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瑛
泉州中远学校 (福建省泉州市 362212)
在我国最新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乐器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走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古筝作为民族乐器的代表,无论是其五声音阶的音律特点、优美绵长的音色、古朴大气的外观,还是古筝音乐中所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人文情怀以及民族精神,都是传统乐器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最佳选择,同样也成为社会音乐教育的热门学科。随着古筝开始慢慢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以及社会古筝教育的兴起,古筝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古筝传统的集体课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古筝教育教学的发展。规范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尚未在古筝教育教学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基于此现状,古筝教育教学界及需一种科学的、适用于古筝学科特点的集体课教学模式来打破这种局面,这也是发展古筝艺术的迫切需要。
“集体课”教学模式,是指针对于人数较多的学生群体(一般4-5 人一组,或者更多)进行古筝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长为60-90 分钟不等。“集体课”教学模式是在“一对一”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古筝教育教学规模的情况下,在借鉴了许多国外优秀教学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相比,“集体课”教学模式拥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集体课”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运用于专业音乐学院、社会古筝教学机构以及部分开设了古筝课程的中小学,且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固定的时间和教学场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向单个学生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一般为技巧训练和曲目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演奏示范和学生的学习模仿。而“集体课”教学模式则是教师对由多名学生组成的小组或者班级,在同一时间和教学场所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不仅涵盖技巧训练和曲目学习,还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欣赏。在教学方法上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是区别于“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较为全面的顾及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族音乐的发展,并将其列入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之中,1942 年至1952 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将民族音乐教育写入课程。2011 年国家颁布了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写到“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的熏陶。”“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乐器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走进中小学的音乐课堂。
近年来,古筝作为一门兴趣课程开始逐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不少学校还成立了古筝社团和民乐团,拓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组织形式,都无法满足中小学古筝教学的需要,“集体课”因其自身具有的优越性,成为了中小学古筝教学的最佳选择。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系统的教学方法,加之很多教师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模式的课,并没有什么经验,使得这种所谓的“集体课”教学模式也只是在沿袭了“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换了一种上课组织形式,并未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入的革新,也未能从根本上打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枷锁。因此,“集体课”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师资源紧缺的尴尬境地,但并未真正起到改善古筝教育教学现状的作用。
我们泉州中远学校非常重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开设了十几门兴趣课程,并配有专用的上课教室。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泉州中远学校古筝课程的基本情况。
4.1.1 上课模式
泉州中远学校的古筝课采用的是“集体课”上课模式,班级人数为10-15 人一班,学校目前共有2 个古筝兴趣班(如果有新学期又有新加入的就会出现三个班),一般一个是刚入门的,一个是有基础的,每个班级每周上两次古筝课、一共四节,每节课时长45 分钟,一个主要授课教师和一名助教。
4.1.2 教学环境
学校有专门的古筝教室,面积为一个标准教室大小,教室内摆放18 台学生专用古筝,和一台教师专用古筝。教学环境宽敞明亮,古筝数量充足。古筝课结束后,教室可为学生提供练习用琴。
4.1.3 师资状况
泉州中远学校古筝教师是学校自聘的专业音乐教师任教,古筝专业,因此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另外聘一名非专业但是有一些古筝功底的老师作为助教。
4.1.4 学生状况
由于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上具有差异,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演奏水平,将古筝班分为了零基础班、初级班和中级班(暂无高级班)。每个班每周两次古筝课。
4.1.5 教材的选用
不同于社会培训机构,学校兴趣班不仅要应一部分需要考级的家长要求,以技能的学习紧抓基本功、考级曲目,又要与中小学音乐课本相结合培养兴趣。因此,学校的古筝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曲目也是因材施教。
4.2.1 班级人数多,上课时长短,教师教学难度大
我们学校古筝课程的上课方式为“集体课”教学模式,一个班级由15-19 名中小学生组成,每节课45 分钟,这给教师进行集体课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首先,教学任务无法完成。45 分钟的教学时长对于“一对一”教学模式来说都非常地紧凑,更不用说人数高达20 人的集体课了。教师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关注到全班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压力是非常大的;其次,教学手段无法实施。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灵活地使用教学手段,只能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示范,学生观察、模仿”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这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让教师产生疲惫厌倦的心理。
4.2.2 学生接受能力不一,进度难以统一
由于古筝是一种传统乐器,自古以来采用的就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和改良,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逐渐演变成“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集体课”模式也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对于教材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该老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带有较为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古筝课作为学校开展的艺术兴趣课程,学校并未对古筝课程的内容设置和考核做出明确的、硬性的规定。如何安排课程的内容和进度,学生该掌握哪些演奏技法和曲目,怎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考核,完全取决于古筝教师,所以导致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不够重视,回去后并没有对学习内容及时进行复习,这也就导致一些学生进度出现差异,学的快的快,慢的慢,一来二去,老师就更难统一进度了。
4.3.1 调整班级人数,重新分组
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对每个班级的人员结构和人数进行了调整。将原先的20 人的班级划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各10 名学生,两个小组分开上课。在分配小组成员时,使每个小组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上略有差异,但差异不大。这样的分配方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知识差,促进旧知识的整合和新知识的建构,小组成员可以在合作与互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3.2 改变课时设置,减轻师生负担
我们学校的古筝课每周两次,一次90 分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每周4 节古筝集体课,且都是20 人的大课,上课难度高、工作强度较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并且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对于学生而言,在90 分钟的集体大课中,很少有机会得到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只能勉强跟随教师粗略的学习新课内容,且由于时间紧凑,练习机会少,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低,学习效率低下。介于此情况,对课时安排做了如下调整,虽然在课时总数上教师的负担貌似加重了,但由于上课时间集中、学生人数少,教学难度大大降低,教师的负担反而减轻了;对于学生而言,上课时间由每周两次变为每周一次,课时时间相对延长,自己获得了更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
4.3.3 选择合适的教材,兼顾教学的统一性和灵活性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兼顾教材的统一性和灵活性,还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程度的班级,选择合适的教材,不仅要考虑到教材本身的科学系统性,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零基础班的学生年纪较小,接受能力较弱,应选择简单易懂且充满趣味性的教材,教材中的曲目应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儿歌,且配有插图,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可选择的简单较有趣味性的教材,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由刘喜编著的《快乐学古筝》等。
表1 课时调整对比表
初级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法,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选择科学系统的、便于基本功练习的教材。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指法后,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曲,来巩固所学指法、提高基本功,为能够流畅的演奏乐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选择教材时,需要考察教材中的指法练习编排是否循序渐进,曲目是否优美流畅具有一定的歌唱性。可选择的过渡阶段教材,如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赵文轩编著的《新编古筝培训教程(上)》等。
中级班的学生已较熟练的掌握古筝的演奏技法,学习了一定量的古筝曲目,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注意基本功与曲目的结合。基本功练习曲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曲目要尽可能详尽地标明指法、强弱和呼吸。可选择进阶性教材,如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由赵文轩编著的《新编古筝培训教程(中)》以及中国音乐教协会考级第三套等。
4.3.4 调整古筝摆放位置,为小组合作提供条件
如下图1 所示古筝教室里只需摆放15 台古筝,并将这15 台古筝进行分组,便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与互动。分组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调整;改变教师固定的授课位置,根据课程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师的授课位置,可以是学生的正前方,也可以被学生围绕;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走动、记录和观察,以便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图1 古筝集体课课堂古筝摆放位置示意图
在中小学古筝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引导、激发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获得情感体验,完成知识建构。通过游戏、歌唱、聆听、创造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掌握较多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
在中小学古筝集体课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工作,教师也从以往的“讲授者”变为“引导者”,这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随时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表现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持课堂上的微妙平衡,既不让课堂气氛沉闷死板,也不可过度散漫放松;在对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时,也要将分寸拿捏得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时向学生提供帮助、以怎样的方式提供帮助,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随堂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协调和组织的工作,在小组成员发生争执或者积极性欠佳的时候,随时进行参与、指导与调整。
在中小学古筝集体课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使用得当可以明显地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小组成员的分配,教师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如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总的来说是要注意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和均衡性。互补性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形成知识差和经验差,这种差距促使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优势互补,每个人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弥补不足,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升和进步;教师还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平衡性,即每个小组之间的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不可有太大的差距,这样不仅不利于知识的有效流通,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发挥中小学古筝集体课的优势,教师不仅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才能逐渐摸索出一套便于实施管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出中小学古筝集体课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