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静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过程中同样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优缺点,从而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的道路。
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刚接触时,他性格十分内向,说话的声音很小。甚至在回答问题时,明明会的问题都不敢举起手来。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在上一次期末考試时,数学,语文成绩均是个位数。汉字书写也十分潦草,每个字都像得了“软骨病”一般,东倒西歪。艺体方面更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孩子,我却格外关注他。因为我相信他也一定有自己的优点。
在一次写字课上,我发现他写得挺认真,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我便在班里对他的字大肆表扬了一番。这个孩子表现得依旧十分害羞,虽然我在表扬他,可他却低着头。虽然没有看清他的表情,但我知道他一定听进去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发现每次写字他都格外认真,生字作业本上的生字写得一次比一次好。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孩子的字已经写得十分工整,人也变得自信了一些。我相信他已经体会到,只要坚持努力,有些事一定会获得成功。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学生是范某某。刚教这个孩子的时候,他成绩非常差,几乎每次听写都写不上几个词语,即使是写上的字,也是“丢头落尾巴”。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好。桌面,课桌内永远是最乱的,他坐的位置永远是最脏的。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溜号, 对学习毫无兴趣。讲道理、 批评教育在他这里统统行不通。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他像一块“顽石”,我对他毫无办法。不过,后来我仔细地想了想,他现在的习惯、心理状态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了。正所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换个样儿谈何容易。
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我应该先去了解他,包容他,再想改变他。于是我有意无意地接近他,跟他聊些他感兴趣的事,而且还经常夸夸他,说他如何能干,对人真诚,能理解父母等等。慢慢地,他和我亲近起来,也愿意和我说说真心话了。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他也是想努力学好的,只是自己基础太差了,学起来太吃力,努力了几次,成绩仍然不见起色。于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干脆破罐子破摔了。而他父母本身也没什么文化,整日为生计奔波,根本无暇关注他的成绩,更别提与他沟通了。知道这个情况后,我想办法鼓励他,关注他,哪怕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真诚的表扬他,帮他找自信。并且经常利用午休的时间为他补习,课上更是加大了关注力度,一旦发现他溜号,及时提醒,把他的注意力拉回课堂。别说,这“三管齐下”果真有效。在之后的某次单元测试中,他竟然破天荒的及格了!到现在我还记得他拿到卷子看到自己等级的惊讶表情。我想,在那一刻,他一定体会到了自强的力量,只要不自我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人为本”,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教师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待学生所犯的某些“错误”应宽容以待之。现在的小学生,别看他们年龄小,可是他们在家里做惯了“小公主”、“小王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都非常的要面子。面对非常严厉的批评,他们多半是不接受,甚至是受不了的。教育效果反而不好,甚至起到反作用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我们不妨从做他们的“知心人”开始。当他们做错事时,真诚的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良师益友。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应“宽以待人,容人之错”。在通情达理中暂时性的容忍宽恕学生的错误,采用灵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他,鼓励他。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啊,教学上我们讲究因材施教, 班主任工作我们更要得法。育人的工作,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讲智慧,讲方法。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先冷静地思考,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班级环境的因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用关爱唤起他们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慢慢进步。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学生的“行”。每个学生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受到赏识和肯定。作为老师,我们的赏识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会滋润学生纯洁的心田,增强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我们的赏识就像夜空中的灯塔,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我们要给孩子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都会让学生激动好长时间,甚至会改变整个面貌。
会欣赏学生的老师是最幸福的,被老师欣赏的学生是最快乐的,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最幸福的老师吧,给学生留下一段最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