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伏长 郑瑞锦 梁徽渺 刘映芳 苏兆文 潘细桂
(1.宁德市霞浦县中医院康复科,福建 霞浦 355100;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务部,福建 福州 350003)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症状多表现为膝部疼痛、僵硬、膝关节活动不利,尤其上下楼梯、坐起立行时膝部酸痛不适感更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KOA患者不断增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KOA 总患病率约为15%,60 岁以上人群占50%。中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膝骨性关节炎属于属中医“骨痹”范畴,其病在筋骨,解结是关键,而针刀疗法具有“针”与“刀”的双重作用,能对膝关节周围因聚结、挛缩而形成的压痛部位进行疏通,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研究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19 年12 月霞浦县中医院收治的6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40~69 岁,平均年龄(54.68±6.39)岁;病程7~36 个月,平均病程(18.10±6.71)个月。对照组男14例,女16 例;年龄42~70 岁,平均年龄(55.83±6.83)岁;病程6~38 个月,平均病程(17.25±6.71)个月。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 年版)》[2]的KOA 诊断标准,以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作为主要诊断依据:(1)膝关节疼痛在近1 个月内频发;(2)X 线片示关节边缘骨赘;(3)生化检查结果与KOA 诊断标准符合;(4)年龄40~75 岁;(5)晨僵时间<30 min;(6)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符合 (1)(2)、(1)(3)(5)(6)、(1)(4)(5)(6)均可诊断为KOA[2,3]。
1.2.2 影像学诊断标准 参照Kellgren-Lawrence 分级X线分级标准[4]。0 级:正常;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Ⅱ级:关节间隙可疑狭窄,有明显骨赘;Ⅲ级: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有明显量骨赘,有软骨下骨硬化改变;Ⅳ级:关节间隙严重狭窄,有大量骨赘,有严重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及关节畸形。于治疗前后分别行X 线检查并进行分级评价。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影像学分级在0~Ⅲ级;(2)近1 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治疗方法;(3)做好知情告知,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能够配合治疗,无中途退出。
1.4 排除标准 (1)存在肝、肾、心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2)因代谢性骨病、神经系统性、内分泌系统性疾病等影响关节功能者;(3)正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的妇女;(4)对研究用药过敏者;(5)关节周围皮肤破损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给予针刀治疗。采用汉章牌Ⅰ型4 号针刀(保定华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证20160038 号),(1)选穴:参考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 年版)[2],选取髌上囊、髌下脂肪垫、内膝眼、外膝眼、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髂胫束、鹅足囊等作为进针点,并做好标记。(2)消毒:用碘伏在施术部位上消毒2 遍。(3)麻醉:用1%利多卡因(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2244,规格每支5 mL)行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射药物1 mL。(4)操作:按照四步进针法进针,经皮肤、皮下组织到达病灶点粘连、瘢痕、挛缩处,提插2~3 刀,达到骨面可铲剥1~2 刀,范围0.5 cm。针刀松解1 周1 次,连续治疗3 周。
1.5.2 对照组 选穴参考《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 年版)》[2],包括血海、膝眼、委中、阳陵泉、阴陵泉、梁丘、足三里等,可配阿是穴及痛处所属经脉络穴。操作:仰卧位,常规消毒,采用0.35 mm×40 mm 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20 号),膝关节屈曲30°~45°,直刺入穴位0.8~1.5 寸,根据中医证型行提插、捻转补泻手法,得气后留针,每隔5~10 min 行针1 次,留针30 min 后出针,无菌棉签压迫止血。每日治疗1 次,5 d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3 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6.1 膝关节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5](VAS)进行疼痛评估,由患者自己评估,分值0~10 分,0 分表示完全无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1.6.2 膝关节功能评分 采用Lysholm 评分标准[6],主要包括疼痛、肿胀、跛行、交锁、支持、下蹲等情况,评分越高代表功能越好。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根据患者膝关节症状、体征进行评分。
1.6.3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5 年版)》[2]进行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正常,浮髌试验结果阴性。有效:治疗后疼痛、肿胀、压痛症状减轻,轻微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无效:活动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活动明显受限,关节活动度小于130°,甚至出现肌萎缩,关节僵硬等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以率(%)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的х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 评分、Lysholm 评分 2 组VAS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降低(P <0.05);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 <0.05)。2 组Lysholm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升高(P <0.05);但观察组Lysholm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2 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对比 (,分)
表1 2 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Lysholm 评分对比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P<0.05。
2.2 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观察组为96.67%(29/3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膝为筋之府,筋为骨用,筋能束骨,体现了膝关节筋骨系统的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不足,膝周筋脉失去濡养,而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本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6],本虚为肝肾两虚、阳气不足、筋骨失养,不荣而痛;标实为风、寒、湿、瘀血客于膝部,致血瘀气滞,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而发为本病。治疗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佐以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法。本研究对照组所选穴位以膝周为主,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遵循针灸取穴原则,辅以阿是穴或痛处所属经脉络穴,可起到标本兼治之功效。
研究表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基础是筋急、筋纵,主要病机为膝部经筋的力失衡、关节失稳,筋结为病变核心,解结为治病之本[8,9]。针刀治疗将中医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相结合,既有“针”的作用,又有“刀”的作用,取中医、西医之长,既能补肾壮骨、疏经通络、活血行气,又能对局部粘连、瘢痕等病灶进行剥离、切割、松解,恢复病变局部的生化和物理平衡。
临床上膝关节“筋结点”“筋聚点”分布在膝周的股四头肌腱、髌韧带、髌内外侧支持带等在髌骨上的附着点、胫内外侧副韧带止点、鹅足点、胫骨结节髌腱的止点、髂胫束的止点等。调查显示[10],有针对性地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及髂胫束的应力集中点进行松解,可显著改善局部生物力学关系,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本研究选取以上筋结点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治疗后VAS 评分显著降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 <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膝骨关节炎运用针刀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操作容易,可在基层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