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铮
摘 要:在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作为工科机械和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机械设计基础》,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文章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基于特色专业定位,总结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授课方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教育 内涵式发展 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改革研究
1 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近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机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等。同时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侧重知识的基础和综合性,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此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对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的基础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掌握机械结构设计和分析运动方案的能力。结合实际的教学过程发现,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一系列机构的教学,同时又介绍和研究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机构。在授课方式上,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授课居多,学生实践课程以机构参观和创新、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减速器拆装等基本实验为主,课堂上存在有较多教学问题,如学生接受程度低、学生实践能力差、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化等系列问题。
基于推进课程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同步进行,调整培养方向,以取得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具体而言,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应以提升课程质量为核心,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改进课程的教学重点,实现教学质量和规模化的协调发展。
2 当前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如下:
2.1 学生缺乏自主预习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很少有预习习惯,单纯靠老师上课讲授来获取知识,这样就形成了学生对新课的接受能力差、掌握不准重点等一系列弊端,从而出现缺乏对宏观知识点的串联以及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面对教学压力,老师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造成教师加速讲授、学生慢速接受的情况,更因为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生疏,师生间对课程进度和教学方式的交流较少,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影响课堂实时进度,从而没有达到规定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课上授课方式较传统,缺乏与实践相结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专业性要求很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解基本原理,对实践工程和应用训练能力不注重,学生就会因为空洞的文字而接受不了基础概念,对一些重难点的掌握不准,从而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不注重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丰富课程活动,导致课堂学生接受程度变低,影响知识传授。传统授课使教师自顾自讲,未及时获得学生的教学反馈,缺乏师生之间的有效课堂沟通,从而对课程的学习氛围造成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
2.3 缺乏对知识的实践巩固
大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但现在学生往往缺乏自主能力。高效教师为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往往会在课后布置练习题,在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找到习题答案,从而使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目的失效。学生课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少复习上节课程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从而造成知识遗忘较快,使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只靠单纯的课堂教授学习,不借助课下复习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知识巩固,很难使知识融会贯通。
2.4 教学方式固化
多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仍是按照既有的教学计划,辅以教材资料,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部分机构教学可以采用动画和视頻展示效果,由于实践课程所占课时较少,基本以示范性教学为主,学生参与程度较低。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知本课程,也使学生尽快完成知识的应用转化,所以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的内涵式发展,应提高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2.5 考核方式单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多数采用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与评价方式,虽然平时成绩也占有比重,但比重值相对较低。平时成绩中通常包含有考勤、作业、实验三部分成绩,而实验以机构的参观和创新、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减速器拆装实验等为主。由于实验时间往往较短,基本是通过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这种评定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课程更应该注重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实践考核才能促进该课程内涵式的发展。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线上线下同步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特点的分析对比,结合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可以对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在融合了线下面对面易沟通的教学优势和线上高效的教学方式后,采用混合式教学可以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多样化。
针对课堂授课的弊端,在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前,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观看线上精品课程,通过网络资源对该课程进行预习。可利用网络资源直观地观看各种机构的动画演示,提前对学习的机构内容进行熟悉。在课堂授课时可结合线上软件,如雨课堂、学习通等,可以更高效的对学生出勤情况进行统计,也可以实时进行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在课前可发布预习视频,课后可发布练习题,从而让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
结合线上软件同样可以为教师节省时间,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设计,线上软件免去了课堂点名的繁琐过程,可以线上发布练习题,实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课后发布练习题可以自动批改,汇总数据,从而对课堂的重难点掌握程度心中有数。课后可以针对该课程的一系列作业或者疑问在线上进行讨论,实时与学生进行教学沟通,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采用混合教学法,可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增加校企合作,改进课程实践性质
在课程学习时,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甚至很多授课老师对知识的理解也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上。所以增加校企合作,可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水平,做到教学相长。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1)结合行业需求和课程特点,摸索出新时代课程的培养方案。(2)制定注重实践课程的培养体系,多让学生去工厂实习参观,更多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3)可让企业双师型导师参与到选用教材工作中,对所使用的实践课程指导书进行编写或指导,把更贴合实际生产的经验与理论融合。(4)采用“双向聘任、双向服务”的模式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5)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和实训指导,让学生在未出校门前对未来工作环境进行熟悉,实现与社会工作的无缝衔接。另外企业技术专家也可定期到高校开展讲座和教学,对行业的新动态等发展进行讲解,围绕生产案例进行剖析,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
3.3 调整课程考核方式,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大多数仍然以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重的考核方式为主,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30%。基于课程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显得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与课程本身特点,结合学生整体学习程度表现,针对课堂实时表现、实践过程比重、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进行优化,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评价过程更为完善,教学评价贯穿始终;课余实践表现可以由合作工厂导师对其评分,根据学生在工厂实践表现给予评定;课堂教学表现、实践表现、期末考试成绩三者按照合理的比例组成课程的考核标准,从而在课程评价和考核方式上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以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效果,真正使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起到引领作用。
4 结语
为了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现内涵式发展,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真正的机械背景下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把握好课程的定位,结合社会发展对机械人才的需求,围绕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基于學校专业特色的定位和资源,在课程授课方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
【基金项目】本文属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2021年度立项课题:民办高校内涵发展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HNMXL2021096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秀英,陈修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J].教师,2021(13):87-88.
[2]陈守东,刘晓娜,张金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铜陵学院学报,2021,20(02):110-112.
[3]乌兰图雅,王春光,田海清,刘飞,谢胜仕,张涛,贺长彬.“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课程内涵式发展实施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1):337-338.
[4]于克强,杨松华,宋胜伟.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设计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7,40(03):82-86.
[5]李博,杨琼.审核评估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