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晋碹 杨才德
(1.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20)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1]。临床上治疗本病主要采取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等,其较好的疗效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穴位埋线可通过药线在穴位内刺激经络,具有疏通经络、通达脏腑的作用,可调节全身气机,近年来临床应用逐渐广泛。本次研究了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疗法结合“杨五针”埋线治疗的方法,探讨对该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58 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9年4 月—2021 年4 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门诊及住院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8 例患者分为星状神经节埋线组和穴位埋线组。星状神经节埋线组患者29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4∶15;年龄20~56 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5 年。穴位埋线组患者29 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6∶13;年龄21~58 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5 年。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麻木;(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试验呈阳性;(3)CT 示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4)X 线示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
1.2.2 中医证型诊断 (1)劳伤血瘀型:颈项肩臂疼痛,长期低头久坐或有外伤史,手指麻木,劳则加重,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2)风寒痹阻型:颈强脊痛,肩臂酸困,有沉重感,甚则手臂麻木,怕风怕冷,苔薄白,脉弦紧;(3)肝肾亏虚型: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对本病未采取其他干预措施;(3)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4)患者积极配合相应检查,参与本次研究并愿配合随访调查。
1.4 排除标准 (1)非交感神经型颈椎病;(2)颈项局部皮肤破损者或皮肤病局部病损;(3)患有恶性肿瘤疾病者;(4)经影像学检查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具有手术指征者;(5)有血液病或有出血倾向者;(6)有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病变的患者;(7)妊娠期、哺乳期及围绝经期妇女;(8)对该病已采取其他干预措施,影响观测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星状神经节组
1.5.1.1 主穴 星状神经节、椎五针、项五针。
1.5.1.2 定位 (1)星状神经节: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旁开约1.5 cm。(2)椎五针:将上项线所在的弧线向下平移2.5 cm 左右,这条弧线上中内三分之一的点即项A 点,左右两侧各一点,枢椎棘突正中间为枢中点、左右各一点为枢外点,共5 个点。(3)项五针:枢外点两点同椎五针;枕外隆凸正中向下2 cm 处为项中点;肩胛骨内上角两侧各一点为肩胛点[2]。
1.5.1.3 操作 星状神经节操作方法:(1)定点:押手按在星状神经节处,押手拇指将颈动脉固定,避免刺伤颈动脉,触及C6横突前结节,标为进针点。(2)穿刺:无菌操作,左手贴受术者颈部,拇指轻触皮肤;持针手(即右手)向下移动,感觉到阻力即到达C6横突前结节,刺手快速刺入皮肤;最后进行埋线操作[3]。
椎五针操作方法:准备:碘伏棉球,无菌手套,受术者露出脖颈。押手:为保持押手固定,紧贴受术者脖颈做卡颈动作。定点:押手拇指将颈动脉固定,避免刺伤颈动脉,刺手持针,对准定位点。穿刺:押手一边向下移动一边感觉是否到达C6 横突前结节,感到阻力即到达,刺手快速刺入皮肤;最后进行埋线操作。
项五针操作方法:项中点、枢外点操作方法与“椎五针”操作方法相同。肩胛点在埋线后将针体沿肩胛提肌摆动数下后出针,按压后创可贴贴敷。
1.5.2 穴位埋线组 主穴:颈夹脊、风池、天柱、大椎。配穴:百会、四神聪、心俞、肝俞、胆俞、太冲。操作见表1。
表1 穴位埋线组各穴位操作方法
2 组治疗均每2 周1 次,3 次为1 个疗程。2 组均治疗3 个疗程之后观察疗效。操作均采用杨才德教授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术[4]。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 个疗程后,不适症状完全消散,期间没有再次出现;有效:3 个疗程后,不适症状显著好转;无效:3 个疗程后,不适症状与未进行治疗时相同,无任何改善现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1.0 软件处理。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星状神经节埋线组的总有效率96.55%(28/29),高于穴位埋线组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 组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颈椎病是一种在我国已经逐步普遍化、年轻化、重症化的临床常见病。发病后患者可出现耳鸣耳聋、失眠、中风、脑梗死等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或并发症[5]。该病是由于颈椎脊柱内外力平衡失调,刺激和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又称“颈椎综合征”[6]。《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7]。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也与外邪侵袭、累积劳伤、跌仆外伤、脏腑虚弱等因素有关[8]。其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但目前逐渐呈低龄化[9]。其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也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类。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7 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 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于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采用穴位埋线法刺激星状神经节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细胞因子在联系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间又存在有多种相互关联的作用。在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炎性反应就是细胞因子在异常状态下导致的机体应激状态。穴位埋线可以对细胞因子合成和释放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调节神经或体液系统干预疾病的发生和转归。星状神经节除了有调节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两大作用,还可以对机体的其他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穴位埋线通过刺激星状神经节,解除粘连的肌肉,减少对交感神经的压迫刺激,抑制椎动脉痉挛,调节周围区域的血流速度及血管扩张,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长时间有效地刺激星状神经节,可以矫正许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性疾病,从而维系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此次的临床观察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并且在本次研究中,星状神经节埋线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埋线治疗组,也表明星状神经节埋线术可有效缓解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它不但减轻了患者心理压力及财产负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科研价值,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且疗效突出,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若使用本法治疗也必将会增强其疗效,减少颈椎病患者的病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