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娴
(济宁医学院 图书馆,山东 日照 276826)
随着新媒体空前绝后的发展,我们步入了影视文化流行的视觉时代,通过影视了解世界、紧跟潮流成了大学生的日常。在影视与阅读推广与心理干预等各方面的互相融合下,通过影视文化开展相应的活动也逐步引起高校图书馆的重视。为了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多样化、年轻化,契合大学生的喜好,贴近大学生的生活,积极带动校园阅读氛围,通过“书影联袂”等类似活动的开展,创新阅读推广的新方式。并以电影疗法作为阅读疗法的新思路,利用学生对电影易接受、受众广等特点在高校图书馆火热开展起来,形成了从影视到阅读推广再到心理治疗的活动链。
现阶段处于影视文化空前发展的时期,迎来了经典文学与顶级IP网文改编成影视剧的热潮,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影视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包含表演、音乐、服装等多种表现因素,相比较于文本形式的阅读方式,更具有观赏性,更能激发观众的关注度,从而加强和刺激文本阅读的欲望,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1]。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影视剧来自文学作品的改编,在我国以严歌苓、莫言、海岩等为首的作家有大部分文学作品通过影视剧的形式被大众所熟悉。作为中国长篇小说领域乃至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也有近20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其中《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收到了广泛认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王蒙曾表示,如果自己的文学作品能够以视听或舞台的形式被表现出来,使它获得更广泛的传播,是对自己创作的安慰,并欢迎这种发展的可能。近几年来,在新媒体迅速发展下,以及获取信息的快餐化的影响下,视听艺术逐步崛起,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文学原著,从而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2]。以前段时间热播的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为例,在播出仅一个月的时间,就带动马伯庸的原著图书销量暴增800%,足以见得,影视剧对于阅读推广的影响不容小觑。
表1 济宁医学院2011年—2019年间《平凡的世界》借阅量统计
为观察分析影视剧促进文学作品的阅读推广这一现象,现以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在我校(济宁医学院,以下统称我校)图书馆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平凡的世界》为观察对象的原因为以下几点:①《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是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代表性强、关注度高。②影视剧《平凡的世界》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于2014年出品,2015年初正式首播,包揽各大奖项,广受好评,符合分析标准。③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在我校长期稳居文学类热门图书借阅排行榜第一名,更具有研究意义。
根据2011年—2019年的图书借阅量进行统计,《平凡的世界》每年的借阅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显示,在2014年与2015年影视剧《平凡的世界》处于宣传与热播的时间段,其图书借阅量达到最高峰,2014年的借阅量相比前一年同比增长了141.5%,达到历史最高增长率,2015年也相对有所增长。这种倍增式增长足以证明影视传播对于阅读传播的影响。2016年以后虽每年借阅量处于下降状态,但考虑近几年阅读受到各类电子娱乐的冲击,国民文本阅读量整体有所下降等现象,在大环境影响下《平凡的世界》的阅读情况仍有不错的成绩。2019年在购入新版图书后,借阅量有所回升。
根据实践证明,结合新媒体的阅读推广是目前最富有创造性和成效性的一种方式。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多元化的立体阅读,改善大学生的灌输式和被动式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校园阅读推广[3]。目前,作为立体阅读推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式,由影视来促进阅读的活动在各大高校积极开展,例如济宁医学院图书馆开展的“书影联袂”,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书影随行”等,均收到了不错的反响和效果。
结合当前整体阅读局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笔者对此现象进行了以下思考。
1.3.1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应顺应时代变化。在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下,影视媒介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追剧和看电影更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娱乐方式,在这一时代特点下,图书与影视产业逐步地从产业互动走向了融合发展[4]。为此,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应顺应这一时代特点,贴合大学生的兴趣,激发大学生对相关图书的阅读主动性,促进阅读推广活动向良好形式发展。
1.3.2 应利用影视剧推动阅读,而不是替代阅读。通过对豆瓣电影的调查显示,在文本改编的电影评论中,大部分网友会将原著与影视作品相比较,没有看过原著的表示有想阅读原著的意向。这便体现了影视剧对阅读的推动作用,而不是替代关系。在高校阅读推广中,也应注意这一点,在选择与利用影视作品时,以能够有效地推广阅读为选择方向。
1.3.3 开展活动应“由影至书,由读至写,由浅至深”。活动的开展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影响性,选择的影视作品能够有相对应的书籍可供阅读,在达到“由影至书”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阅读与讨论,书写自己的思想感悟,“由读至写”才能系统地整理思路、展开思考,能够从浅显的观看影视达到更深层次的思想认识,从而达到“由浅至深”的最终目的。
阅读疗法是通过阅读书籍等信息媒介,感悟书籍内容所表达的精神境界,使读者本人从阅读内容中调节内心情境,达到身心平衡,从而缓解读者负面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近年来,我国阅读疗法的相关研究已日渐成熟,各类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电影疗法作为阅读疗法的新鲜产物,逐步引起重视,并运用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电影疗法来源于阅读疗法与其具有相似的治疗原理,都是通过治疗者感受作品传递出来的内涵,得到心理问题的疏通与缓解。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电影疗法艺术氛围和表现手法更为全面丰富,包含文学、音乐、画面等艺术形式,在视觉与听觉上更有冲击力,更容易击中观看者的内心,诱发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心理共鸣,在轻松的状态下达到心理治疗效果[5]。电影疗法类如阅读疗法的加强版,必将在研究与实践中开创新的局面。
在20世纪初,利用电影干预心理治疗就已运用到了军队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后逐步被精神病院等广泛利用,用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治疗。直到20世纪末,基于科技水平的发展,电影疗法拥有了更多的可行性,由英国著名心理医生贝尔尼·费尔德正式提出,并于2003年被广泛地实践与利用到一般的心理治疗中。标志着电影疗法的正式兴起,并得到了主流心理治疗的认可。近年来,电影疗法在我国逐步地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如《观影疗心》《电影疗伤》《电影疗伤心理学》等[6]。
在我国图情界,阅读疗法的著作与研究已趋于成熟,但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开展“书影联袂”等相关活动的背景下,以电影疗法为出发点的研究仍然少之又少。宫梅玲在《阅读疗法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尝试》中曾提到,可将观影与影评纳入阅读疗法实践中。又有王波指出,阅读疗法所选用的文献应是广义的,不局限于纸质图书,应包含以声、光、电、磁等方式记录的各种载体[7]。从这一阐述中说明了,电影疗法进入图情领域的研究可行性。笔者通过CNKI数据库,通过“主题”检索“电影疗法”,共得到69条结果,其中学科领域大多分布在“心理学”“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与“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仅有来源自“台北市立图书馆馆讯”的两篇文章,来源自“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学位论文”一篇文章,与荀红梅、李艳琴发表在《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的《电影疗法调适大学生心理创伤实验》一文涉及图情领域。由此可见,通过“书影联袂”进而开展“电影疗法”,以及关于“阅读疗法”走向“电影疗法”的相关实践与研究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如今,我们处于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快餐式娱乐方式席卷而来,阅读自然而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目前,以阅读作为排遣心理压力和放松心情的群体相对较少,如不加强阅读推广,阅读疗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相比较而言,影视文化迅速崛起,无论是经典书籍还是热销著作均往影视化发展,以“视觉”和“听觉”的优势直击观看者内心,相对于被动的输入式阅读,这种以“视”“听”为主动出击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接受,且广受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欢迎,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谈资。在高科技的条件下,电影疗法也增添了更多的实施可能性,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可用于集体心理治疗,方便观看电影之后进行集体讨论,加深观看者对影片深层次的理解;利用家庭影院等设置开展陪同治疗,方便陪同人员(如父母)与被治疗者的沟通,有利于陪同人员走进被治疗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真实感受与情感波动,方便心理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的配合。5G时代的到来,将进一步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体验式观看、融入式观看不再是天方夜谭,电影疗法也将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3.1.1 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 最好的心理治疗方式应是在“润物细无声”“无形胜有形”的过程中进行,既没有那么刻意,又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如今影视化时代,观看影视作品、追剧、讨论剧情是大学生最日常的娱乐方式,相比较于阅读而言,电影疗法更贴合日常生活且符合学生喜好,在治疗过程中有利于消除紧张感,进入治疗佳境[8]。
3.1.2 方便统一管理与治疗。 相比较于其他治疗方式,电影疗法可以通过集体观看影片的方式来进行统一管理,确保每一位被治疗者均已完成观看的治疗任务,也可通过观看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其观看质量与心理变化,从而进一步明确治疗方向与开展治疗的切入点。具有治疗范围广,成效快、易管理的显著优势。
3.1.3 适合短期的心理调适。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特别严重,仅仅是受到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或感情生活的暂时性打击,不至于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仅是暂时性的郁闷、难过等日常化的负面情绪。电影时间大多在2 h~3 h左右,占用治疗时间短,却足以起到缓解心情、调适情绪的作用。相比较阅读疗法而言,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达到有效的治疗。
①在针对学生开展电影疗法之前做好各方面评估工作。例如,提前掌握被治疗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性格特点、家庭环境、甚至于有无宗教信仰等,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梳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掌握,如此有利于心理治疗师选择影片的针对性与准确性,确保治疗过程中不触碰被治疗学生的敏感话题,避免引起反向的治疗效果,从而导致不良结果。②在影片放映之前进行简单的心理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大多比较跳跃,在被动观看的情况下,性格好动的学生很难专注的观看数小时以上的影片,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与抵触心理,为此,需要在电影放映之前做好心理引导,对影片相关内容与中心思想进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更好更快地投入到电影情景中。③做好有效地记录与及时地沟通。观看电影只是进行了最基础的治疗手段,电影之后的心理疏导是重中之重,也是心理治疗的关键。需要治疗者在电影放映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绪反应,分析剧情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从而与其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观影感悟,引领学生领悟剧情所表达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挖掘更多可能性。实践表明,参与讨论的人数与讨论的激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直接反应治疗效果,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9]。
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活动应是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的,高校图书馆契合时代特点、开创思维,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利用影视剧的影响力掀起活动热情,在扩大经典文学与IP热剧原著的传播推广方面,利用影视治疗心理问题、实践电影疗法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必将成为活动开展新方向。以影视为中心开展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活动,开创了高校图书馆开展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实现了通过影视走进学生心灵的创新性与可行性,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与心理治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人文素养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