航所属,始复斯在。及齿半九龄,陟岵无见,同孝孙之吐哺,均荣祖之画象。服阙,初袭爵土,虽先王制礼,不敢而过。奉诏册以流涟,犹欀捔之在目。爰及弱冠,荼蓼再丁,先食而哭,非杖不起。固使素蛇萦绖,匪独白菟驯庭。自有大志,少耽文雅,肆情驰骋,锐思贯穿,强于记录,抑亦天启,必诵全碑,终识半面。故河间所不窥,陈农所未采,莫不祛疑辩或,极奥穷微。雕虫小艺,譬诸绮縠,颇曾留意,入室升堂。实使季长谢其诗书,伯喈归其文籍,声播九重,于焉历试。乃兼西中郎将。职是要害,茂实克宣。
起家太中大夫,从容谈论,誉彰朝列,奉六条,实司举奏,昔在汉季,出自九卿,魏晋因循,其选尤重。公缙绅所归,遂应佥曰。除使持节都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风宣入境,德被下车,豪强所息,奸酷自引。仍加散骑常侍,所以旌是坚钢,表兹温捍者也。宋之彭城,大都之旧,地交吴楚,乃树懿亲。除使持节都督徐州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騑骖沃弱,旄旆綝纚,亦既憩止,化成期月。黑水西河,实名天府,严崄萦带,风俗混并,旧号难治,今剧斯任。乃除使持节都督雍州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公久劳外莅,遂不之部,留拜廷尉卿,将军如故。秋官任重,天下之平,折以片言,民心乃慰。仍除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又除秘书监平南将军中书令,并仍黄门。或外典图书,或内掌丝綍,朝趋王陛,夕拜琐门,经纶帝则,翼宣王度,诏诰衣草而行,议论寄名而已。俄除侍中安南将军,又除镇南将军,仍侍中。同舆操剑,允属民英,非直强项见奇,固以长乳斯对。又除卫将军,仍侍中,领国子祭酒。周之师氏,代作儒官,专门异户,历世滋竞。公钻坚仰高,钩深致远,以德诏爵,时无二言。自河海不归,桑濮间起,铿枪或存,雅颂谁析。公博见多闻,朝所取访,金石之乐,受诏增损,乃详今考古,铸钟磨磬,已蔑吾陵之韵,信鄙昆庭之响。属受事征罚,遂中寝成功。又以本官兼尚书右仆射。虽复暂临端右,便以声动邦国,又监校御书。
时明皇则天,留心古学,以台阁文字,讹伪尚繁,民间遗逸,第录未谨。公以向歆之博物,固雠校之所归,杀青自理,简漆斯正。而神钲告警,衅起边垂,窃宝叛邑,爰自徐部,御侮招携,非公谁托。除卫大将军、东道仆射大行台,本官如故。伪人乘间,驱其乌合,爰命假子,盗我府城。始寤画地之庐,仍誓决目之报,衔璧告雠,志存假手。萧综来奔,盖匹马归命,群师趑趄,鵄张碁跱,据金汤之崄,跨胜害之地,全州荡荡,咸为寇场。公智力纷纭,一麾席卷,以兹文德,成此武功。增封二千六百户,仍以本大行台本官行徐州事,仍除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本将军、徐州刺史,侍中、大行台、仆射如故。复除使持节、都督雍州诸军事、本将军、雍州刺史。俄间,复除徐州刺史,仍侍中军将军。寻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给后部鼓吹。公视下如伤,爱结氓庶,仰之若云雨,慕之若椒兰。是以驰传四临,位践八命,声明流澜,文物照彰,东土著神君之声,南邻有灵人之惧。仍除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兼尚书令。位邻三事,任首六官,仪表都野,隆替是属。除大司马,屯邅距运,祸自昵蕃,车驾北巡,事起仓卒,秘事难闻,遂乖奔赴,以斯民望,仍被絷维,谘谟所在,用压群议,皇舆南反,诛赏方行,政出权强,深猜后桀。公位尊德盛,冠带倾心,民恶其上,忌毒惟甚,言思大雅,出自近开,既睹浞莽之形,实深宗祏之虑,方借力善邻,讨兹君侧。而江南卑湿,地非养贤,随贾未归,忽焉反葬。以梁中大通二年三月十日,薨于建康,春秋卌七。
公神衿峻独,道鉴虚凝,少时高祖垂叹,以为终能致远,遂翻为国师,郁成朝栋。既业冠一时,道高百辟,授经侍讲,琢磨圣躬,明堂辟雍,皆所定制,朝仪国典,质而后行。加以崖岸重深,风流旷远,如彼龙门,迢然罕入。惟与故任城王澄、中山王熙、东平王略,竹林为志,艺尚相欢。故太傅崔光,太常刘芳,虽春秋异时,亦雅相推揖。其诗赋铭诔,咸颂书奏,凡三百余篇,着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皇世纪及列仙传,合一百卷,大行于世。殆五百之期运,傥一贤之斯在。方将翼此会昌,致诸制作,比尧舜而不愧,顾汤武而有余,忧能伤人,溘从霜露,悲缠雅俗,痛结民黎。今上天临,深追盛美,赠使持节、侍中、太保、特进都督雍华岐三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王如故。岁聿其暮,幽泉方启,敬勒徽猷,永贻兰菊。其词曰:
形象列位,附俪分辉;握钤神往,驾羽民归。日皇秉历,赫赫巍巍;本枝百世,祥庆攸依。汉则间平,魏则彪植;君王邈矣,曾峤峻极。旧是龙鳞,鼓兹鹏翼;蒸云不已,抟风未息。言初紫绶,越始瑜佩;援笔立成,应声而对。标此孝德,树斯清裁;质迈珪璋,文遗锦绩。缙笏来仕,弹冠入朝;远游蔼蔼,朱组飘飘。声由德被,爵以能高;抑扬风景,跌宕云霄。冠冕列位,仪形群后;四支六翮,献可替否。国之光辉,朝之渊薮;连踵九佐,比肩七友。乱离瘼矣,邦家殆哉;我冯上哲,振坠匡类。天人匪恹,圯剥时来;死归生寄,梁木斯摧。瞻彼川流,滔滔靡舍;遽从短日,奄归长夜。八旒终卷,四壮誰驾;城郭或存,人民适谢。禀秋时戒,具物苍苍,薤歌凄咽,柳饰低昂。藏悲秋槚,鸟思松杨;一捐朱邸,永閟玄房。太昌元年七月癸巳朔廿八日庚申,葬于洛城西廿里奇坑南源,岁次壬子。
二、元延明家世分析
据墓志载,“公讳延明,字延明,高宗文成皇帝之孙,显祖献文皇帝季弟、安丰王之长子,高祖孝文皇帝从父昆弟”。元延明出身宗室,祖父为北魏文成皇帝拓跋浚,其父为文成帝第六子安丰王拓跋猛,其与孝文帝为堂兄弟。关于拓跋猛,《魏书》中的记载十分简单,根据元延明墓志中“及齿半九龄,陟岵无见,同孝孙之吐哺,均荣祖之画象”的记载,可知元延明幼时丧父,亦可推断出拓跋猛应在年轻时亡故,故而史料记载不详。关于元延明的子嗣,据《齐故征西将军上洛县开国□□□□元子邃墓志铭》记载,“祖太尉安丰国王,父太保大司马文宣王”,“从文宣王讨徐州,擒殄贼师王思远,赐爵开封男”,“追录旧勋,以袭父爵,利建有归,时望斯允”。[1]可知,元子邃为元延明之子。元子邃还曾随元延明征讨徐州,因军功受爵,后袭父爵。但在《北史》中关于元延明之孙的记载,却是“孙长儒,孝静时袭祖爵”。[2]关于元延明的爵位,是由何人所袭,志传不一。
元延明之妻冯氏,出身亦十分显赫,根据其记载,“太妃姓冯,皇后之妹”。[1]376再根据其妹乐安王妃冯季华的墓志中对冯氏姐妹的婚配情况的记载,“长姊南平王妃。第二第三姊并为孝文皇帝后。第四第五姊并为孝文皇帝昭仪。第六姊安丰王妃。第七姊任城王妃”。[1]156从中可知,元延明之妻冯氏出身长乐冯氏,其曾祖为北燕昭文皇帝,其父为北魏外戚权臣冯熙,其姑母为文成帝皇后,也就是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冯太后。冯氏姐妹八人,四人入宫为后、为妃,四人嫁与宗室。在北魏诸多外戚当中,也鲜有冯氏这般与北魏宗室有如此紧密关系的。故而在任城王妃的墓志中评其为,“姑文明皇太后,正位临朝;二姊并入主坤宫,配高祖孝文皇帝。翻成外戚,属此盛门”。[1]374
三、元延明生平考释
元延明墓志中对其仕履及人生经历的记载与《魏书》中记载基本一致,但墓志记载更为详细,是对史书的重要补充。“起家太中大夫,从容谈论,誉彰朝列,奉六条,实司举奏,昔在汉季,出自九卿,魏晋因循,其选尤重。”宣武帝时,元延明以太中大夫出仕,在朝中执掌议论、监察。孝明帝继位后,元延明任职地方,任都督豫州诸军事、征虏将军、豫州刺史。在豫州刺史任上,“风宣入境,德被下车,豪强所息,奸酷自引”。《魏书》称其豫州任上,“甚有政绩”。[3]之后,元延明在地方转任,“都督徐州诸军事左将军徐州刺史”和“都督雍州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徐州、雍州皆是不好管理的地方,朝廷体察元延明“久劳外莅”,便召回朝中任职。元延明入朝后,任廷尉卿,“秋官任重,天下之平,折以片言,民心乃慰”。后任给事黄门侍郎、秘书监、中书令等职,“或外典图书,或内掌丝綍,经纶帝则,翼宣王度,诏诰衣草而行,议论寄名而已”。从墓志中“朝趋王陛,夕拜琐门”等语得知,元延明这一时期入职宫廷,应是孝明皇帝身边的近臣。
孝昌时,元法僧在徐州反叛,朝廷任元延明为卫大将军、东道仆射大行台率军平叛。《魏书》中载,“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3]可知,元延明作为主将,与元彧、李宪一同征伐元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3]元法僧反叛时,梁武帝萧衍遣豫章王萧综镇守徐州。元延明通过自己在徐州刺史任上树立的威望和取得的民心,迅速瓦解了叛乱,并招降了萧综。在取得初步胜利后,元延明趁机出兵,攻至宿豫地区,扩大了北魏东南疆域。墓志赞其为,“公智力纷纭,一麾席卷,以兹文德,成此武功”。元延明也因功,“增封二千六百户,仍以本大行台本官行徐州事,仍除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本将军、徐州刺史,侍中、大行台、仆射如故”。此后,元延明又转任雍州刺史,后复为徐州刺史。建义元年(公元528年),河阴之变时,元延明应在地方任职,故而逃过一劫。后再次入朝,“兼尚书令、大司马”。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元颢借助南朝兵力攻入洛阳,“其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僚,封府库,备法驾,奉迎颢入洛阳宫”,[4]“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3]由此可见,元延明降于元颢,并接受了其的委任,负责为其守卫河桥。元颢失败以后,元延明携家属投奔梁朝。墓志对这段历史则称,“除大司马,屯邅距运,祸自昵蕃,车驾北巡,事起仓卒,秘事难闻,遂乖奔赴,以斯民望,仍被絷维,谘谟所在,用压群议,皇舆南反,诛赏方行,政出权强,深猜后桀。公位尊德盛,冠带倾心,民恶其上,忌毒惟甚,言思大雅,出自近开,既睹浞莽之形,实深宗祏之虑,方借力善邻,讨兹君侧”。志中“事起仓卒,秘事难闻”一语,解释元延明没有随孝庄帝北走的原因。但根据史书记载,元徽、元鸷等人却随孝庄帝北走,可见元延明应不属于孝庄帝的政治阵营。故而元延明降于元颢,并在元颢兵败后,出逃南梁。元延明出逃南梁不久,便客死他乡。“江南卑湿,地非养贤,随贾未归,忽焉反葬。以梁中大通二年三月十日,薨于建康,春秋卌七”。
元延明虽出身拓跋氏,但在汉文化方面却有丰富的学识,才学令望有名于世。“在既業冠一时,道高百辟,授经侍讲,琢磨圣躬,明堂辟雍,皆所定制,朝仪国典,质而后行”。在制定文化制度方面,“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3]在著书立说方面,“所著诗赋赞颂铭诔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3]
参考文献:
[1]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401-402.
[2](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688.
[3](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530.
[4](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462.
作者简介:周 舟(1990-),男,河南焦作人,助理馆员,历史学硕士,研究方向:文物及博物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