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旻,陶 智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 武汉 430300)
肥胖症是一种与环境、基因、生活方式及炎症反应有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2019年美国成人中约61%达到肥胖和超重标准,目前我国超重者约2亿人,其中肥胖者约9 000万人,总数已远超美国[1]。随着肥胖症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脂等肥胖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2]。因此,对肥胖症的关注以及对其进行糖脂代谢的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西医治疗肥胖症无特效药物,部分药物虽有助于减轻体重,但长期服用不良反应明显,且停药后易反弹。大量研究认为中医疗法在调节糖脂代谢和控制体重方面具有持久可靠的疗效,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模式[3-4]。本研究探讨了健脾消痰方对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对糖脂代谢的影响,以期制定优化的脾虚湿阻型肥胖的治疗方案,为有效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提供借鉴。
1.1纳入标准 ①参考《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5]确诊为肥胖症者,即体质指数(BMI)≥28 kg/m2;女性腰围≥80 cm,男性腰围≥90 cm;体重>标准体重20%,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身高(cm)-100)]×0.9。②参照《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6]辨证属于脾虚湿阻证者:症见肥胖,水肿,肢体困重,疲乏,纳差,尿少,腹满,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沉细。③年龄18~65岁,入组前及研究期间未服用任何减肥药。④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者;继发性肥胖症者;确诊为2型糖尿病者;血脂水平异常需要药物干预者;合并心脑血管、血液系统、肝肾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不能按照规定完成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入选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脾虚痰湿型肥胖症患者,治疗干预过程严格遵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65(43.8±7.5)岁;BMI 28~35(30.03±3.52)kg/m2。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7~66(41.8±8.7)岁;BMI 28~36(30.08±3.55)kg/m2。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学要求。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健康饮食和运动教育指导。健康饮食调控主要从摄入量和饮食成分两方面进行指导,关键是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并保证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鼓励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用餐时先进食蔬菜类、肉食,主食适量。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运动项目主要包括长距离快速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舞、跳绳等,指导患者在运动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使心率达到(180-年龄)/min,维持10~20 min,运动时间每次≥30 min,每日≥1次。年龄超过55岁者以中等速度散步为主,每次≥4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健脾消痰方治疗,组方:厚朴(姜制)、半夏、苍术、白术各50 g,赤根草40 g,陈皮、茯苓、藿香、枳实各30 g,炙甘草20 g,番红花2.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2组疗程均为3个月。
1.5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状积分:参照文献[7]中“中医证候量表”部分对腹满、肥胖、肢体困重、纳差、疲乏症状按照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② BMI、腰臀比(WHR):测量体重时要求脱鞋、免冠;使用软尺环绕臀部的最突出点,测得臀围最大水平周径(cm),腰围即肋骨下缘与髂前上嵴连线的中间线,测量腰围时将软尺贴紧软组织,测量值需精确到0.1 cm。WHR=腰围/臀围。③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空腹8 h以上,取清晨外周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④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参照文献[6]评估临床疗效。临床痊愈:症状大部分或完全消失,BMI恢复到正常范围;显效:症状基本消失,BMI降低4 kg/m2以上;有效:症状减轻,BMI降低2~4 kg/m2;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BMI降低不足2 kg/m2。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⑤安全性: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低血压、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3个月后,2组腹满、肥胖、肢体困重、纳差、疲乏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2.22组BMI、WHR比较 治疗3个月后,2组BMI、WHR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BMI、WHR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BMI、WHR比较
2.32组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42组脂肪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3个月后,2组 TG、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治疗前后脂肪代谢指标比较
2.5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62组治疗安全性比较 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作息习惯的改变,肥胖症发病率明显增高。肥胖症的病因非常复杂,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过量进食高热量食物、遗传、内分泌失调、体力活动较少以及心理障碍等有关[8]。肥胖症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血压高等病理改变,若不及时干预治疗,极易诱发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疾病[9]。目前西医治疗肥胖症的措施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健康饮食、运动教育指导)、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因存在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不易被患者接受,而手术治疗又具有费用高、术后并发症较多等弊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进行减肥虽然安全性高,但大部分患者难以长期坚持,最终不能实现减肥目标。
中医药治疗肥胖症具有疗效独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肥胖症归属中医“肥满”“肥人”等范畴。《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意指肥胖病因主要为贪于摄食膏粱厚味之物;《素问·痹论》中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暴饮暴食或过饱易损伤脾胃。饮食五味偏嗜,使相应脏腑功能偏盛,久之则损伤内脏。《证治要诀》中记载:“荷叶服之,令人瘦劣。”说明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就开始使用药物进行减肥治疗。历代不同医家治疗肥胖病的着重点有所不同,提出肥人多气虚、肥人多湿、肥人多疲等论断,并针对肥胖病脾肾气虚为本、痰浊为标的病机特点,制定健脾、温肾、化痰等基本大法,扶正以培其本,祛邪以治其标,促使脾气健运,肾气充盛,一能断其生痰之源,二能祛除已生之痰。笔者结合以往医家对肥胖病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脾为核心病位,脾虚痰湿为核心病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同时也是气血生化之源,若长期饮食不节,则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转化成精微物质,气血津液不能布散,久而蕴湿成痰,阻滞气机,形成血瘀,经阻气滞,膏脂蓄积于体内,导致形体肥胖。针对肥胖症脾虚痰湿之病机,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泄浊。本研究选取的健脾消痰方方中白术、茯苓共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补脾益胃、利水渗湿;二药合用彰显健脾益气、利湿泄浊之功。厚朴、半夏、陈皮、苍术共为臣药,厚朴燥湿消痰、行气消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消痞;陈皮健脾开胃、燥湿化痰;苍术健运脾胃、燥湿利水;四药合用增强健运脾胃、燥湿化痰之功。藿香、枳实、赤根草、番红花共为佐药,藿香化湿醒脾、理气和胃;枳实化痰除痞、破气消积;赤根草清热利尿;番红花散郁开结。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补虚泻实,补泻并举,共奏健脾益气、化湿泄浊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白术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水液代谢及免疫功能的作用[10];茯苓可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11];厚朴具有降血压、促进胰岛素分泌、降血糖、降血脂作用[12];陈皮具有降脂、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13];赤根草(车前草)具有降糖、调脂、利尿作用[14];藿香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15]。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体重、WHR、血糖、TG、TC、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HDL-C水平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提示健脾消痰方能够调节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糖脂代谢,有效减重,且安全,为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