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本思想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困境及对策

2022-03-25 04:08:44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关键词:伦理马克思人工智能

程 晨,何 婷(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一、问题的提出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世纪最令人注目的重大科技进展,被普遍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导力量。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与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联系,它在为社会经济生活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伦理性问题。譬如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工人从事生产活动可能引发新一轮失业风险,大数据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对社会公平的挑战、人身安全与数据隐私风险等问题。

近年来,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问题,众多学者们都在如火如荼进行讨论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从技术治理层面来看,有学者认为人工智能并非成熟的技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技术特点,技术的不断进步一方面促进了人类认识、实践能力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人的行动力、创造力等部分能力的降低。因此,应当在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框架的同时秉持和技术与时俱进的理念,使技术在人类可控的范围内协助人类创造美好生活[1~5];从人机关系层面来看,人工智能的不良使用会导致人的异化,人类将会被人工智能所“裹挟”。倘若未来技术奇点出现,机器甚至会代替人类。因此,在现阶段应当考虑到把人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伦理规范嵌入到各种智能体中,使其遵守道德规范并具有自主伦理抉择能力[6~8];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技术的失控、技术的非正当使用、应用风险、管理失误等一些列社会性的伦理问题,都可能引发安全性、公平性、数据隐私等伦理难题[9~11]。有学者认为,对于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风险而言,技术失控被普遍高估,最需要重视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正当使用却被公众严重低估。因此,从以上几个层面来看,虽然各个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不同、领域不同,但是所面对的伦理问题却是相似的。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及其治理方式的研究,需要打破科技与人文的界限,更加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对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影响。

学者们看待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1)西方众多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悲观消极态度,这类学者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大的智能体,人类将成为这个智能体上的一个个小部件,就如同螺钉这类小部件一样随时可以被替换掉[12~17]。(2)相反,一部分学者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人类不应该担心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反而应该歌颂赞美人工智能把人类从纷繁复杂的劳动中解救出来[18~20]。(3)持有这类观点的学者,他们认为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也应该看到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在发展中要谨慎[21~24,9]。

面对技术不断智能化、科技不断自主化,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所产生的社会性伦理风险,从本质上来看是关于人的实践问题。在实践中,人与技术关系的变化、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未来社会深远的影响都是研究的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与马克思人本思想所关注的问题高度契合。因此,以马克思人本思想作为理论分析工具,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尝试提供一些对策性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寓于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之于马克思人本思想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是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唯物辩证法提出的最科学、最精辟的解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主要侧重于:(1)人是现实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物;(2)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3)社会性和实践性是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之所以是人,是由生产劳动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认识与界定是马克思人本思想形成的根本。马克思人本思想把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作为出发点,以现实的人现实生活作为依据,在现实的生活中通过“革命的、实践的批判”[25],揭示出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是实践联结了人与客观世界,是人类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改造着客观世界,创造着人类的历史。马克思认为,世界的历史只不过是在每个人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过程。人类在通过劳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也通过劳动实践改造着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高境界便是实现马克思所勾勒的人本思想蓝图,在马克思所勾勒的蓝图中,提醒人类最值得关注的是人类的未来,即通过劳动实践解放全人类,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人本思想核心

列宁曾强调:“逻辑和认识论应当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申出来[26]。”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正是沿着这样的思维路径,发微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揭示人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存在,厘定人本的内涵和存在价值,发掘人本的坚实基础和终极关怀,探寻人本的实现路径[27]。从实践活动来说,一定社会关系制约下的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的本体;从实践过程来看,人的物质生产及其产生的社会交往形式是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实践结果出发,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28]。

1.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实践中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甚至当我从事科学之类的活动,即从事一种我只是在很少情况下才能同别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的时候,我也是社会的,因为我是作为人活动的……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29]如马克思所言,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人类的社会关系,使得人类具有了社会属性,这也是人的本质最根本的特征。

基于人的本质,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对社会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人及其在实践基础上的活动是本体,物是客体。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而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通过运用实践中介进行劳动实践,从而培塑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来塑造人的社会性,同时也规定和发展了人的本质属性。在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条件下,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片面性,实践中产生的人与人、物的关系也必然是片面的,直接导致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不平等、物对人的统治,从而不利于人的本质的复归。

2.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实践过程和影响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30]。”

首先,人类也通过劳动实践创造着人类历史,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31]”。人在实践过程确立的目标、方案与结果,在实践过程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能够得到体现。因此,每一代人都在前一代取得生产力的基础上继续实践,创造新的生产力,由此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和人类的历史[32]。

其次,人类通过劳动实践改造着客观世界,使得人类社会从被物支配到被人主宰,从而实现人类主体性的不断升华和发展。马克思很清楚,人类的解放绝不是从诸如“绝对思维”等理论中解脱出来,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真正的解放。因此,马克思把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并在实践过程中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3.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终极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指出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33]马克思认为“人是目的”。因此,人类无论对大自然的开发,还是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马克思十分尊重人的价值,认为人类终将摆脱一切束缚和阻碍人本质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直至达到对自身本质的完全占有。《资本论》中所谈论的:“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4]他所描绘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人摆脱了一切束缚和阻碍人的本质发展的不利因素,实现了对自身本质的完全占有,人类已经从必然王国飞跃至自由王国,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这既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价值旨归,也是全人类劳动实践的终极目标,这个理想目标为全人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作为人类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倘如突破了与实践主体的关系,便会影响全人类,并从根本上带来人类主体性丧失的风险。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人的实践结果,人作为目的而存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问题,从来都不是技术的瓶颈问题,而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问题。

三、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从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的核心问题来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引发与其相关的三个伦理问题:(1)社会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的出现动摇了人类的主体性地位;(2)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公平公正以及信息安全问题;(3)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马克思提出的终极价值,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受到威胁。

(一)人类主体性地位的动摇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人类既创造人工智能,又使用人工智能。通过创造和使用人工智能实现人类自身的主体性,这一主体性区别于其它,使人成为真正的“人”。但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人类实践的工具和手段,不再被动地作为技术存在,而是被内化为人类自身的要素、被整合为人类自身的一部分,主动地参与人类生活进而影响人类社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人类的选择范围被人工智能定义。一般认为,马克思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是坚持技术“工具论”的立场,即科学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需求、提高人类劳动生产率的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自主化,人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不断相互作用,人类身上逐渐显现出人工智能技术的“模样”。使得在生物学意义上拥有鲜明特征的自然人将不断转变为技术意义上的“机械人”。例如,当我们打开购物软件时,页面展示的往往是我们感兴趣的内容。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当用户在点击自己喜欢的商品时的过程,使得该智能软件记下了用户的喜好。同时,为了成功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产品,人工智能通过点击率过滤算法,让它在下次打开时继续推送,以便提高交易率。久而久之在这非对象化过程中,人工智能投喂式的“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逐渐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奴隶。然而,人类却忽略了创造人工智能的初衷是让它满足人类的需求,而非人工智能来调动人类配合它,使人类成为技术的存在。因此,人工智能不再是人类主体的技术存在,而是喧宾夺主,人类逐渐成为了技术的附庸。

其次,人类的表达能力被人工智能超越。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超强的表达能力,突破了“波兰尼悖论”——人类表达能力的有限性。大众熟知的传统算法是借助人的能力输入数据和规则,最终生成结果。相比之下,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流派的发展,可以在对大量数据学习的基础上,独立总结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无需再依赖人类知识的表达,便能体现出类似于人类的“表达”能力[35]。例如,自动驾驶、医学影像分析、虚拟助理、人脸识别、机器翻译、分析和预测等,以往传统算法不能与人相匹敌的行业,人工智能算法皆可达到与人的能力相比拟的高度。显然,人工智能的诞生已经突破了“波兰尼悖论”所论述的:人类所知道的远远超过他们所能表达的。人工智能对此困境的突破,使之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主体性。

再次,人类的社会秩序被人工智能重构。如疫情下“刷脸”进站,倘若我们不把口罩取下来,门口的人工智能就无法识别,即使我们有十万火急的事,也必须得等人工智能识别到“人”才不会被拒之门外。值得深思的是,在实践中人的主体性已经被外化为可被识别观察的数据才能纳入到人工智能体中。这“代码即规则”的社会运行规则,恰巧与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莱辛格曾提出的“代码即法律”不谋而合。俨然,人的主体性正在智能化时代遭受深刻的挑战。

最后,人类的创造能力被人工智能效仿。在马克思看来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人创造着人类历史,人类在造创历史的实践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要制造出生产实践的工具,这些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性劳动不再是人类的特性。如服装设计领域可以使用软件,搜索当下热门的服装款式,并对其中的时尚元素进行提取、拼接,设计出一款新的服装式样。不久前,萨里大学向专利局提交了一项名为DABUS的人工智能做出的两项发明,但遭到拒绝。该大学的Ryan Abbott教授表示不满。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具有创造力。人工智能也应当享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完全有可能根据劳动过程的需要自主制造生产工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并根据生产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当然,目前人工智能的创造性劳动大多是简单且基础的,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还是更一般意义上的劳动,都将不再是人类的“专利”。

(二)社会公平公正及信息安全的缺失

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人的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实践过程价值取向通常有两种:第一,把物质利益作为衡量标准,也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关注物质经济利益;第二,把人的发展作为价值取向,注重在实践过程中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实践过程就是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无论选择何种取向都应考虑到该价值取向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将拉大贫富差距,有违于人类对社会平等公平发展的期待。马克思曾高屋建瓴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26]旧式的社会分工导致社会不平等,人工智能的产生就像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技术的核心逐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为少数精英掌握的财富密码,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在199IT最新发布的关于Gartner的最新预测中,“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AI)软件收入预计将达到625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21.3%。”目前,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人不多,大型人工智能公司更是屈指可数。不言而喻,人工智能创造的财富向少数人收拢,大公司会越做越强,小公司则更加难以介入该行业。当巨额财富集中在少数几家顶级公司时,贫富差距则会越来越大。人工智能作为赋能经济发展的杠杆,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全民共享。但是,贫富差距的扩大违背了人类对社会平等公平发展的期待,也将使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终极价值难以实现。

其次,人工智能算法驱动,加剧社会不平等。社会的平等公平是构建社会体系最基本的准则,同时也是评价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尺度之一。马克思人本思想关注人类实践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的是人与人自由平等公平、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发展。当今世界各个社会层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在人工智能所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现象。比如2014年著名的“亚马逊简历事件”,该公司开发了一套“算法筛选系统”,目的就是帮助公司高效筛选简历。很快,开发团队发现“算法筛选系统”具有明显的性别偏好,当算法识别出应聘者为女性等相关词汇时,简历分数会低于男性应聘者。无独有偶,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表明,谷歌的广告系统推送高收入职位招聘信息时,男性收到推送的频率远高于女性。

最后,人工智能导致信息安全缺失。马克思非常重视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当他针对普鲁士国王提出一项侵犯个人隐私的新出版法时,他愤怒地指出:“新法案则企图把在私人谈话中、在自己房屋中、在自己家庭中、在私人通信中所发表的任何意见都置于警察局和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并加以惩治,——也就是说,新法案企图组织最卑鄙的无孔不入的特务活动。”[36]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在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其带来的信息安全缺失问题也日益凸显。大科技公司在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安全隐患。信息安全不仅仅关乎个人隐私,更是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测绘特务”汽车在中国公然驾驶,特斯拉深陷“间谍门”事件引发热议。由于特斯拉创始人身份的特殊性,以及特斯拉对车主个人所有信息和对车内外环境实时录像收集等功能,采集后的数据将会立即传输到美国的特斯拉数据库,成为潜在的情报。事实上,生活中关于信息泄漏的事件屡见不鲜。特斯拉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实际是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安全困境。“当个人的私事甚至隐私与公共利益和社会政治发生联系的时候,个人的私事就不是一般的私事,而成为历史和社会的一部分了。”[37]面对个人隐私泄漏、信息安全缺失等问题,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大范围公众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稳定。

(三)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受到挑战

马克思人本思想认为“人是目的”,把全人类的解放作为其价值取向,反对把人看作工具或手段。人的实践结果是为了满足其真正的需求,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与发展。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实践结果,目的在于增进人类福祉、推动社会进步,帮助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在智能化时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人们不得不生活在人工智能所营造的“温室”中。人工智能为大众提供了新的生活、娱乐方式,人类可以机械化地来满足虚假的需求,摆脱空虚和恐惧,将“美丽的新世界”投射到现实中。倘若,人类过渡沉迷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生活,忽略了人工智能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将威胁和挑战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那么,人类的创造力、本质力量势必会被人工智能技术削弱,社会的进步发展也将受到阻碍。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现代社会的不正当发展,使人用技术创造的工具和装置,没有使人更好地解放和自由,反而成为人类奴役的工具,在这样一个价值社会中,一切都已挂牌出售,包括人。”[38]在过去没有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甚至包括所有的有机生命都是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生存,但人工智能作为“无机生命”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切。随着人机交互、脑机接口等生物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正在被改造,人类所独有的情感、创造性逐步被人工智能获得,人机互补、人机一体、人机伴生将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试问这时候的“人”是真正的人还是“机器人”?如若人类在这一过程中不加以反思,这将意味着人类变得像机器。当人生存的内在性被一些外在目的性所遮蔽时,就有违马克思人本思想所期望的人能摆脱异化,成为具有完整思维的现实的人这一理想状态。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人工智能、人类、动物和环境的和谐共生。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它的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元宇宙”概念再次把人工智能技术推向风口浪尖。技术本应是服务于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工具,但如今它成为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大“威胁”。马克思人本思想所期望的终极价值,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绝不是遭遇技术“反叛”下的残缺的人格与不可持续的社会,这有违马克思人本思想所期望的终极价值。人类该如何冲破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使人工智能更好的造福于人类,马克思人本思想指向的“人是目的”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会给予我们指引[39]。

四、马克思人本思想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哲学问题始终离不开关于人的问题,“马克思学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将传统本体论哲学所指向的对象转向到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全面论证和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属人性及其本质。”[40]在这人机共生的智能化时代,人的需要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削弱、平等公平缺失、社会关系异化……这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使得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立场,着手解决现实伦理问题,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始终沿着服务于人、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路径出发。

(一)人机关系再平衡

在前文的伦理困境中已经提到,就智能化时代人机关系而言,一方面,人类将成为技术的附庸、人类变得像越来越像机器,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能成为“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思维统治的工具”,最终导致“无用阶层”的出现。马克思曾对“无用阶层”作出预见,指出“对象化在机器体系中的价值表现为这样一个前提,同它相比,单个劳动能力创造价值的力量作为无限小的量而趋于消失[33]。”如若,该阶层不可避免的出现,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我们应该作出以下两点思考。

其一,正视人类在智能化时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智能化武器与自动驾驶的迅猛发展,人类对机器的控制力逐渐弱化,便会出现如“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责任主体是否还是人类?”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人工智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的特殊表现,即使是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无法拥有人的意识,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41]。为了降低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文明带来的风险,我们应该从具体的人工智能应用情景分析,对人机关系进行再三思考。

其二,探索人机共生的未来前景。要从根本上克服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风险,应该考虑把人工智能和人类相互理解与合作作为发展目标。有人认为“人”与“机”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与机器可以协同进化。所谓协同进化,就是共同发展,人机共生的协同进化,既不是宣扬一种“机器福利”主义,也不是推动探求真知,而是在判断人工智能下一步该如何发展。例如,如何使自动驾驶发展的同时,既贴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又不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因此,人类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把握好人类社会的主流伦理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协调,对人机共生的未来前景探索,必须把握好价值观。

(二)数据权利的再平衡

人工智能在参与人类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大数据算法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被灌输了一种虚假的需求,让人类的需求、行为变得更易预测,逐步失去创造性和能动性,成为失去自由的工具人;另一方面,个人的数据权利缺失,将会导致隐私泄漏及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倡导数据权利的再平衡,是加强数据保护和提升人的创造性能动性的有效对策。

首先,提升数据主体的权利意识,倡导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地参与人工智能应用的反馈与修正机制的建构。通过调动人类主体的能动性,即以此重获西蒙栋所指的个体化议程的主导地位,也是数据权利再平衡的应有之义。

其次,“去伪存真”,明晰数据主体的真实需求。明晰数据主体的真实需求并在现实世界通过能动的实践得以满足,既是人的本质的才能得到确证的重要条件,也是数据权利再平衡的必然要求。

(三)关注终极价值的实现

在面对由人工智能所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人的主体性受到挑战、社会公平公正与信息安全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其实质有违于马克思人本思想所关注的终极价值的实现,即人类摆脱一切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实现对其本质的完全占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强调关注终极价值的实现目的在于:人类的发展不再被人工智能技术所束缚、人类实现对其本质的复归,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此,全球应当共同合作、积极应对,同时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应当不忘初心、勇于创新。

首先,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挑战,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所面临的伦理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积极应对的挑战。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代表模式主要有三种:欧盟模式、美国模式、中国模式。每个模式有其不同的代表策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确实走在我国前面,他们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治理也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优于我国。因此,当我们面对发达国家以往所遭遇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时,可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避免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同时在面对全人类共同的伦理问题时,也应当呼吁世界各国展开积极的讨论与沟通,以构建适应全人类发展的有效对策。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该以改善社会关系为目标,以服务于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底线,以实现终极价值为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牢牢坚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红线”。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各个环节中,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都需要正确地预估和应对,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成为实现终极目标的途径和工具。

猜你喜欢
伦理马克思人工智能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