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翠 苏 雪 翟姣姣
随着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管理会计的引领下,为满足宏观经济政策和内部管理需要,很多高校借助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综合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逐步实现了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财务管理逐步进入“大智移云”下的智能财务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也从事后报告向事前谋划,从业务管控向业务协同,从人工办理向智能财务转变,高校财务工作的内容与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如果财务部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以计量、确认、核算、报告等“核算会计”为主线的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已无法满足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业财融合和智能财务时代的管理要求,亟须对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进行重构和优化研究。
同时,2019 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一条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一些省市也相继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基本指引要求:单位应当依法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这也为重构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研究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理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重构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整合财务机构和人员,是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转型,提升财务治理能力的先决条件。
高校财务岗位是组成高校财务组织机构的最小单位,是根据高校财务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对所承担的工作事项进行划分和归类而设置的边界限定。岗位职责是岗位必须承担的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是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高校财务职能决定了财务组织结构,也是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的目标和要求。因此,要优化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就必须在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业财融合和智能财务时代,明确高校财务组织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要求。
新时期,高校从外延扩张转型为内涵建设,要求财务管理职能由核算反映型向决策支持型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必须运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会计工具,以学校发展战略为导向,以预算管理为重点,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业务能力各个层面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站在学校运营和发展的角度配置资源,为学校规划决策、评价分析、风险管控等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帮助学校及时调整战略,做出正确决策,实现战略规划。构建高校对内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对外服务财政管理和宏观经济治理的财务职能双向拓展新格局,财务岗位设置也要适应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职能需求。
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是全国财政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建立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举措。2021 年8 月16 日,云南省财政厅对标财政部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完成了对省属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升级。升级后,一是高校预算编制进一步细化。年度预算要细化到每一个项目,落实到具体部门,对应到每一类经济科目;二是强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先有项目,后安排预算”的原则,把项目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单元,把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的形式纳入项目库管理,推动了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准化;三是加强高校全口径收入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要求高校将依法依规取得的各类收入纳入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统筹安排结转2 年以上的全部存量资金,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强化预算管理“谋事在前、花钱在后”的理念,强化资金统筹管理和科学配置,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从事中反映、事后监督向事前谋划、事中管控、事后反馈的业务协同型转变,财务管理的重点也转移到以服务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为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紧密融合,落实预算、核算、支付、决算全方位一体化衔接管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财务岗位设置的重心也要进行调整前移,由“事后报告”向“事前谋划”转变,以满足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为适应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构建业务流、财务流、资金流通畅的管理机制,许多高校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了综合财务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推动了经济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逐步实现了业务信息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财务管理逐步迈入“大智移云”下的数智化时代。各个业务系统数据汇总到综合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共享共用;会计基础工作交给RPA 机器人去完成;财务管理工作逐步向自助化、标准化和共享化迈进。通过数据赋能,高校财务管理职能从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向“人机协同”和“业务协同”的决策支持型转变。财务岗位设置也要重新构建,才能契合数智化时代的财务管理职能。
通过组织人员对在昆的典型性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典型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后发现,典型性高校在财务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高校财务处是隶属于高校的行政职能部门,一般实行职能式的层级管理架构,即在财务负责人下,设置2至3 名分管不同科室的副处长,再下设会计科、出纳科、收入科、预算科、综合科、分校区报账科等职能科室。在财务职能的整体架构上,侧重于核算职能科室安排,弱化管理职能配置,没有将财务向业财的纵深延伸,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财务管理体系。这种单一的以核算型为主的职能组织结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但自成体系,各自为阵,信息沟通成本高,业务衔接不畅,协同性不够,既不利于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也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转型,更不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重组高校财务组织架构势在必行。
1.高校财务岗位设置以核算型为主,会计核算或报账中心占财务岗位的大半,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岗位弱化,成本管理、绩效管理、内控管理、业务支持等管理会计岗位相对缺失,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财务岗位设置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指引,各具特色,已不适应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业务发展需求。
2.目前高校所采取的分散、封闭、手工操作的财务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智能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工作任务也转变为根据学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各种分析决策模型,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这就需要通过设置新的岗位来构建大数据分析系统、优化流程,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和异常数据管理,为改进业务管理提供及时的决策信息和建议;同时,还需要安排一批精通财务、善于管理、熟悉业务的管理专家团队,对高校发展战略、教学科研、财务管理和新技术进行研究,为高校财务水平提升、业务管理优化、新技术运用提供综合咨询和决策服务,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满足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因此,重构高校财务岗位设置也势在必行。
在高校调研时发现:由于一些高校没有采取流程再造等科学的岗位职责分工方式,在全面梳理整个财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划分岗位职责,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此外,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受事业单位定编定岗的人才管理制度限制,须根据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职级等情况,设置具体的财务工作岗位。因此,虽然外部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发生了变化,内部财务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但由于编制调整不及时,财务部门往往只是将新增职能和业务在科室之间或岗位之间进行重新划分,并没有从整体架构上对岗位职责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导致高校财务岗位职责普遍存在交叉、重叠、遗漏、过时、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不利于财务部门建立科学的权责体系,不利于有效解决分工协作问题,不利于减少推诿扯皮现象,部分高校还存在不相容岗位未进行分离的情况,重建高校财务岗位职责势在必行。
为满足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业财融合及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要求,针对典型性高校财务岗位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拟通过财务组织架构重组、财务管理岗位重构、财务岗位职责重建等方式,构建涵盖优化会计核算职能、强化财务管理功能、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深化业财管深度融合、突出分析决策职能的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高校财务岗位职责管理体系。
1.财务组织拟横向拓展到规划决策、评价分析、风险管控、成本管理、智能支持和运行维护等管理会计职能。在撤并原核算科室为核算服务支持科、收入管理科的基础上,增设管理会计科、财务管理科、信息管理科等职能科室,并增加由副处长和各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专家智囊团队,使核算职能得到优化,管理会计功能得到强化,分析决策职能得到凸显。
2.纵向通过人工智能手段,以共享方式将科室财务管理功能延伸并融合到各业务管理层面,建立以业财融合为目标的报账共享中心,并在核算服务支持科下,设置由核算会计与业务管理部门的财务助理(或科研助理)共同组建的财务教学、财务科研、财务资产、财务基建、综合费用及分校区财务等以项目核算服务支持为目的的中心班组,建立以业财融合为目标的报账共享中心。从而构建横向以核算服务、财务管理、分析评价、决策支持、数智化管理等有机融合的业、财、管一体化管理机制,纵向形成以科室为单位,下设以项目核算服务支持为目的的中心班组和由特定财务管理岗位组成的矩阵式组织体系。为提升财务服务质量,深化业财管深度融合,提高财务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助力。重组后典型性高校的财务组织架构如图1。
图1 重组后典型性高校财务组织的整体架构
针对当前高校在财务岗位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以“优化调整核算会计、统筹收入管理、强化管理会计功能、加强财务管控能力、提高信息化智能水平、提升财务综合治理能力”为目标,构建涵盖预算、核算、支付、决算管理一体化,包括资金资产、基建采购、教学科研等各管理环节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相互牵制,又分工协作的矩阵式岗位管理体系。
针对典型性高校财务岗位职责存在交叉、重叠、遗漏、过时、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根据高校财务岗位设置时所承担工作事项的边界限制和任务要求,本着数智化财务共享的分工原则和分工思路,拟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机协同,业财融合”的分工理念和职责“不交叉、不重叠、不遗漏,既分工又衔接”的分工原则,横向通过对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核算服务支持、收入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数智化财务、业财融合等工作流程的梳理和再造,科学合理地将财务管理职责分解到每个财务岗位,并建立岗位责任制管理。纵向通过对科室与科室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上下级之间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权责进行科学的分类,形成既分工又协作、上下一盘棋的岗位权责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综合治理能力。
本文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矩阵式财务岗位职责管理体系。
建立财务报账共享中心,在核算服务支持科下,与业务部门财务助理或科研助理共同组建:“教学项目核算支持、科研项目核算支持、资产采购核算支持、基建项目核算支持、工资个税核算支持、综合费用核算支持、分校区核算支持及出纳”等岗位,凭证复核采取交叉复核的方式进行。通过财务报账共享中心、远程报账系统、智能机器人、线上签批、凭证影像化、财商融合平台突破时间、空间对会计核算服务职能的限制,打开信息交流通道,将资金、资产、采购、业务、资源、校区管理等深度融合,齐抓共管,促进业财管工作共享共治,深度协同,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和业务支持融合。
在收入管理科下设收入筹措及票据管理、教育收费及非税收入管理、税收收入及税收管理等全口径收入管理岗位,以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统筹学校收入管理,多渠道筹措学校内涵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保障能力。
在管理会计科下设“财务战略规划管理(科长兼)、预算管理、业务项目支持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决算及财务分析”六个岗位,强化管理会计功能。
1.新增“财务战略规划管理”岗位,提升财务决策支持水平。为学校的规划决策、分析评价、风险管控等活动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以帮助学校及时调整战略、实现战略规划的正确决策。
2.新增“业务项目支持管理”岗位,统筹学校预算项目管理,促进业财管深度融合,以满足预算管理一体化对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由“事后监督”向“事前谋划”的转变,强化“先谋事后排钱”的预算管理理念,加强项目储备和审核论证,优化和完善项目库,协助熟悉各项业务活动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各岗位的技术和业务支持。
3.设置“预算管理”专门岗位,加强预算资金的统筹管理和科学配置,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精准性,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4.单设“绩效管理”岗位,把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能要求落到实处,把“支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财政资金管理理念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始终。同时,将预算项目绩效评价职能前移,通过入库前的项目绩效评价,确保入库项目依据充分、需求合理、绩效目标准确,实现财政资源优化配置。
5.设置事中的“成本管理”岗位,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运用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对高校运营成本进行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设置事后的“财务分析”岗位,通过不同时期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和存在隐患的地方,并加以修正,确保高校财务资金活动安全平稳运行。
通过建设管理会计岗位,形成财务决策、执行、管控、分析监督、绩效评价的有机合力,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提升财务综合治理能力。
在调整保留财务管理科原有的“综合管理岗、文秘档案管理岗”外,增加“总稽核”和“内部控制管理”两个岗位。
1.增设“总稽核”岗位。一是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进行二次审核;二是对系统稽核后的账务处理进行人工复核、抽核,通过“人机协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系统核算中产生的问题,强化财务处内部管理的监督和把关。
2.专门设置“内部控制管理”岗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政策指引是由财政部制定下发的,所以,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设在财务处,由财务处来牵头实施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财务处内部就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岗位,统筹学校内部控制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协调六大业务层面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组织业务部门对各经济管理环节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制定适合学校的内控规则和制度,每年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加强对学校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提高财务管控能力,促进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高校财务管理逐步向数智化迈进,这就需要良好的网络支撑以及软硬件的支持。在保留信息科原有“信息运维”岗位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系统架构管理”和“数据分析管理”两个岗位,提高财务信息数智化水平。
1.增设“系统架构”管理岗位。运用系统开发技术、流程挖掘技术、数字化技术对学校财务数字化、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建设和完善。
2.增加“数据分析”管理岗位。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视化分析技术,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将财务数据与学校业务指标、事业发展、宏观经济财税政策相联系并进行全面分析诊断,出具综合管理报告,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决策支持数据和为上级监管部门提供精准的监控信息。数据分析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分析,传统的财务分析是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编制分析报告,通过不同时期的财务指标对比,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而数据分析则更侧重于为学校宏观决策管理提供支持的综合数据分析。
设置由财务处副处长及各科室负责人兼职组成的,处长直管的财务专家智囊团队,包括“财务会计研究、管理会计研究、业务支持研究、财务新技术研究”,通过对财务、管理、战略、业财融合、新技术运用方面的政策、制度、流程、运用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分析研究,诊断和完善学校的财务战略和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综合治理能力。
基于上述财务岗位职责的分工原则和分工思路,在对整个财务工作和任务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采取流程再造方式,构建横向履盖会计核算服务支持、全口径收入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智能信息化管理和兼职专家智囊团队的岗位职责;纵向构建以报账共享中心为依托,与业务管理部门财务助理共同组建的财务教学、财务科研、财务资产、财务基建、综合费用及分校区财务等项目核算服务支持岗位职责,横向涵盖预算、核算、支付、决算、管控、监督、决策支持等管理职能一体化,纵向包括资金资产、基建采购、教学科研等各管理环节的权责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分工又协作的矩阵式财务岗位职责管理体系。
通过以上七项措施的优化构建,典型性高校具体的财务岗位设置及职责设计如表1 所示。
表1 典型性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及职责设计
根据高校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优化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典型性高校在财务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满足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业财融合和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和业务发展要求,对典型性高校财务组织架构进行了重组、重构了财务岗位设置,按照数智化财务共享的分工思路,通过流程再造方式,构建横向履盖会计核算服务支持、全口径收入管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智能信息管理及兼职专家智囊团队的岗位和职责;纵向以财务报账共享中心为依托,与业务管理部门财务助理(或科研助理)共同组建的财务教学、财务科研、财务资产、财务基建、综合费用及分校区财务等项目核算服务支持岗位和职责,既涵盖预算、核算、支付、决算、管控、监督、决策支持等管理岗位职能一体化,又包括资金资产、基建采购、教学科研等各管理环节的权责划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分工又协作的矩阵式财务岗位职责管理体系。为高校财务管理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提升财务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借鉴。
同时,高校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管理体制在不断变革,内部财务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建议高校建立与财务高质量发展职能定位相适应的岗位职责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对内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对外满足财政预算管理和宏观经济治理的财务职能要求,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和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高校综合治理能力提供助力。
引用
[1]李洋.基于业财融合高校会计流程再造应用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1(03):11-15.
[2]汪晶.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的高校财会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8(06):81-85.
[3]黄长江.利益相关者视阈下高校财务行为优化路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1(03):16-23.
[4]张敏.智能财务十大热点问题论[J].财会月刊,2021(02):25-30.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 号文.
[6]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通知.财办〔2020〕13 号文.
[7]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基本指引》的通知.云财会〔2020〕43 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