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华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创新创业不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可以促进个人的进步。由于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要想培育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还是要依靠高校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高校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匮乏导致教育过程中会出现不足,需要企业进行专业的指导,因此高校需要和社会企业合作,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创业人才。
创新创业是在技术、产品、品牌等某一方面的创新,它是指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创业。创新创业有着高回报、高风险的特征,毕竟创新未必会受到大众的认可,一旦没有接受他人的认可,创业就是比较艰难的,同时创新创业是有一定的新意的,资源配置得到合理的利用时,能给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由此回报也就会相应的增加。基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创业下,我国还特此颁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对想要进行创新创业的人进行培训,并设立相关的咨询部门提供法律、财务等方面的专业性援助,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增加对创新创业者的培训机构,其中包括各高校的教师。创新与创业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之间都有促进作用,创新可以推动创业的成功,而创业又可以研发新的成果,最终成就人的未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至于高校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创新创业的普及,高校需要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举办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增强学生和社会企业的交流,学习企业家的精神,培育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意识。因为目前的企业很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社会企业精神,让学生想要服务于社会,从而建立一定的创新企业来帮助社会的发展,改善社会的环境。作为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社会企业精神的培养,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责任,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社会企业的名词是早在1978 年被提出来的,并未受到过多的关注,在1999 进行了一场非常盛大的社会创业大赛,也正是这次大赛将社会企业这个名词兴起,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企业,了解了社会企业,也正是这次大赛将社会企业创业带入了我国,在我国社会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予明确的解释,社会企业与企业不同,也不是所谓的对社会进行服务,而是这些企业以商业手段赚取利益,再将赚取的利润回馈于社会,帮助社会解决问题,促进社会的发展,他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盈利,而是要为社会做贡献,这恰恰与我国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相吻合。对此我国的学者也都针对社会企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社会企业是一种创新形式的企业,可以弥补公共服务上的不足,具有着使命感[1]。
社会企业的目标有很多,其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例如现在的护理机构、月嫂等都是因为人们的需求而后产生的,其次是为了增加就业机会,让一些弱势群体能够有就业的机会,减轻生活负担。其三是要促进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在社会企业中给予员工很大的权利,以此来激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提供更好的工作办法,最后就会社会企业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比如对旧衣服回收利用等,所以社会企业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企业,更是创新创业的标杆,也是高校基于企业视角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原因,促使学生能够树立理想,开拓思维,找到新的创业机遇,建设美好家园。
首先,可以将创新创业融入日常的教学,从而引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这不仅可以改变学生对传统创业的认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且帮助学生积攒创新创业的经验,其次,高校在讲课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社会企业精神,从中可以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社会企业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企业,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高校立足企业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促使学生成为从而更好的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
社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将社会企业与具有较强能力的大学生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在我国落实社会企业,促使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进步,而且社会企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正可以解决社会上面对的一大难题,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难题,还缓解了社会的就业的压力,从而带动经济增长,一旦创业成功,就会带动周边企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自身的阅历,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促使学生、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2]。
目前,社会企业以及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支持都处于发展阶段,学校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仍在探索,对社会企业了解的深度还不够,虽然高校已经积极改变现状,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逐渐增加,但是教学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3]。因而基于企业的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部分不足。
就现状而言,高校教师接受创新创业的知识较少,对其没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很多教师就是按照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过多的注重理论教学,缺乏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其次很多大学创新创业课程是由辅导员教授的,大多数的辅导员都是在毕业以后就参加教师工作,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对社会企业也不够了解,对创新创业的经验更是匮乏,不能将二者更好的结合,因而在讲解的过程中只能是依靠所见所闻,无法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导致学生在听取教学的时候会比较乏味,缺少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就是学校有关于创新创业的教师招聘的比较少,很多教师都是现学现用,对于一些深入的创新创业问题无法给予学生回答,从而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还未彻底根除,甚至是还有很多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很多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过度的依靠教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比较固化,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创新的意识,即使是想要通过创业是证明自己,也是根据身边的情况而定,比如做一个小卖部的老板、开一个服装店,就认为这是自己的理想,是创业中的一员,而不是寻找新的创意进行创业,满足社会的需求。其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的意识也不强,根据目前的情况而言,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还是占少数的,毕竟创业是有风险的,很多学生会认为创新创业不如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不高,对社会企业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没有融合起来的,也就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二者分离,并没有培养学生利用专业所学进行创新创业的意识,更是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的考核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压力,并没有放在心上。创新创业理念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与创新创业相对应的要求,而且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并没有根据创新创业和社会企业的特点来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意识同仁,无论什么专业和学生的区别都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从而导致课程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最终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导致创新创业率不增反降。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仅是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创业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一个企业,所以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目前学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高,教师没有给予有实践意义的指导,而学校也没有提供专业的基础设备,更是无法进行资金支持。对于家长更是希望学生能够稳重一些,不想要孩子承受巨高的风险,而且创业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也有部分学生本身对自己的期望并不高,而且也没有想要创业的想法,或者说对社会企业不够了解,没想过创新创业与社会企业接轨,甚至是创新创业的动机与高校教育目的不同,总之,学校应更加重视创新创业,给予学生需要的帮助,让学生更清楚的知晓创新创业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缓解创新创业的压力。
勇于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视为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能够成功的人往往都不是不懂得变通的人,而是那种能够灵活善变、打破常规的人,而这种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期以来的培养,大学四年正是学生精力旺盛的时期,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非常的强,并且懂得如何运用,所以作为学校应该消除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代相符的教育目标,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学校应该改变传统关注学生学业水平的思想,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社会企业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增强创新创业知识水平,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将社会企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既让学生有社会企业家的精神,又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比如在医药方面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创新创业意识融入到医药的教学中,并且把社会企业的精神带入到其中,起到一个好的引导作用,比如让同学们自主谈一谈日后有哪些既能够满足病患需求又能够促进医药行业发展的方式,比如送药上门,在网络上看病让病人及时就医等等,让学生踊跃发言,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企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是实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4]。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在医药专业性的日常教学中融入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适当的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增强组内的交流与沟通,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为日后创业打下基础,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同学大胆想象,提出质疑,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可以对社会企业中与医药行业有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尊重同学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从而对社会企业和创新创业产生好感,最后要制定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就是要将创新创业纳入考核范围,多层次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与最终成绩挂钩,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找出教学不足并给予改正措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起着带头模范的作用,教师也是学生所模仿的对象,所以要想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过硬,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才更有说服力,而且也能够把更多实用的创新创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本身创新创业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对医学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尤为重要。定期组织教师到社会企业学习参观,以此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让教师了解更多有关于社会企业是如何创业以及发展的,方便教师进行总结,然后以更好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创新创业的魅力,学校聘请成功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举办讲座,组织教师听讲,让教师懂得如何将社会企业的创新创业与医药专业教学更好的相结合,或者让其听取教师的讲课,然后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人员给学生定期上课,讲授一些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关注。
实践出真知,一味的学习理论对学生创新创业是起不到最佳效果的,只有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帮助学生积攒一定的创新创业经验,为学生创新创业铺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切身体会创新创业的含义与不易,从而清楚自己的内心。所以作为学校,应该丰富有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基础,比如学校可以联合企业组织学生到社会企业进行参观,感受企业的文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社会企业家精神,在暑期或者是寒假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进行实习,寻找创新创业的灵感,而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本领留住人才,二者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其次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报名,遇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企业可以进行适当的融资,学生可以在创新创业的大赛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也可以从其他方案中得到创新创业启发,而学校为学生和企业搭建桥梁,企业可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实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促使学生创新创业的品质得以提升。
通过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确立培养人才目标、丰富实践活动、完善教学体系,立足于社会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企业家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形成一定的培养经验,为日后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最后希望能够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平台的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从而使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