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文,马连龙 (.兰州大学 法学院,甘肃 兰州 637009;.青海师范大学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青海 西宁 80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局面,科学审视国内外发展新形势,精准把握国家治理新要求,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1]“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共建共治共享”[2]。坚持自治根本。通过党建引领基层人民群众提高自我服务意识,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健全基层自治制度,广泛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基层治理,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加强法治保障。把基层治理纳入法治建设范畴,通过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等多种方式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让基层群众增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的法治思维和行为习惯,依法、理性、有序参与基层治理,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强化德治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基层群众树立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选树道德模范,培育文明新风,发扬淳朴民风,提倡良好家风,促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立德、立言、立信、立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3],“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4]基层党组织一边连着国家权力,一边连着人民群众,作为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抓手和终端末梢,是发挥党的凝聚力、号召力、组织力和战斗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和主导力量。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功能、思想引领功能、群众组织功能以及社会号召功能。
加强基层党建,要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5]政治领导功能来源于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领导、统筹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协调、科学、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党的建设要加强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功能。就基层党建而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5]可见,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可以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功能,能够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坚持根本性原则,保持方向性正确。一方面,发挥政治领导功能有利于确保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正确。另一方面,发挥政治领导功能有利于促进基层实现有效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5]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旨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追求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强化党建引领,有效促进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功能的发挥,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中国实际,做到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同频,不断推动理论创新,用实践的、发展的、创新的、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确保党组织发挥思想引领功能,保持强大战斗力。新时代促进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功能的发挥,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从时代的维度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治理也迎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促进基层治理与国家治理同道相行,同向前进,实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需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指引。从实践的维度看,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需要理论分析和科学解答的新问题,诸如基层生态环境如何治理、农村土地产权如何规制、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如何多元有效化解、农村农业现代化如何依法推进等等,如何正确认识、科学解答、广泛宣传这些问题及其现代化的解决方式方法,需要立足于中国实际,通过实践的、发展的、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科学分析、系统解释和有效指导。
中国共产党来自群众,代表群众,而又服务群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领导、统筹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胜利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6]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促进党组织有效发挥群众组织功能,紧紧依靠群众、有效发动群众、充分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形成共识,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更好服务群众。强化党建引领,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功能的发挥,激发基层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基层治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确保打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落实全面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决策、部署、安排的“最后一公里”[7]。具体而言,群众组织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组织覆盖和凝聚群众两个方面:从组织覆盖的角度来说,通过结构嵌入式的方式,将党组织嵌入商业协会、民营私营企业等各类基层组织、各类新型行业,推进党组织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全方位覆盖,加大党员发展力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的组织、领导、统筹、示范等作用。从凝聚群众的角度来说,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和党员发展力度的大力提升,让基层党组织植根于基层各个组织、各个行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有效组织群众,确保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安排落实到位,让群众从中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引领基层群众形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领导、统筹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不同阶段重大胜利的重要因素。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坚持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也充分发挥社会号召功能,团结、领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为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汇民心、聚群力,保证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8],基层社会有中国共产党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党组织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功能的发挥,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党的前沿阵地,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国家战略决策部署的落实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团结群众的组织者,真正把基层群众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动起来,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行动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一团力,共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新时代已渐次铺开,就国家层面而言,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还处在探索实践阶段,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布局和框架设计仍有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在探索实践中进行总结完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除了存在国家层面的相应问题外,还有基层自身的特殊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对上连着党委政府,对下连着基层群众,对上要满足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国家要求,对下要适应自下而上的基层社会结构变化的时代特征。面对新时代的浪潮,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既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外部挑战,也面临着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内部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9]。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也面临着两个大局的挑战。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挑战。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1]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后,如何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在保持经济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所必须面对的时代挑战。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也日益凸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仍面临着发展失衡、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乏力,城乡发展失调,贫富差距较大,生态环境破坏,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科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强化党建引领,落实自上而下的改革制度来解决基层的治理问题。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挑战。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1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科学、民主制定、修订法律,也要带头学习、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既要严格依照党内法规从严治党,也要严格依据宪法法律治理国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如何在推进基层社会发展的同时,保障基层生态环境、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动基层治理民主化、法治化,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艰巨任务。
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一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考验。当今国际社会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有的甚至衰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我国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维护中国经济利益,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结合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加以研究解决。二是全球政治多极化带来的挑战。尽管全球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维护国际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得人心、受到限制。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11]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接受,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响应。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污化、分化、侵蚀始终未变的政治图谋,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西方技术、管理理念、部分文化精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同时,又积极有效应对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的挑战,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立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加以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分析。三是全球多元化思潮带来的冲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区块链、云数据、人工智能、移动客户端等现代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际上各种思想、理论交流不断,交锋加剧,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强,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思想、新文化,于此同时,也为西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入侵提供了便利机会和广阔市场。如何在全球多元化思潮的相互激荡中,保持清醒,辨别真假,去伪求真,去粗取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加强党建引领所必须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党建存在的自身不足进行过概括:“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5],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5]。总的来说,新时代基层党建面临的自身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思想建设淡化。在强经济、抓业务为主的基层工作中,个别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偏离了党的建设,忙于应付各种考核、检查。存在抓基层党建引领与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能有效融合,甚至严重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个别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觉悟不高,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甚至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走上贪污腐败的不归路。另一方面,政治建设乏力。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功能的发挥不充分,存在软化、弱化现象,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个别基层党组织存在签发通知、会议签到、开会拍照、会议记录等等表面现象。
2.基层组织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当前中国共产党有493.6万个基层党组织[12],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目前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够科学优化,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从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看,传统的设置模式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要素设置,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已经不适合村村合并后散居式大村庄发展的引领基层治理的需要。从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来看,随着“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流动人口增加,身份呈多样性发展,城市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也不能完全覆盖城镇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写字楼、业委会等新兴领域。
3.党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整体上看,基层党员队伍整体质量不高。基层党员队伍老化比较严重,部分村庄60岁以上党员人数占所在党组织党员总数的比例远超其所在村庄老龄人口的整体比例。[13]这些老党员文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较弱,思想观念陈旧,不能及时接受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年轻党员所占比例小,或者有个别年轻党员仅是挂靠基层党组织,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参与党组织活动。从“关键少数”上看,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素质不高。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党组织,党组织领导年龄偏大,年轻党员配备不足,相伴随的问题是,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固守宗族观念,不能有效处理基层党组织与基层自治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红白事理事会等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文化偏低,能力有限,创新意识不高,只是被动的按行政化命令方式处理基层社会事务;法治理念不强、法律意识不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方式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的能力不足;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不能充分、正确认识并依法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仅仅把党组织工作当作一份普通职业,缺乏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
4.工作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近年来,虽然基层治理的方式已经对传统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进行了变革和发展,形成了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但是就当前而言,基层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模式,仍然存在工作方式创新不足、社会治理方法比较单一,不够灵活,依然有重管制轻协调等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足,不能综合有效运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方法及时应对并解决当下基层频发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低保申报、生活垃圾处理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和冲突。部分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在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面对复杂多样的基层矛盾纠纷时,缺少科学、有效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总是依靠传统的行政命令,采用运动式的方法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部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舆论引导、矛盾纠纷化解、发动号召群众等方面往往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不善于、甚至根本不会科学运用新思路、新平台、新办法及时有效地解决新问题。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其工作服务对象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等群体特征不了解,不善于用“柔性”方式、“因人施策”处理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一如前述,当前,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既面临着两个大局的机遇挑战,也面临着自身不足的现实困境。新时代如何应对两个大局和自身不足,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两个大局,既要立足国内,又要放眼世界;既保持战略定力又善于积极应变。[14]因此,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进路,就是要正视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所面临的两个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忘初心,奋力前行,通过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等,促进基层治理理念形成,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优化,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进而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理念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15]基层治理主要以基层党组织为战斗堡垒、领导核心,应该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形成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策的治理理念。而这种治理理念的形成,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其一,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日”等党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16]进而促使基层党员干部形成思想政治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氛围,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真理、践真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准确把握、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及其最新成果,做到入脑入心、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其二,促进宣传,站稳政治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自觉性,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同挑战政治底线的不良风气以及试图挑起政治斗争的错误言论进行反抗斗争,在政治方向上同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其他基层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广泛认可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地位,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同、情感依赖和行动支持。其三,强化落实,增强政治领导。强化法治观念、树立底线思维、弘扬创新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治的方式方法推动基层治理,在解决基层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学习、借鉴、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新时代组织路线,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软化、涣散化等问题;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政治引领,充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严格执行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按照党内法规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和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促使党内生活民主、规范、有序、庄重、严肃、灵活。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违法乱纪的行为绝不姑息、严肃查处。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严格自律,注重家教,廉洁家风,促进文明乡风、民风、家风的形成。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17]。在新时代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科学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一方面,加强新社会领域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价值功能,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安排得到宣传、贯彻和落实。还要把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延伸到村民小组、工业园区、商圈市场、商住楼宇、流动党员集中点等,积极探索按照兴趣圈、行业圈、活动圈的不同群体标准设立基层党组织,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范围。广泛吸收、发展不同基层领域符合条件的党员,将党组织设置融入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基层党组织跨区域网格化设置。改变传统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要素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推动跨区域网格化的“基层党建联盟”[18]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基层党组织的跨区域网格化设置,整合党建资源,领导、统筹、协调组织活动,统一党员管理,实现组织资源优化配置、组织工作成本有效节约、工作力量配备明显强化的目的[19],进而促进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取得最佳效果,党建引领功能作用明显增强。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17]一是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政治标准为首要条件,把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文化水平较高、协调能力突出、发展本领够强、具有责任担当精神和群众服务意识的优秀人才选拔为基层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通过法定程序推进党支部书记、村(社区)主任、基层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一肩挑”制度落实,统筹、协调基层党组织与基层自治组织、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层理事会的关系,领导、协调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各基层组织,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1],同向而行,形成合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后备人才培养。在乡镇(街道办)一级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尤其是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将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纳入人才库,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后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积极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实践搭建平台,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成长建立发展机制,畅通从优秀年轻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办)领导干部、考录乡镇机关(街道办)公务员、事业编干部的“绿色通道”。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优化党员发展,以政治标准为首要条件,民主、公开、公正的吸纳新兴领域的优秀青年、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工人等就近加入党组织,促进党员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筑牢基层党建根基。规范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要求每个党员注册、使用学习强国手机APP,通过设立网上党支部、开通微党课等网络时代的方式方法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严格规范组织生活,按规定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促进广大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牢记初心使命,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把国家的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好,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严肃纪律规矩,落实党员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用铁的纪律规矩规范党员的言行举止,发现有苗头性、倾向性、危险性、敏感性的问题,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刻拉响思想警报,筑牢思想防线。还要综合发挥民主监督、人民监督、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督促基层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员身份,做好先锋模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5]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创新基层治理的方式方法。一是建立新时代基层治理体制。准确把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地位,充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价值功能,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2]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二是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包片、包村、包网格制度,走访群众制度,服务群众机制,夯实群众基础;建立基层党员干部合理晋升、评先评优的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自然成为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整合数据资源,推进村(社区)数据资源建设,促进基层治理数据资源共享。加强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手机APP、微信平台等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搭建“网上党课”“网上党史馆”“网上党支部”等网络党建平台,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商务、农务上网,推广便捷的网上信息服务,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影响力的有效提升。三是健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机制。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土地经营权依法融资担保机制,建立土地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推进基层组织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现农民到股东、资源到资产、资金到股金的利好转变,不断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路径。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积极打造赋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四是健全基层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不断完善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落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建立基层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时公开权力事项,让基层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基层法律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机制。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重点部分,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推动基层治理科学有效。基层治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群众组织、社会号召等价值功能,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1],建立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既要正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两个大局的机遇和挑战,也要正视思想政治意识有待提高、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党员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等自身不足。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正视新问题,基层党组织只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理念形成,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全覆盖,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方法,就能够通过充分、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筑牢根基,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