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鸣 高杰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极为关键的一年。近期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且重点从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战略举措。
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止规模性返贫这一重要工作,聚焦稳定脱贫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在实质性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由于脱贫地区低收入群体数量较大,致贫因素依然存在,我省除了全面落实中央相关战略部署外,还必须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精准发力,在下述四个关键方面实现重要突破。
一、有效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突破脱贫农户劳动力素质低弱障碍
尽管脱贫地区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实现了重要突破,但不容忽视的是仍然面临大量已脱贫农户中的核心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仍然缺乏自主性持续增收的基本能力,一旦直接的外部物质支持力度有所减弱,就会面临较高返贫风险。
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以提升已脱贫人口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为目标的教育培训体系,增强脱贫农户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发展能力:一是继续发挥“农民夜校”功能,建立以识字班、普通话听说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课程体系。二是整合乡村文教、扶贫、农民培训等项目资源,聘请村幼教点辅导员、村小教师等任识字课、普通话课教师,在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提高乡村教育工作者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三是通过合理选择并输入适宜本地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更有效率地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使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更加符合当地农户的实际需求,与当地农民拥有的传统技艺有机结合,更有效地提高脱贫农户的生计资源利用效率。
二、引导建立合作互助机制,突破脱贫农户合作能力不足瓶颈
由于脱贫地区存在更为严重的人力资本匮乏、积累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建立合作性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成员间的互助共济应当是脱贫农户拓展生计来源、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方式。
因此,要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为凝聚脱贫农户共享乡村发展红利的重要途径,带动脱贫农户持续增收。一方面,将政策重点适度向建立规范的专合社倾斜。要充分发动农民依托扶贫产业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专合社。要鼓励对口帮扶单位导入更多扶贫资源支持专合社规范发展和有效运行。要引导社会资本把支持专合社发展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组织载体,以入股合作的方式与专合社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要把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发展专合社有机结合,探索集体经济入股专合社实现融合发展,更有效地提升脱贫群体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应合理发挥本土乡村精英在专合社运行管理中的带头作用。通过组织参加培训、外出参观等形式重点培育一批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较强的专合社带头人。要建立和完善脱贫地区外出劳动力返乡政策激励机制,设立返乡精英创业基金,特别是要主动将其导入专合社发展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有效弥补人才短板。
三、全面改善生产性基础设施水平,突破脱贫农户生计资本提升阻滞
在脱贫地区,大多数脱贫村地处山区,土地资源条件决定了较长一段时期内小农户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而农田灌溉、生产便道等基础性条件的滞后将直接制约脱贫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持续提高,也使其仍然面临较高的返贫风险。
因此,要合理调整脱贫地区扶贫资源投入的重点领域,加大力度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园区之外区域的生产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改善脱贫农户生产条件。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分散经营农户最急需的生產便道、小型灌溉设施等小微型生产设施的改造提升,特别是要以创新村民自建等方式,增强农民参与建设和管护的内生动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显著改善与小农户生产经营配套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脱贫农户的生计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在继续推进脱贫地区铁路、高速公路重大工程建设、县乡道路建设等项目的基础上,有效增加脱贫地区道路维护、挂壁路等山区道路的硬化与护栏安装、道路防滑设施等建设投资,特别是要全面改善脱贫地区各类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的道路交通条件,提高通行和保运能力,打通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对外运输的交通瓶颈。
四、加快构建政府与社会协作机制,突破对财政投入的过度依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福利性政策向发展性政策转变,能否前瞻性地动员更大规模的社会力量进入以弥补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帮扶资源的缺口,无疑是脱贫地区发展面临的又一重要考验。
因此,要鼓励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参与,有效发挥不同主体的专业能力,使之能够在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发挥政府部门的资源统筹调配优势和社会力量的专业化优势,搭建统一的乡村发展资源管理平台,避免政府与社会扶贫力量相互分割、重复投资,增强社会力量与政府相关政策的关联度和联动性。二是在严格规范社会组织活动方式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社会组织的组织特征、服务能力和运行需求提供办公场所、经费补贴、服务奖励、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具体支持。三是通过建立资源信息库、项目数据库等方式,准确把各类社会组织能够提供的支持资源精准对接并匹配脱贫群体的实际需求。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多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家庭健康、农村养老、残疾救助、文化培训等方面特有的专业化优势,形成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全方位防返贫治理格局。(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