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

2022-03-27 21:39赵国奎张东华
新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应用效果

赵国奎 张东华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与优化,有效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一种高效、生态的种植生产技术,可以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士壤结构,创造适宜的田间小环境,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因此在玉米的种植中,就可以将其广泛推广与应用,从而发挥其价值与作用。本文针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以及应用效果,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效果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市场需求非常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就需要对玉米的高产、生态种植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从而增加玉米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述

保护性耕作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中,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种高效高产的耕作技术,能够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而该技术,是指在尽量不翻转土壤的前提下,采用少耕、免耕、覆盖等方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与破坏。还可以有效利用前一轮农作物的秸秆,进行地表的覆盖,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且使用专业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减少田间作业工序,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质量与效率中。現阶段,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与传统耕作技术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步伐,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2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

2.1 少耕方法

少耕方法,就是在玉米种植中,有计划的减少机械进出农田的次数,从而减少对土体的扰动与破坏。其技术要点为:第一,少耕方法,需要保障农田平坦、肥力高、土壤疏松,便于后期的施肥、灌慨、收获等。在耕作之前,需要先使用优质的农家肥或生物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从而满足后续种植需求印。第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于太阳光的需求较多,因此还要保障整个种植环境通风透光,从而促进玉米快速生长与高产。在少耕过程中,就可以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将传统的两生合为一生,每一查种植两行玉米,其间距与行距也随之变动。这样就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这样就可以满足玉米的光合作用,不仅提高了生长速度,还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减少机械设备对土体的扰动。第三,播种之后,还要进行科学密植,且要根据玉米的品种,将种植密度控制在 3200~3500株/667m2,或者4000~4200株/667m2,从而提高玉米产量。第四,在播种之后,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采用药物喷洒方式,进行除草作业。且要控制好用量、时期,从而提高除草效果。第五,在施肥中,尽量使用生物肥、化学肥,采用专业的机械设备,根据玉米生长情沉进行施加。第六,在病虫害防治环节中,可以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少耕中的农业防治,就是通过合理的间作、套作,以及科学施肥灌溉,防止病虫害发生率。其他防治方法,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采用机械设备或人工方式。

2.2 免耕方法

免耕方法,就是指借助先进的农机设备,进行开沟、播种、施肥、收获等作业,实现玉米种植与生产的机械化,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玉米产量与质量。其中“8020”新型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免耕方法之一,能够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而“8020”,就是指将行距固定在80cm,将株距固定在20cm,从而实现均匀种植与生产。在前期播种时,采用免耕播种的方式:然后在幼苗期,采用机械设备进行除草;在发育阶段,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深松施肥;在收获时期,采用高留茬方式,进行农田覆盖。该技术融入了很多先进的、成熟的农机技术,已经 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有效增加了玉米产量。其技术要点为:第一,在整地环节中,需要使用大型农机设备,只需进行土地的平整,可以节约大量的耕作时间。待第二年后,就无需整地,可以继续耕作。第二,整体之后,土壤表层会存在一些干土层。然后借助大型轮式拖拉机、V型镇压器等农机,进行表层土壤的平整、细碎、镇压,直到满足播种条件。第三,在播种环节中,使用现代农机设备,按照“8020”的距离,进行株行距的控制,然后进行开沟。只需第一年进 行株行距的控制,第二年就可以依据第一年的基准线依次播种,从而实现免耕播种。第四,在播种之后,如果表层存在干土层时,还需要借助相应的农机设备进行镇压,以方便后续的耕作。第五,在幼苗发育期,还需要搭配相应的除草、喷药、灌溉等技术,从而保障幼苗的茁壮生长。而除草、喷药、灌溉等操作,也无需人工操作,只需控制好用量,然后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或者无人机喷洒,就可以有效完成作业。如果使用农机进行药物喷洒,需要将温度控制在10℃以上,最好选择下雨前作业,尽量保障药液深入到土壤深层中,且进行喷洒效果的确定。第六,在深松追肥时,需要选择雨季之前进行,仍旧使用大型农机设备,将深度 控制在35cm以上,一边深松一边追肥,追肥深度在15~18cm左右。一般情况下,在玉米的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都要及时进行施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茎叶生长。施加的肥料,可以选择化肥、有机肥,也可以选择生物肥,都可以为玉米提供不同的养分,还能够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降低施肥成本。在幼苗期间的追肥时,尽量使用农家肥,以补充磷、钾元素为主,且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控制用量。在拔节期追肥,尽量以复合肥搭配农家肥,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氮磷钾元素,促进茎叶的生长。孕穗期追肥,需要以补充钾元素为主,需要使用化肥,用量根据玉米生长情况调整。第七,在病虫害防治中,需要以提前防治为主,且根据玉米的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药物,借助机械设备进行喷洒。尽量选择物理法、生物法,有效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比如小斑病、锈病、蚜虫等,都是我国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可以做到提前防治。比如优良品种的培育、科学的水土肥管理等,都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第八,在收获期间,使用机械设备进行高留茬收获,高度控制在30~40cm左右。

2.3 覆盖方法

覆盖法,就是指通过秸秆、地膜事,进行田间的覆盖,从而实现玉米的增收增产。然而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还需要采用不同的耕作技术,有效保护玉米的茁壮生长。尤其是寒冷、干旱地区,就可以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这样既可以实现高产种植,还可以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秸秆覆盖法,适用于干旱、半 干旱地区的玉米种植区域。在第一年收获后,采用高留茬方式,将玉米秸秆覆盖在田间,然后待第二年进行耕期、平整,然后进行施肥、播种。在播种期间,还需要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深沟的开挖,便于后期的灌溉、施肥。而玉米的地膜覆法,是指通过透明的薄膜,进行田间的覆盖,从而改善土壤条件,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在玉米耕作中,需要先借助现代农机设备,进行土壤的深翻、施肥、平整。然后在播种期前的-周左右进行播种,并控制好种植密度。接下来选择优质的地膜材料进行覆盖,可以根据具体的种植情况进行覆盖。比如先播种后腹膜,就可以采用机械设备,便于后期的施肥灌溉;而先腹膜后播种,在播种时需要在地膜上打孔,只能采用人工操作。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做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工作,直到玉米收获。

还有一种是覆膜种植:

覆膜种植玉米一般是在春玉米种植区域较多的地方,比如:东北、内蒙古等地,另外,在我国西北地区,也有很多农户在使用,其他的地区也存在小面积的分布,覆膜种植玉米的优点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或被农户经常提到的主要是有三点,分别指保温、保墒及保肥,以此来促使玉米快速生长,进而提高了玉米最终的产量。

玉米地膜覆盖的栽培技术是在玉米正常播种后,再盖上一层透明的地膜,可以充分利用太阳的辐射热,从而提高了地温,尤其是春天种植的春玉米的地区,一旦遇到某个倒春寒,就会对玉米影响很大,对于刚种上的玉米,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不出苗,而对于出了幼苗的玉米,则很可能会由于冻害而死苗;另外,还可能减少土壤表层的热量散失,增加了地温。另外,在种植玉米的过程洪,还存在比较令人头疼的问题,如老鼠、鸟类、野兔等吃食玉米种子的情况,也会因为覆盖了地膜,从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由于玉米种子在地膜下被覆盖了,减少了被吃的情况,还有一点是,地膜种植还会使田间的杂草减少,或者说是相对发生的较少,如果做一下对比会发现,覆盖地膜和露天种植的田地相比,杂草的出现面积会明显减少,即使出了杂草,也会由于地膜的作用导致其生长缓慢。

覆膜的玉米与露天种植的玉米相比,还可提早出苗3-5天,在早出苗的情况下,会较早的生长,较早的抽穗,进而较早的成熟,待到收获时,与露天种植的相比,粒重会明显的增加,也会最终增加玉米的产量。

虽然覆膜种植玉米的好处很多,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弄户不会采取覆膜种植的方法,询问了农户原因后,得到的答案有多个,其一是,覆盖地膜与露天种植相比较,很麻烦,若是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地还好,若是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块,花费的时间会增加很多;其二是,会增加种植成本,一亩地的地膜的成本不多,但是若是地块较多时,成本就明显提高不少。从另一个角度算:种植一亩地的玉米,如果按照产500kg/667m2来算,价格按1.9元/kg来计算,一亩地的最终纯利润很少,因此对很多农户来说,种植玉米简单省事,就尽量的减少成本,进行露天种植。

3 应用效果分析

3.1 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土壤的含水量,在保护性耕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土壤的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降雨渗入、地表径流等,都是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之一。而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通过免耕、覆盖方法的应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比如土壤孔隙就会增大,无论是降雨还是灌溉水,就会快速、高效渗透,同时土壤的含水量也会增加何。而通过覆盖,土壤的水分蒸发速度就会降低,增加了土壤的贮水效果。即使是降雨量较少,采用免耕与覆盖法,可以将水分保存在土壤中,从而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尤其是在0~30cm的土层土壤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从减少蒸发、提高存储率两个角度出发,改善土壤的水分条件。

3.2 增强土壤肥力

土壤中的养分,是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也是保护性耕作中的关键因素。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土壤中的肥力,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比如采用覆盖方法,可以将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腐解,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中的肥力,主要表现为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增加,当氮磷钾的含量增加时,就会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同。尤其是采用秸秆覆盖法,可以將秸秆中的微生物有效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增加氮磷钾含量。相比于传统的耕作方式,保护性耕作中的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了60%左右,且会逐年上升。此外,采用免耕与少耕方法,可以加速土壤对氮磷钾的吸收效率,且只需要将施肥区域控制在土壤的 5~15cm深度中,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费用,增强了土壤肥力。

3.3 促进生长发育

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会受到土壤温度、含水量、通气效果等影响,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可以改善这些条件,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土壤中的水分、温度,将影响着玉米的出苗与根系生长,以及玉米的最终产量。通过覆盖法,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的温度与含水量等条件,促进根系的生长,同时在干旱、少雨等季节中,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采用少耕法,可以有计划的减少机械进出农田的次数,防止对土壤造成影响,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但是免耕法,会导致土壤中的结构受到破坏,阻碍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还需要有效改良与创新。

3.4 增加玉米产量

玉米增产增量,是提高农民收益,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而通过保护性料作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能够提高土壤的贮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肥力与养分,从而为玉米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最终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比如地膜覆盖法,就可以有效增加玉米的株高、穗数、籽粒重,从而增加产量。主要是因为地膜覆盖法,可以有效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流失,为玉米创造一一个生态化的生长小环境,促进玉米的根系发育,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可以将产量增加到20%以上。此外,采用秸秆覆盖法、草覆盖法,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同时将土壤温度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发育,将产量增加到18%左右。且能够在干旱少雨年份,优化土壤中的含水量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4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且可以加快我国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玉米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今后的玉米种植中,就可以采用少耕、免耕、覆盖等方法,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高效应用,从而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增强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玉米产量。

参考文献

[1] 李素华.浅谈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J].农村科学实验,2020(11):40-41.

[2] 韩相成,浅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农业工程技术,2020,40(8):22.

[3] 张登荣.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几种模式[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5):100-101.

[4] 姚宇卿.豫西旱作区小麦玉米一体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与示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 王社红.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21(8):79.

[6] 牛小丽.赵常旭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农村百事通,2021(12):125.

[7] 李钟涛,刘婷婷.探究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模式[J].种子科技,2021(19):29-30.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应用效果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