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还给少年,让语文课堂自闪光芒

2022-03-25 21:30赵慧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期
关键词:卖炭翁老翁黄牛

赵慧

恰同学少年,本应风华正茂,但在作为重头戏的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让他们在束手无策的写作世界落笔生花?让语文课堂也如此多娇,语文老师竞折腰。

——题记

由于所教班级学生基础薄弱,对于写作,很多同学更是谈之色变。“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作文,也存在“假”“大”“空”等现象,即作文内容虚假,抄袭现象严重,千篇一律,叙述事实夸大,作品内容空洞。

根据教书三年了解到的学情和类似普通班听课情况,原因归纳如下:一是学生不能主动思考作文材料及理解正确内涵;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讲的环节,背诵写作模板,高分作文套路化,学生习惯机械地操作学习,从未有过主动思考的机会。

本文以《卖炭翁》结局续写为例,从改变传统的写作课堂方式出发,注重学生在语言、思维等方面尽情发挥,尽可能多地把课堂思考、课堂创作时间还给学生,打开少年的写作思路和心灵之路,让语文课堂闪烁少年灵动智慧的光芒。

一、小荷初露,激发灵感

在教授完唐诗三首中最后一首《卖炭翁》,品味悯农情怀后,我在导学案上留下了一个延伸问题: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卖炭翁在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呢?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问题自然过渡到了本单元的写作专题“学写故事”,学生看到这个话题作文,眉头紧蹙,我理解这是正常现象,在不强制学生套用结构和内容写作模板的情况下,给予学生以下引导:

1. 从人物形象引导

① 从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表现老人烧炭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老。学生体会老翁的劳作之苦。

② 从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矛盾心理体现生活困窘,境遇悲惨。贫穷之苦,身心之苦。宫使驱将惜不得 ,“惜不得”体现老人不愿被強行廉价卖炭,饱受官吏压榨,无力反抗。学生体会老翁饱受的欺凌之苦。

③ 从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称”体现官吏的仗势欺人、狐假虎威。“回”“叱”“牵”学生体会官吏凶残霸道、蛮不讲理、冷酷无情。

教师最后再引导:在座的各位都是嫉恶如仇、心怀善良的少年,面对这样一个可怜的老翁,能不能像拍电影一样,来一个峰回路转,给老翁一个温饱形象的生活结局呢?

2. 从文章主题引导

卖炭翁终日劳作,却一贫如洗。宫使们因为掠夺,却养尊处优。宦官们抢夺炭的地方是集市,一个本应公平交易的地方,光天化日下强取豪夺揭漏了社会黑暗。不合理的现象并不是天生的,当时唐朝宦官专政,朝政腐败,矛头指的是以宫市为代表的腐朽的社会制度,继而总结苛政猛于虎也。

教师总结引导:中晚唐之后李唐王朝再无盛世气象,翻开历史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接下来的故事如何呢?且听同学们的创作!以上两个方面,给予学生语言、思维的启发。

二、沙场征战,激扬文字

在进行了仅仅以上两个方面的引导后,我没有对写作再进行过多地干涉,把接下来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学生,学生没有了套路模板的束缚,暂时摆脱了各种高分作文在内容、结构上的硬性规定,由于两节语文课是连上,大部分时间都还给了学生去思考、写作。学生思维也渐渐活跃起来,语言顺畅,如同自己在烹饪一道美食要给我品尝一样,我顿时感到作教师的欣慰。

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我作巡视指导,比如必要的描写,力求语言生动。经过一整节课的写作,学生对自己的续写倍感自信,很多同学纷纷走上讲台展示阅读自己的作品,“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中也不乏思维火花的碰撞,部分成果整理展示如下:

1. 自力更生,隐居深山,富甲一方

在之前从文章主题对学生引导后,部分同学的故事不谋而合,如陶渊明等人一样,看不惯社会腐败,远离尘世,给了卖炭翁一个桃花源式的结局,部分同学范例思路展示如下:

① 陈雨瑶同学:老翁卖掉黄牛,隐居山林,遂与外人间隔。

② 朱航同学(想象奇特):老翁种菜挖出金子,成为地主富甲一方,和妻儿们过上富庶的宁静生活。

③ 杨毅同学:黄牛显灵,化作真人,协助老翁秘密卖炭,搭建木屋,寿终正寝。

这些同学不光是在之前引导下对人物描写生动形象,把平时我最担忧的他们的景物描写也随之展现出来,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作用,比如:

④ 张迪洋同学在写老翁与世隔绝远离腐朽社会中,穿插了两句他最棘手的景物描写:

夜已经黑了,月被飘忽不定的阴云遮挡,天色黑暗。风“呜——呜——”地惨叫着,像是在哭泣。

⑤ 李翊璇同学平时上语文课都是打瞌睡,估计是被我原来的套路模板教得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这一次的写作中,她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有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弯,虽然对于旁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三言两语,但我看到了这个女孩在写作上前所未有的进步。

景物描写:风雪飘飘,羽毛般的大雪掩盖了大地,阵阵西北风吹面而来,寒冷的天气谁又在那哭泣,谁又在那哀求……

人物描写:他零零锁锁地翻了翻那布丁缝补的口袋,几分文都不到,他叹道今天妻儿由不得穿暖和的衣服。满脸的炭灰,那白花花的胡子和头发,看到自己漆黑的手指……

⑥ 陆勤冉同学:神化黄牛,神牛相助,过上太平生活。

我发现这一故事续写方向的同学大多都提到了黄牛,并赋予了黄牛仙人神秘感,这也是我之前所没有提到的,并且文章语言流畅,看来作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灌输一切的容器,很多时候应该给予他们自主时间,让他们自己运用和建构语言,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人牛悲惨,绝望南山,走向毁灭

部分同学想到了老舍笔下的祥子,无论怎样与命运斗争,还是沦为时代的寄生虫,不同优秀篇章之间学生能够学会迁移,看来这堂没有我一直主导的作文课收获多多。我选了几个典型范例思路展示如下:

① 王叶晨同学:瘦骨嶙峋的老黄牛眼里似乎流着泪,最终倒下;老翁自暴自弃,不久跟随黄牛而去。故事安排合理,十分感人。

他的尸体被扔在了一条干涸的河床里,随便用枯枝败叶盖了起来。他身份低微,就算死了,也没有人理睬。一场鹅毛大雪纷纷而下,皑皑白雪掩盖住卖炭翁的尸体。好像,一切都未发生过。

② 沈畅同学:老翁与黄牛相依为命,黄牛年迈,没有熬过严冬;老翁也郁郁寡欢,不久撒手人寰。故事从头到尾充满凄凉贫苦色彩,让人叹息。

③ 顾梓彦同学:联想到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狂风毁茅屋,黄牛冻死牛棚,穷困潦倒的老翁也在煎熬中没了气息,尤其是结尾部分的描写让这位惧怕作文的少年明白什么是描写。

他倚靠于墙角,头发蓬乱无章,脸上瘦得只有骨头,衣服到处都是补丁,想要站起来,去煮一壶清茶……

大雪覆盖着起伏连绵的南山,茅屋中的老翁,满面痛苦,早已没了生息。

④ 徐浩文同学:老翁从南门回南山的路上,风雪交加,无人认出是人是鬼。虽情节简单,但是描写的亮点很多,有较大进步。

雪下着,火烧着,百姓艰难地活着,熊熊烈火将人们内心最后的光明燃尽……

那差役將他的罐子给砸碎了,另一个穿黄灿灿衣服的人贼眉鼠眼,尖嘴猴腮样儿,那白衫儿立马换副嘴脸,一脸谄媚跑过去……

老翁的内心已经凉到了极点,此时的他,银针般的头发上,也已经结成白霜,脸上失去红润,两眼中已经希望破灭,胡子上沾满白雪,身上的衣裳满是补丁,脚上的鞋子早已磨破。老翁已经忍受数天饥饿寒冷,走路时的身影,仿佛下一秒就会倒下。

⑤ 刘晓同学:篇幅过长,老翁一次次做着心理斗争,对官吏抱有幻想,最终失望。

⑥ 刘苏静同学:五个女儿故事大概是把布换成酒,在醉醺醺的情况下把南山的家烧了。结尾大有深意,另外篇幅中把官吏的奴才本质也刻画得淋漓尽致。

“卖于何人不都一样?更何况我们是要运回宫里去的!且我们已经付过钱了,难不成你要对皇上不敬?一边去。”马儿戏谑地看着黄牛,似是在幸灾乐祸,一如马上之人对牛背之人,然后便踏着轻快的步伐扬尘远去了,“踏踏,踏踏……”老翁望着轻快的身影越来越远,心也随着身体一起冰冷了,他无助绝望地抬头望向天空,黑云翻飞,却是天在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军之躬,胡为乎泥中?”劳役者的悲歌几时休?

3. 参加起义,推翻苛政,除暴安良

① 许晨睿同学:卖炭翁穿着沾满尘灰的衣裳来到市集,听说大队人马将要攻入京城,老翁给妻儿留下一纸书信,去参加起义军,数年后得胜归来。黄牛在他走后饥寒交迫而死,大儿子被官吏抓去征战也战死,一家人的牺牲换来的是天下百姓安定,老翁夫妇归隐山林。描写战争是亮点:

他擦了擦额头因为害怕流下的冷汗,双手不停地颤抖。他想点支烟稳稳神,极度的恐惧攫住了他,仿佛要榨走他身体里全部的活力!正当他颓丧地贴着墙坐倒在地上时,又一波冲锋开始。硝烟伴随着鲜血的味道,刺激着他的鼻腔。他再也忍不住了,腾地站了起来,一边压上弓箭,“咔嚓”拉上枪栓,一边咒骂着自己的懦弱。

② 董宇涵同学:老翁是前朝护国将军,先帝驾崩隐居深山,走在回南山的路上,到处是哀鸿遍野,到处是无家可归,联系以前下属,想要杀入大明宫,又得知此时的皇帝也是被蒙在鼓里,利用以前的朝廷关系给皇帝上书奏陈宦官累累罪行,最终宦官被五马分尸,宫市废除。

③ 闵雨轩同学:卖炭翁手中的半匹红纱一丈绫换不了任何物质,气愤难忍,回家拿起斧头参加起义军,最后皇帝不得已废除宫市制度,从民间搜刮而来的民脂民膏物归原主。另外这位同学还穿插着他进步较大的环境描写还有令我出乎意料的战争描写:

凛冽的寒风呼呼吹着,空气中还飘散着零星的雪花,像鹅毛,像柳絮一样铺展在大地之上,一尘不染……

“杀啊———”长安城上炮火连天,马的嘶鸣声、战士们的呼喊声、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以及刀、剑撞击的“口当口当”声响彻整个大地,黄沙满天,血流成河,长安城内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摆了一地,许多战士们都受了伤。已提升为将军的老翁宝刀不老,率领大兵冲向前去。寒风阵阵传来刁斗声,明亮的月儿映照在铁甲衣上,许多将士身经百战。经过二三载的战斗,终于推翻苛政。

④ 杨晨宇同学:穿越时空,化身为蓬莱三仙岛神兵军师,建立农民起义军,屯粮练兵,杀入长安城,实行“广积粮,缓称王”政策,裁剪冗官冗兵,最后老翁与小作者发布檄文历数宫市制度罪恶。该生语言时而活泼俏皮,时而把场面刻画得惊心动魄。

啊?我是谁?小生不才,姓杨名子蹇,字智超,我是一名时光管理者,可以穿越时间界限,往返于各个平行宇宙,畅游于历史海洋……

炮声一响,脚下的大地也跟着晃了几晃,轰炮声贴地传来,掀起一阵烟尘,忽听喊杀声四起,整个矿野间充满刀剑相击的刺耳声响,震天的声浪里夹杂着哭喊惨嚎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四野肃杀,血染大地……

⑤ 沈哲宇同学:老翁在南山苦练各种绝学,闭关修炼,胸口碎大石、铁头功、狮吼功样样精通,起义军个个都是训练有素之人,以迅雷不掩耳之势攻破长安城,挽救百姓于水火而不是自己争霸城池,老翁与黄牛最终安静闲适地生活在南山。

以上三类故事续写方向囊括了全班同学的故事,全班同学摆脱以往害怕跑题、害怕得低分的僵硬状态,纷纷上台展示。他们的思维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扩散提升,整个课堂充满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少年气息,闪耀智慧的光芒,令我对他们一个个伸出大拇指。

三、少年天地,总结收获

1. 由实到虚,教师归纳

在写作结束后的下一节课,我让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将文章读给全班同学听,接着还是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各组的作品展示中,最喜欢或最不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并简单陈述理由。有的学生在讨论、表达时可能不太完整深入,我进行了以下简单归纳:

2. 精彩情节,各抒己见

小组代表同学喜欢的是情节曲折性较大的故事,认为情节要有波澜,在情节设置上不要“一步到位”,要有意增加从开端到结局的路径长度,这样才有可能让情节有波澜,达到跌宕起伏的效果。学生喜欢的故事情节汇总如下:

3. 共同赏读,形成评价

很多学生对于神话黄牛的故事部分特别感兴趣,黄牛显灵、神牛智斗宦官的情节拍手叫好。比如韩静茹同学写黄牛化身妙龄女子的过程,这是小作者的匠心独特之处;比如找赵俊辉同学写的黄牛为老翁一家报仇的画面;比如赵俊好同学有了超越现实的想象,穿越唐朝,给予老翁微不足道的帮助。

有的同学又借鉴之前一些好的同学的描写,补充的环境描写和细节刻画也让同学们眼前一亮,体会作者并未在现场,却把故事写得如临其境、生动感人的具体做法。通过这样的续写故事,结合学生的展示,师生形成了故事的最终评价体系,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作文修改:

作家莫言曾说过:“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说广大中学生无缘问鼎“诺奖”,但是通过这样一次故事续写,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形成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展示优秀故事,语言和思维得到提升,同学之间分享精彩故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积累写故事的基本体验和感受,并从实践感知中抽出理性认知,形成好故事的最终评价体系,进而修改,写出最精彩的故事。

四十个学生构成了四十个丰富多彩的故事,我发现少年心中有火,眼中有光,这样把时间还给少年的作文课堂为少年心中奠定写出好故事的基石,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爱憎分明,体会真善美,从而实现作“文”和做“人”的双丰收,也能从写故事的体会钟写出人生的精彩篇章。学生爱上语文,语文教学走得更高、更远,语文课堂自闪光芒。

猜你喜欢
卖炭翁老翁黄牛
狐狸的礼物
卖炭翁
中唐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制作泥巴黄牛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为了忘却的等待
幸福就是投入
情物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