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章欣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00)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其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及思维。“三全育人”全面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志愿教育与校园教育要素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落实美德培养人的基本任务,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和断点,同时实现有效资源缓解教育,教师精力投入教育环节的系统项目,最终实现全体员工、全过程、全方位教育的目标。而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注点是找出工作的重点,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工作,实现教育的全过程,全面教育,努力开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关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何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直接表明,中国的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1]。”而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教育人,以谁为主要问题,并深入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最大限度推进“三综合教育”改革,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主流价值观指导,培养道德、智、体格、美、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的中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工作,也是落实德育基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
网络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三综合教育”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并增加时代感和吸引力。青年学生是网民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在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年轻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与互联网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已成为公众舆论斗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这样一个舆论斗争的战场上,相关负责人能否受取胜,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思想和政权的安全。在新的形势以及提出的全新要求状态下,学校应合理使用网络技术,使用新媒体、新平台不断加强网络思想工作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加强网络思想课堂建设,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加强网络舆论干预管理,建设正能量网络文化和网络团队,保证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还应与学校网络教育元素相结合,挖掘学校内外的网络资源,打造全面、多平台网络教育时空,探索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爱国、实用、实干的新时代,从而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相对浅薄,这主要是由于在多家高校内,其聘请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相对较少且单一,聘请的教师也主要是以思政教育课方面为主。而正是由于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人数有限,同时,思政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教授,而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思想不断受到外界冲击的影响,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如仍旧只是采取思政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此外,随着我国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以互联网络不断兴起,我国学生均有着自身的学习特征,碎片化学习的方式逐渐普遍,而多数高校对思政教育仍旧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认为只需要合理安排课程,对课程进行讲授即可,对于课堂之外却没有与学习相关的需求。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更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课后学生更多是沉浸在网络之中。固定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固定的思政教育方式也只能使学生在授课中才能够认真学习。并且,由于有专业的教师传授思政教育,因此学生对思政的主动探索意识更薄弱。
我国新时代的学生生于网络时代,对新技术、新科技以及新事物均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心,其更加热衷于探索新鲜的事物。而学生在思政教育方面却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分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思政教师教学思维主要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往往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探索的欲望。另外,部分思政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因此不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探索思政教育内容。虽然能够利用添加小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吸引住学生对思政的好奇,但该种教学方式仍旧停留在被动学习的方式下,不能较好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使得教学过于强调图片的重要性,但增加图片的初衷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教学的质量造成影响[2]。
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的教育工作者突破如何获取信息的时空限制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自主选择需要在线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教学教师。广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属于网络思想政治MOOC 课程的结合,网络课程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网络理论宣传活动直播视频、网络微电影等是扩大思政教育规模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提高思政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加强网络思想政治课堂的覆盖和示范,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将网络与课程育人互相结合,联合主题教育专题网等多个教育平台能够持续丰富学习能容,还扩展了理论学习的视野,并广泛构建了视频开放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此外,高校可以根据理论专家、党政干部和师生骨干,在网络上开展理论教育演讲工作。通过集团网络教育宣传组定期开展网络理论宣传、经典原文指南等网络活动,并将教学逐渐与互联网技术互相结合,从而提高当前创新理论网络的宣传效果,解决理论学习自学阶段的多种问题。此外,加强互联网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能够积极建设思政政治理论全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将新型互联网技术引入思政教育中,为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效果,为网络思想政治课堂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并能有效地调动师生骨干的积极性。通过制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微电影和思想政治教育短片,能提高思想政治阶层的受众覆盖面和教育影响力,提高思政教育力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媒体技术已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流传播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之一,而思政教育在线上线下与互联网技术的互相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常态,能够明显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要积极改革创新网络宣传方式,利用网络传播法促进传播主题,传播正能量,同时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掌握好关于网络舆论的引导技术,使网络舆论具有时、度、效,并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加强自身在网络中的话语权,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引导权,提高网络舆论领导的能力和有效性。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状态下,思政教育课程应创新改进方式、网络思维指导,做好重大活动工作的宣传,积极、正确、及时地进行网络舆论指导。此外,在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对校园正能量的弘扬力度,建立全过程、全人员、全息、全效果的网络舆论引导体系,形成结合地域、同频率共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岗位[3]。也可利用互联网技术重点建设一批校园网络育人阵地,充分体现出新媒体中心、校园内新媒体联盟等平台的积极能量作用,也可以加强新闻和信息的舆论视野,突出网络教育的有效性。
当互联网占据社会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时,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逐渐从平坦走向三维,从静态到动态,网络舆论管理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4]。高校需要明确建立自身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以及价值取向,并严格落实思想工作责任制,重视加强基层工作的延伸。一是严格控制网络位置,建立一套思想工作台账,加强日常工作监督,并形成一套合理的工作检查及考核的机制,其中包括一会一报、一事一报的管理机制,并严格落实管理机制的审批制度,尤其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讲座、报告会等相关文化活动应加强管理干预。另外,在网络舆情的管理中,需要列出相关任务,职责分工,落实个人责任,确保工作策划,重点有应急预案,风险预防是第一手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另外,需要保证常态化舆情监控制度,重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工作,及时掌握师生当前的思想,同时加强对校园网络安全的管理和干预,有效控制对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指导。有必要建立校园新媒体平台内容发布评审的工作机制,信息纠正、专项培训和激励评价,并在分级管理前进行分级记录,制定新媒体平台管理、新媒体中心管理的实施计划,建立一个三级平台管理体系,明确媒体的管理主体及相关负责人。建立校园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主要是为了保证网络思政教育的时、效、度,而利用校园大数据挖掘、动态观测等的方式,将分析完成的数据结合科学运用到实际的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保证网络思政教育的正常开展[5]。
第一,高校需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可以通过讲述校园故事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主题,促进正能量。通过实施网络质量战略,可以探索大学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校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积极进行网络文化育人,打造出一系列更加贴合实际生活并且更受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文化精品活动,从而发挥网络育人的作用,同时又促进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可建立网络文化研究中心,针对当前网络文化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开发更合理的互联网管理技术,促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结合时代当前的热点和精神,积极创造年轻学生更喜欢、形式多样的网络文化精品。
第二,应以弘扬大学文化作为主要点,通过网络平台讲述大学的故事,建立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在线学校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主题文化在线展厅,并在校园网中发布创作的校史话剧、舞台剧等,充分阐述学校的校风校情,为网络的开展培养主力军[6]。
第三,通过多种网络文化活动,开展清晰的网络志愿者活动、青年网络文化街头活动、新网络文明的发布、网络文明大会等,并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明星、网络人才等相关选拔活动,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发声和理性思考。
第一,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兼职网络工作队伍,整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网络评论员、党政干部、网络志愿者和其他骨干师生在线形成一个同心圆,共同打造一个干净的校园网络空间,推动思政教育的开展。此外,应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学校领导亲自掌握网络管理部门,开展学校师生参与大网络思想工作模式,确保各部门和师生骨干能够在网络教育工作中发挥一定作用,体现自身价值。
第二,加强团队培训措施,通过专项指导、时间教学和小组讨论来进行团队培训,以此提高相关教师的网络育人能力、网络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理论政策水平,成立一支专业的政治知识过硬、规范高效、引导有力的专业思政教育网络队伍[7]。规范化的培训管理能够使教师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方法分析问题,从而保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阐述政治理论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的精气神,鼓励教师不断创造新时代网络教育的新成果,广泛调动师生参与网络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定期表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教师和个人,从而广泛调动师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同时也推动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8]。
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教师自身的工作,更是全校师生所涉及的范畴,在当前形势下,“三全育人”已经成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高校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深化价值引领,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积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充分调动全校师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并根据学生的特征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学习的重视程度,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进程。同时,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及意识的提高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