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孝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

2022-03-25 21:30林桦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林桦

《孝经· 开宗明义》:“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总的来说,孝文化的内涵有三:其一、践行敬奉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其二、推己及人,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做到互尊互爱,仁者爱人;其三、由家而国,由孝敬到忠义,把忠君爱国作为“孝亲”的发展,对国、对君的忠是孝的最高层次。千百年来,在促进家庭敦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孝德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很有必要在时代发展中进一步倡导与推行,这有助于增强孝道意识,厚植爱国情感,从而促进家庭敦睦、社会和谐、民族复兴。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生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中国孝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也不例外,依然要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入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关键课程。孝文化中的“事亲善亲”“仁爱精神”“移孝为忠”精神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的目标是相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敬畏生命的生命教育、孝亲敬长的家庭亲情教育、关爱他人的仁爱教育、责任担当的责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及爱国主义教育占了很大的篇幅。所以我们将立足新时代脉搏,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将传统孝文化中向上向善的优秀成分进行整合、创新、践行,发挥思政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功能,帮助指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尊崇生命〓感恩父母

孝的实质是对生命的珍爱和延续,是对人的生命和存在价值的尊重、热爱、敬畏的过程。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我們常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既然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就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也要推己及人珍爱他人的生命,这也是我们对父母尽孝、行孝的一种表现。

当前学生普遍生命意识不强,需要通过孝文化教育来唤醒、推动生命教育,实现孝文化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契合。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部分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抗挫能力较弱,或学习压力,或人际交往,或家庭教育等原因,学生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等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沉重的背后凸显了我们的学生生命意识单薄,也折射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分数而对孩子们的生命教育重视不够。孝文化教育以亲情之爱为基础,强化角色意识,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世界联系在一起,引导青少年积极应对挫折,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如,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就是我们给学生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时机。我在讲授第九课《珍视生命》时,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火灾、地震、洪水等灾害给我们生命带来的威胁,让学生感悟生命是脆弱的,我们要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然后,通过展示我们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挽救人民生命的素材,让学生感悟生命又是顽强的、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在学生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从生活实践中启发指导学生从个人方面如何爱护身体,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如:戴口罩,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饮食,科学的作息时间,适量的运动,学习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的方法和技能。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而对生命负责人,这也是对父母尽孝道的一种表现。

新时代的孝文化在孝敬父母的基础上,要求推己及人,更进一层,做到互尊互爱 ,仁者爱人。而在社会生活中,仍然还存在着许多与孝文化不相符的现象,如“怕碰瓷,不敢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校园欺凌”等等。在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只顾个人感受,对需要帮助的人持冷漠之态,足见他们关爱意识之淡薄。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关爱教育刻不容缓。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活出生命的精彩》时,我们可以利用如下素材:记录讴歌白衣战士的微视频,《钟南山——生命卫士》、本土素材《大田最美逆行者——林笑笑》;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如《加油武汉!》《白衣长城》《等风雨经过》等。通过设问(1)你看到了“最美逆行者”身上的哪些优秀品格?(2)从“生命的角度”谈谈为什么医护人员是“最美的逆行者”?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感悟生命至上,我们要尊重、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医护人员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与责担当任的意识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照亮了自己温暖了他人,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从而引导学生要懂得尊崇生命,学会关爱他人,进行有效的关爱教育。

二、培育孝心〓践行孝道

我们的思政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两种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老师要创设并利用好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感悟去获得情感体验;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做到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统一,做到“道不远人”。通过道德实践把正确的道德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孝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例如,教材中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九课《珍视生命》、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中的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八年级(下册)第四课中的第一框《公民的基本义务》,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第一框《凝聚文化血脉》等内容,或从道德上或从法律上进行孝文化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孝亲敬长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承,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不同活动形式中感知体验父母之爱,并在生活中以尽己所能的方式感谢父母的爱。

为了不让孝文化教育流于形式,避免过耳不走心,我们要把孝文化从一种观念文化升级为一种实践文化,道德实践带来的影响远比说教来得深刻。在讲授《家的意味》一课时,我设计布置了《传承美德,感恩父母我行动》的课后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展示亲子交流、感恩父母的家庭故事。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给父母洗脚的,给父母端水、捶背的,有为父母做饭的,有陪爷爷奶奶聊天、锻炼身体的,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虽然孩子们的行为很小,但意义重大,让学生在居家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从而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践行孝道。有许多学生家长对这个实践作业纷纷留言点赞,说这个作业太有意义了,既让孩子学会了感恩父母,也让亲情更浓、亲子关系更和谐、家庭更和睦。

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将孝文化教育与学生德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式活动中提升对孝的认知,并把孝心转化为孝行,可以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文化墙等方式宣传孝文化,营造良好的孝文化氛围。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深厚的美德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利用春节、清明节、端午等节日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鼓励提倡孝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进行关爱老人送温暖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知孝行孝,把孝道外化于具体的行动。同时,改革创新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热情,学生在亲社会体验行动中培养“仁爱之心”,学会尊重、关爱、善待身边的人。

三、移孝为忠〓担当责任

“小孝治家,中孝为志,大孝治国”“尊祖必爱其家,爱家必爱其国”,移孝为忠、报效国家,是“孝”的最高层次,要求由家及国,努力做到对国讲忠义、对社会讲奉献,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忠孝相通,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中政治认同的要义体现。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中一项极为重要却颇具挑战性的任务工作。

当下,有些同学爱国情感弱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国家责任意识较差,只看个人利益。因此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思政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增强政治认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至始至终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从七年级的《少年有梦》《绽放生命之花》到八年级的《勇担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再到九年级的《富强与创新》《文明与家园》《和谐与梦想》等等,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非常鲜明。在讲授八上第八课中的第二框《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时,我给同学们举了以下例子:中国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黄旭华先生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30年与家人未通音信。当别人问他:如何理解“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通过这样真实的榜样人物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恰恰是中国孝文化的彰显,是大孝之道。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就是一节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我们要充分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素材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从而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國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感。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时,我们可以通过讲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带领学生参观革命博物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形式了解学习我们的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让孩子们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国才有家,进而由内而发地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增强政治认同,树立为国尽忠的理想,以实际行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使命。所以,我们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七课《亲情之爱》时,要在对学生孝亲敬长、构建和谐家庭的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升华为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可见,孝文化教育可以强化对国之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意识和责任担当。

总之,传承发展中国优秀文化,就要大力弘扬孝亲敬长等传统美德。传承好、发展好我们的孝文化,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孝文化不仅强调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更强调以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在生活中感恩父母懂孝道、以礼待人,进而由家及国,爱国爱党,勇担责任,积极奉献社会。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德育性功能,坚持守正创新,实现孝文化教育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孝亲敬长意识、生命意识、关爱意识、责任意识、爱国爱党意识,掌握过硬本领,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中。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