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莎
(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急诊科,山东 枣庄 27730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脑梗死在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通常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后可达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老年机体各项功能有所衰弱,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均不利于患者机体恢复。脑梗死在临床上为常见的疾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表现为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坏死状态。此外,患者可能表现出肢体麻木、偏瘫导致运动障碍等,而且患者在治疗后通常会出现后遗症,给患者的日常生命活动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脑梗死经过积极治疗后,需要辅助有效的护理康复手段有望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提高预后,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本文以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在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在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年龄范围52~85 岁,平均年龄(61.32±5.67)岁,其中男患者53 例,女患者47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53~85 岁,平均年龄(61.40±5.71)岁;其中男患者26 例,女患者24 例。研究组中患者的年龄范围52~84 岁,平均年龄(62.39±5.70)岁;男患者27 例,女患者23 例。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均齐全。(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具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2)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给予常规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康复护理和生活指导等,协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运动平衡训练等,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机体的各项生命指标进行监测,同时当患者出院后要加强随访干预指导。
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早期中医护理干预:首先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知识宣教,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帮助患者排除负性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行动,用通俗的言语向患者讲述脑梗死的诱因以及治疗手段,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行动;其次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干预,例如饮食和运动干预,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饮食和康复运动计划等。此外,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首先对患者实施早期中药干预,中药配方以活血化瘀、平肝泻火为主,组方:白芍15 g,天麻12 g,牛膝12 g,钩藤12 g,麦冬15 g,赤芍10 g,甘草5 g。水煎服200 mL,每天1 剂,根据患者机体情况进行适当增减药物。其次对患者进行中医针灸调理,坚持活血通络原则,选择曲池、人中、合谷等穴位,进行针灸调理干预,每天进行1 次。此外辅助火疗、拔火罐等护理干预,选取阳池、曲池、环跳、阳陵泉等穴位,使患者呈现舒适的体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拔火罐干预。最后对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技术,选取手三阳和足三阳为其实施揉、按、弹拨等推拿,每天进行1 次推拿,以此来调节患者的气血、疏通其全身经络,避免患者由于脑梗死而出现的肌肉萎缩症状。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判标准 对比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疾病复发率并统计护理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1~45 分为重度缺损,16~30 分为中度缺损,1~15 分为轻度缺损,0 分为正常。护理有效率评判标准:显效:患者的脑梗死症状消失;有效:脑梗死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脑梗死症状未出现好转,甚至病情恶化。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使用х2检验和t 检验,如果P <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护理前,2 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分)
表1 2 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分)
2.2 2 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及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统计2 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可知,对照组有6 例出现再住院情况,疾病复发率为12%(6/50);研究组有1 例患者出现再住院情况,疾病复发率为2%(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研究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00%(47/50)较对照组62.00%(31/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比较 [例(%)]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临床症状较为复杂,轻者可能不表现出症状,有的表现为眩晕或者瘫痪,严重者不仅表现为瘫痪甚至出现昏迷和休克等,通常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预后较为良好,也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预后不佳[3,4]。脑梗死作为一种神经系统性疾病,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除了给患者机体带来损害后,经治疗后出现的后遗症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困扰,不仅影响患者自身正常生命活动,也会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负担。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早期康复对其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5,6]。脑梗死好发于老年群体,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例如下肢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的早期干预效果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结局,因此在临床上及早制定早期康复计划显得尤为重要[7,8]。在本次的研究中,研究组中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护理干预手段,首先对患者实施早期中药干预,以活血化瘀、平肝泻火为护理准则,配制针对性的药方将上述成分熬制成中药,依据根患者机体情况进行适当增减药物剂量;其次还要对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调理和中医推拿调理,以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帮助患者疏通经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医护理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方式改善患者的病情,使其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本次研究通过中医针灸的方法刺激患者机体相应穴位,能够有效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流量,降低血流阻力,改善患者脑部缺血症状和血气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老年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后其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总有效率,降低再住院次数即疾病复发率,中医护理干预手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