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探讨

2022-03-25 08:22文图吴文皓
道路交通管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智能网业态

文图|吴文皓

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大数据、5G、高精度地图等智能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赋能加持,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传统的厂区测试进入到实车道路测试阶段,正式商用前景可期,其发展将对交通管理业态带来深刻变革,伴生新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梳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为新形势下的交通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一)政策文件指引趋于完善

近年来,我国在宏观政策指引方面,陆续推出相关文件促进智能网联汽车的有序发展。如2017年4月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法规体系建设,同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2018年发布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联合11个部委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1年7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出台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同年8月,工信部出台的《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这些文件的发布,无不体现着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关注。而在更具体的地方实践层面,北京市已经出台了我国第一部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规定,即《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两个文件,为国内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企业在北京进行自动驾驶车辆测试提供了规范和约束条件。之后,重庆、上海等多个省市也相继出台了类似规定,总的来说这些道路测试文件都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的细化。

(二)相关研究和应用试点愈发深入

纵观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轨迹,当前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方向下的路况识别、车辆控制以及车辆信息交互等方面,需要对以上提及的瓶颈内容进行不断地探索,这也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现阶段,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存在驾驶辅助系统,如高速公路驾驶上的自适应巡航控制、城市道路环境下的盲区车辆检测等,都充分显示出智能网联汽车所具有的安全性。目前,有部分研究人员提出减轻自动驾驶汽车碰撞的轨迹规划方法,希望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再添助力。而国内,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已经进入实车道路测试阶段,已有27个省(市)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细则,建设了16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成开放测试道路3892公里,在建的智慧高速公路有10多条,发放测试牌照700余张,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

(三)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认可度逐步提升

智能网联汽车的使用前景主要取决于大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根据2021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销量为303.2万辆,同比增长107%,渗透率保持在15%左右,社会公众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

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会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业态带来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的影响分析图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带来的机遇

1.道路通行能力提升,出行通勤时间减少。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准确感知周边交通环境数据,人与车、车与车、车与道路设施之间通信使得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保持更小距离和更适宜的速度,车道有望划分得更精细;车辆运行数据将汇入城市交通管理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各条道路的拥堵情况,然后以实时数据通信引导车流在路网上的合理分布与流向,使道路通行更有效率,避免交通拥堵,降低拥堵导致的能源消耗。

2.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和违法行为有所减少。据统计,90%以上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失误或者主观故意所致,如酒驾、路怒等。而智能网联汽车的感知范围更广、反应速度更快,可以根据不同交通状况采取最优化的决策方案,防止对驾驶行为产生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判,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和驾驶失误带来的交通事故和伤亡。

3.车辆行驶监管和安全性能检测模式创新。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依赖于智能算法软件、传感器、控制器、处理器等共同无失误地执行驾驶操作。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初期,自动驾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传感器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发展,自动驾驶系统可能会发生识别失误、决策失误、操纵失误等问题,必要时应当有第三方监管机构介入行车数据和车辆驾驶安全性鉴定。在摄像头、雷达等传感装置辅助数据抓取和车联网数据交换下,智能网联汽车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传统车辆。因此需要引入区块链技术,每辆车所有的行车数据按时间顺序形成私有区块链,定时把区块头数据(含当前区块号、哈希值、时间戳等基本信息)上传给认证的第三方监管机构。鉴于区块数据一经修改必定产生不同的哈希值,当车辆发生事故时,只需要提供对应时间戳所在的区块全量数据(含有事发时行车数据),便可识别数据有无篡改。事故责任认定所需的数据鉴定也就具备了客观公正性。

(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伴生的问题

1.与传统汽车混合共存、技术演进的异构交通阶段问题。受经济社会发展限制,我国将长期处于传统汽车与不同自动驾驶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共存的阶段,即异构交通阶段。该阶段的交通系统特点、交通组织要点和交通管理方式方法的发展趋势都亟待研究。一方面对于交通供给、群众出行行为、交通需求特征、交通管理侧重点等,异构交通阶段与由驾驶人手动驾驶的传统汽车阶段存在较大差异。处于演进中的异构交通阶段,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处理好传统交通管理模式的衔接问题,如智能网联汽车是否能识别路面交警的指挥手势和哨音、车辆本身的车载交通要素库是否齐全等交通安全问题,还有车辆总行驶里程增加、过渡磨合阶段道路通行能力降低、碳排放增加等环境问题,以及实施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专用区域、车道引起的公平性问题。另一方面,鉴于异构交通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和自动驾驶级别为导向的综合性能不断变化,可以预见,城市交通流将长期处于多等级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混行且不稳定的状态,出现新形势下的混合交通问题。相应地,交通分配问题也将从本质上发生变化,因此交管部门在面向异构交通的交通管理中,需构建兼顾系统最优与用户均衡的交通分配方法,以获取交通安全和缓堵保畅的最优解。

2.在车路协同发展方向下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升级转型问题。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主要是通过采用无线通信、传感探测等技术,实现对人、车、路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对道路基础设施之间信息互通,并达到车辆与车辆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相应地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也有更高要求。因此,在车路协同发展方向下,智能网联汽车的规模化应用需要对通行区域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转型,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道路”。

3.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和仿真数据匮乏问题。目前,在智能网联汽车对交通管理业态影响的研究方面,最大的难点是缺乏大规模应用智能网联汽车的出行需求调研数据和大规模城市交通仿真数据。由于缺乏数据,相关研究对假设条件依赖大,难以基于充分的依据分析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交通管理业态各要素的影响程度,也难以开展基于循证的交通规划。因此,获得充足的智能网联汽车交通调研数据及仿真数据,准确地量化其对城市交通管理业态各要素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背景下交通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4.交通事故责任与汽车投保主体变更问题。随着驾驶主体从人转移到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交通事故和侵权责任主体从驾驶人转移到汽车制造商、自动驾驶软件设计者等主体。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汽车制造商或系统提供者则要为系统行为承担责任。在此背景下,保险将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即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商或系统提供者必须考虑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行为进行投保,保险公司需为自动驾驶系统开发新险种。

三、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背景下交通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推动交通管理转型升级

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应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伴生的问题,势必需要政府宏观上统筹兼顾,从源头上介入、从实施中管控,形成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的整体架构体系。具体而言:一是产业发展上构建一个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核心芯片、车载操作系统、智能技术云端平台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产品。二是在行业引导上鼓励和支持现有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逐步转型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供应商,鼓励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鼓励信息通信企业发展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服务商和专用网络运营商等。三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升级转型上积极培育道路设施智能化、车联网、预约出行等交通管理新业态和新方向,促进车路协同相关的车载电子控制,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统筹公众移动网络基站部署,在重点地区和路段建设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型通信网络。四是在政策法规引导上,统筹出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满足交通管理需要,整合多种资金渠道,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智能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四是在政策法规引导上,统筹出台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政策法规,满足交通管理需要。适时更新相关法律法规,平衡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国家安全管理的关系,整合多种资金渠道,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化,智能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

(二)重塑道路交通空间要素,以交通数字化实现提质增效

随着车载自动驾驶级别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对承载其运行的道路附属交通工程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塑传统道路交通空间要素,意味着需要更新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背景的道路交通空间设计理念,从宏观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入手,从城乡规划维度更新理念并付诸于具体的道路设计,明确智能网联汽车通行通道,明确相应路权。同时,从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层面入手,实现从驾驶人视认性向智能网联汽车识别性转型,打造全新机动化的空间。具体设计上,道路交通空间要素应趋于精细化,服务功能更简化,各类信号灯、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呈现要有新的展现形式,要实现从人的视觉识别到人和车的检测识别。最后,应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软”的建设,建立服务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方向的交通设施数字化管理体系,无论是实时路况信息、交通诱导信息、交通标志信息以及环境信息,都应清晰准确易于智能网联汽车视觉检测和雷达感知识别。

(三)加强“警企”合作,共建城市交通智慧管理共同体

交通管理是一项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将带动交通管理业态及相关行业的突破性变革,需要构建适应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城市交通智慧管理共同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伴生的问题不是仅靠交管部门就能够实现,也不是仅靠传统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就能主导的。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牵头发起,联合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如交通行业项目设计单位、实施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交通科技公司各司其职,从自身职能管理范畴和企业发展的角度主动融入互联网,构建新形势下符合自身特点的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数字生态网络,从而获得新动能、实现新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交通科技公司,从助力和服务城市交通产业升级的角度,做好政府、交通参与者的连接器、智囊和生态共建者,共同完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下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生态系统的建设。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从正在制订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政策和建设标准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将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共享应用,对我国交通管理业态将带来深刻影响。为此,加快传统交通管理业态转型升级、数字化重塑道路交通空间要素、赋能提质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势在必行,相信智能网联汽车大规模落地应用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智能网业态
交通运输部:扩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应用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共享员工”更需共同呵护——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如何保障?
《智能网联汽车城市发展指南》即将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研究
2001—2020年交通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智能网联汽车前方防碰撞辅助系统的设计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论交通管理中非机动车及行人依法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