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以闽江学院为例

2022-03-25 01:05陈晓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闽江校史受教育者

陈晓青 张 林

(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学校发展的内核动力。校史文化是大学育人的重要载体,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大学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党中央把“文化育人”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旨在引导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在与时俱进的校史文化熏陶下,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校史是承载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宣传的作用[2]。在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在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方面,大学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一致,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科学引导,激发学生发展潜力,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若两者相互融合,能促进双方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提升。

一、闽江学院校史文化的内涵

校史是学校的发展历史与轨迹,校史文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产生的非物质类的精神活动,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3]。闽江学院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前身是闽江职业大学,在1990 年6 月21 日至1996 年5 月9 日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的同时,兼任闽江职业大学的校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高校办学的教育思想是闽江学院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闽江学院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也成为闽江学院优秀校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探析大学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我们需要先了解闽江学院校史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担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4]”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反渗透和反颠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成为闽江学院校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闽江学院坚持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 新人。

(二)立德树人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中国古有“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传统文化中“德”之体现。2021 年3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注重立德树人,这也是闽江学院的办学遵循,旨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督促师生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一方面,立德树人思想要求高校教师要学为人师,树立模范,主动、自觉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要始终把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教育初心铭记于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专业涵养。另一方面,立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思想,在知识的教育中做到价值观的引导与灌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三)爱国主义思想

1990 年9 月22 日,在闽江职业大学迎新大会上,提出要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思想是闽江学院校史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要在教育中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培养正确的、与时俱进的、适应发展的国家观、民族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中国家视野、人文情怀、民族愿景的体现,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致力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新时代人才。

二、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党史教育的内涵

2021 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所谓“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包括闽江学院在内的各个高校广泛开展党史教育,践行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政治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闽江学院不止于阅读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更是将校史文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办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融入党史教育,融入工作实际。通过这么做,党史教育的亲和力和信服力有所提高,党史教育也更加接地气,更容易引导学生在教育中明德识礼,树立家国意识,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始终向党看齐,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青年。

(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闽江学院校史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理解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与爱国主义思想。并引导学生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拥护党的领导,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学会在实践中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优秀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将闽江学院办学思想融于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闽江学院的办学内涵的同时,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对问题、化解难题的能力。

三、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丰富工作内容与形式

第一,与主题教育相结合。校史文化是高校最亲近、最实在、最具育人价值的文化,始终贯穿大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涯,不仅是一所高校的生命,也是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因此,在大学生初入校园之时,校史文化就应该以丰富的形式深入学生的脑中、心中、学习与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自觉成为学生教育的主导者,抓好主题教育,为新生的未来发展劈出一条顺畅的前进之路,特别是新生入学教育,要上好新生的第一次党课,一起学习校史文化,引导受教育者将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作为自身肩膀上的责任,将国家的复兴与发展、社会的变革与建设作为自己四年学习的动力与能量,树立道德意识,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自己的实践标准与发展方向。在校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丰富教育形式。主动引导学生走出宿舍、走出课堂,深入校史馆,主动聆听校史故事,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德”行思维,也能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向优秀前辈看齐,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也增加了校史文化的吸引力,由此学校思政教育扩大了校史文化的辐射圈,提升了教育 实效。

第二,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受教育者疲于听课,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把校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在学习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述说习近平在担任闽大校长期间与外来工作的教职工共度除夕,关心他们的生活实际,体会总书记的仁爱之心。如此,教师在思政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工作、办学当中的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展现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学习“德”育思想,学习拼搏精神,学习红色精神,实现思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面。

第三,与学生社团相结合。学生社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成才的主要平台。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要依托于大学社团活动。闽江学院创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读书社,这个社团由校党委直接领导,由学校思政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参与,“以会员为中心,以成长为主线”,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服务成长,一马当先”为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研究三位一体为主要任务。受教育者可以在这样的社团当中,学习立德树人的理论思想,参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相关的实践调研,并进行分享宣讲,传播立德树人、爱国主义相关思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闽江学院思政课堂要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责任,充分展现青年一代的活力,自觉为家、为国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启发受教育者在学习这样的讲话精神中深化思想,加强对中华民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建立强有力的思政工作队伍

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中的灵魂工程师,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在于建立强大的思政工作队伍。“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 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因此,思政工作者要有前沿的时代意识,在时代的多元化发展中做到自我进步,自我提高,自我升华,如此方能促人进步,助人发展。闽江学院的校史文化,特别是立德树人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起的教育理念。

第一,思政工作者要主动讲政治、讲正气,明确政治立场,始终按照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原则来教书育人。要牢记教育者的使命,始终坚定培养人才的决心,永远跟党走,牢固树立“以德育德”“以德育人”的意识,要始终牢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思政教育者的政治高度与深度。

第二,要根据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提出适应时代、与时俱进的教育政策,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最新政策、最新理论,加深理解,才能更好地向受教育者传达,引导受教育者在心中树立思想,同时做到知行合一。

第三,思政工作者要树立意识,把立德树人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根本工作,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本职工作的基本遵循,主动将“德”作为高校日常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始终做到以德育人。

文化的发展依托于人,校史文化的发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者的使命,更是需要学校的重视。学校应从更高层面着眼,不断提升思政队伍发展的平台,强化高校思政队伍培养工作,让思政干部有交流的空间,有学习的方向,引导优秀思政干部自觉走到集体的面前,传授成功经验,提高思政队伍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在校史文化教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建立学校辅导员工作协会,以及跨学校加强辅导员的交流学习。另外,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发展,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创新工作激励机制,关注实际需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后顾之忧,加强人文关怀,为思政工作发展打好“人才关”,真正做到“尊师重教”,奠定思政教育的坚实基础。

(三)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受教育者日常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受教育者,即我们的学生。牢记把校史文化融于思政工作的基本在于融合于学生的日常教育。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主动走下严肃的讲堂,要将闽江学院校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受教育者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主动贴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题,主动用立德树人思想,开导学生,在学生心中播撒“德行”的种子,也以此在学生心中树立“以德育人、以德育德”的榜样,起到感化与教育的效果。立德树人的校史文化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出发,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精神世界、人生目标方面的指引。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宽容的态度面对难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不被一时的难题所困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局限,在校史文化的熏陶中端正态度,主动、积极地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与人生价值,突出校史文化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的积极意义,在这样的结合当中深化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而回报社会。

四、结语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6]。”文化自信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现在的过去,学习优秀的历史是为了现在更好地发展。对于高校教育而言,深厚的校史文化是促进受教育者更加健康地成长最有利、最有意义的载体。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与校史文化相融合,能使两者共同得到提升,拓宽育人渠道与路径,加强教育效果。闽江学院的校史文化是立德树人思想的有效载体,是对中华民族优良思想道德思想的传承,也体现了闽江学院始终坚定跟党走,致力于开拓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加强本校受教育者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理想的向往,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更加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成为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人才。

猜你喜欢
闽江校史受教育者
闽江雨情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