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颖
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其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为班级管理助力。
因人而异,由律他到律己
小浩是一个极其缺乏自制力的男生,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走出教室,寻找“奔放的自由”。几乎每个课间,他出去的时候开启的是奔跑模式,返回时则转化为磨蹭模式。
一次大课间后,小浩跑到我面前打小报告:“老师,刚刚有几个同学在围着草丛看蚂蚱,还在外面磨蹭着玩!”“这不是你经常干的事情吗?”我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没有揭他的短:“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就提醒他们早点回来,不要在外面玩。”“好,没问题。”第三节课时,我走进教室,发现3个孩子站在讲台旁,垂着头,一副心虚的样子。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课间去看蚂蚱,被小浩揪了回来,还让他们站着反省。我这才发现,小浩还颇具管理天赋,可惜只能看到他人的缺点,不能管理好自己。
我便尝试着把课间的纪律交由小浩负责,并嘱咐他,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在管理其他同学时才更有说服力。小浩被其他同学顶撞几次后,也慢慢学会约束自己了。在督促他人排好队的同时,他从不乱跑;在提醒同学准时上课的时候,他改掉了磨蹭的坏毛病;在制止别人争吵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克制自己的坏脾气。
因地制宜,自“护绿”到“护我”
孩子们对窗台上的绿植总是很感兴趣。出于安全考虑,我并不鼓励他们靠近窗户,但孩子们学习之余,都喜欢围着窗台,讨论花的绽放、叶的百态。
既然孩子们对生命充满好奇,为什么不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每人认养一株盆栽,在照料植物的同时观察植物呢?想到便去做。很快,盆栽上都贴上了孩子们的姓名,每个人摇身一变成了“护花使者”“護绿使者”。“老师,我的君子兰叶子怎么枯黄了呢?”“多肉上怎么出现了白色的小虫子?”“我天天浇水,怎么也不见植物生长?”在照料植物时,孩子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通过询问家长、咨询老师、查找资料,孩子们又了解了养花护草的很多知识:君子兰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窗台上;教室里需要经常通风,否则植物容易生虫;冬季,最好水要经阳光照射后再拿来浇花……
在陪伴绿植的过程中,孩子们变得细心、有耐心,深刻体会到:耕耘付出才能收获回报,精心呵护才会茁壮成长,耐心等待方期叶绿花开。成长与学习同样需要勤奋、耕耘与守望。
因时而变,从帮扶到自理
天生有视力障碍的小欣虽然看不清黑板,但她特别喜欢画画,无法去操场上体育课的她,把时间全部用在了绘画上。
一次体育课,我走进教室,发现小欣又在画画,还用彩笔给花涂上了不同的颜色。或许因为我称赞了她的作品,小欣主动告诉我:“老师,我特别想尝试自己走路,在熟悉的环境里,我正常走路是没有问题的。同学们习惯了搀扶我,我不知道如何拒绝。我也怕自己摔倒了给大家添麻烦。”听了小欣的话,我才知道她特别渴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我们便约定,让她尝试自己走路。我找到了经常陪伴小欣的同学,让她课间不要牵着小欣,只需在身后默默关注就好。小欣一个人慢慢进出教室后,脸上漾开了笑容,我也甚是欣慰。
我相信,尊重学生的兴趣,可以让班级管理得心应手,更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教育,从而自我发展。(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37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