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治家
军校是高等教育院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军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1]。其中教员队伍是军校的核心竞争力,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2018 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发展至今已延揽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目前已有大批非现役文职教员走上了军校教学工作岗位并成为军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中,如何科学合理使用、管理文职教员,切实提升文职教员队伍建设,既关涉每一名文职教员自身发展前景,更关系我军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宏观战略布局。而其中政治教员更是在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下担负着为军队培养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四有”军人的使命,其军政素质对自身及学员的培养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某军校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群体为切入点,通过对其访谈、问卷调查与观察,指出其军政素质现状进而给出提升的针对性意见建议。
1.综合能力突出。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基本上都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校背景为985、211 等重点高校,通过层层选拔被录取聘用,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尤其应聘岗位的专业要求决定了其普遍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能够不断接收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在专业方面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助力。
2.年轻有冲劲。在调查中发现,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年纪大多在30 岁左右,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活泼有朝气,不循规蹈矩,有想法且富有执行力。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出众,思维灵活,具有创造力,富有旺盛的精力。同时他们多数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工龄较短,能够服从安排,易于管理。善于向周围同事学习,懂得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和方法,能够接受他人建议,不断改进提升自身短板。
3.政治立场坚定。与讲授专业课的教员相比,政治教员担负着在思想领域铸魂育人的职责使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承担者,是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关键宣传者。调查发现,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较强的军魂意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将党中央、习主席的有关要求内化吸收,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灌输至学员心田。
1.集体意识淡薄。在对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观察中发现,他们个人能力出众,富有理想和追求,办事效率高,善于展示个人才艺与特长,喜欢独自完成任务。但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相对较弱,喜欢单打独斗,不善于团队合作、与人沟通,集体意识较淡薄,较少依靠他人、融入集体。
2.吃苦耐劳精神不强。调查中发现,军队院校工作任务量比较紧,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承担的政治理论课程受到较多关注,对其能力素质要求比较高。政治教员均受过高等教育,专业基础牢固,理论功底扎实,但他们在求学生涯中较少面对压力,生活中也较少面对困难,抗压、抗挫折能力比较弱,吃苦耐劳精神不强。面对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自怨自艾,影响工作效率。
3.军人气质不足。政治教员担负着铸魂育人、培养军政素质过硬优秀学员的使命,对其军人素质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但实际授课及一日生活常规的表现中,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在整队报告、单个军人队列动作、汇报及军容风纪等方面均未能形成良好的表率,这与其政治教员所担负的职责使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保密意识较差。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的生命线。观察中发现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在保密工作方面存在漏洞,在教学科研及日常办公过程中,对于可能涉密的内容及信息,政治教员并未绷紧思想之弦。在平时的社交娱乐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保密意识不强,警惕心不够,政治鉴别力较弱,均存在着失泄密的风险。
5.业务能力薄弱。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入职时间较短,处于教员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培育模式、理念等方面存在偏差,政治教员存在教学与部队之间联系不紧密,对一线部队的真实情况认识存在隔膜,对教学对象学情分析不准确,对于军校教育者的职责和军校教育教学特点规律理解不到位,进而与紧贴实战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6.组织纪律松散。军队院校以服务部队、提升打赢能力为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但在观察中发现,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还存在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从组织、集体出发思考问题,组织纪律较松散,请假汇报制度掌握不熟练,军人礼节礼貌有待提升,作风养成有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缺点与不足,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纠偏与改正。调查中同时发现,除却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自身的主观原因外,一些客观因素亦在影响、制约着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军政素质发展、进步,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军事院校具有现役教员超编,非现役文职教员缺编这种“既超又缺”的矛盾现象。本文研究的某军校政治教研室中文职教员仅占1/3,距离院校改革的有关要求还有很大的缺口。院校的自主权有限,军校教员的正高、副高职严格按照比例编配,部分教员即便达到标准也需要等待编制空缺,晋升职称渠道不畅[2]。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其军政素质的提升起到了负面效果。
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所学专业多为政治、历史、法律等文科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就业面相对较窄,退出岗位所需承担的风险、代价就会更高,聘任制的方式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政治教员对当前的待遇、薪资等物质条件均认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必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员的工作注意力与积极性,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退出机制的不完善,生活、工作的压力对其军政素质的提升均造成了消极影响。
与专业课教员相比,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担负的行政等非教学任务相对较轻,但却依然需要负责各教研室日常行政、财务等方面的零碎工作。这在锻炼提升年轻教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分散了教员的注意力,减少了年轻教员投入到教学、科研,用于提升军政素质的时间,打乱了其正常的教学、科研进度。年轻教员理论上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科研准备活动,但实际在资源、时间获得方面却正相反,不时的非教学任务会消耗其大块时间,打乱其计划节奏,使其沦陷在无边的行政事务当中难以抽身,阻碍其进步成长。据调查显示,这一矛盾在军事院校具有普遍性,有待解决和处理。
与地方院校相比,军事院校具有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凡事都要按照程序执行,在带来简明、清晰、稳定性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繁琐、机械性,不能很好地处理灵活、多样的事项,使得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常常奔走穿梭于各个机关之间,无形中增加了其工作任务量,他们普遍表示条条框框的制度一定程度限制了工作的高效开展,工作繁琐、头绪多,减少了其可用于体能锻炼的时间,不利于其军政素质的提高。
考评的目的在于激励与惩处,更好地激发教员的工作热情与效率。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考评机制并不能有效地提升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考评无法有效地量化教员的绩效,不能严格地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考评也存在过于密集、频繁的弊病,对教员造成压力,疲于应付,难以正常开展军政素质锻炼,与考评的初衷相背离。
军队院校工作任务压力较大,为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提供良好、轻松的工作环境,加大对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关怀力度就成为缓解其压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但调查发现,针对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谈心、交心还比较欠缺,有限的谈心也还存在流于表面未走深走实的缺憾,在当前压力普遍存在的状况下,年轻教员更需要来自周边领导与同事的安慰与鼓励,对其人文关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多数从地方高校毕业,对部队的规章制度认识与了解不够,对岗位的职责与要求不够熟悉,对教学对象的层次与特点把握不准确。他们仅接受过短期的岗前培训,军人素质能力还比较欠缺。缺乏部队代职锻炼经历,不能充分了解基层部队的真正需求,在具体工作教学当中不能紧贴实战,不能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官兵实际妥善结合。
调查中发现,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对军政素质培训需求比较强烈,但实际获得的培训有限且存在时间较短、不规范、流于形式的弊病,只能从表层对军政素质有大致粗略的概观,难以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不能从思想深处理解军政素质对自身的重要性,也未能在培训中掌握提升的方法,导致培训的目的与实际效果脱节,难以对政治教员产生具体、针对性的帮助与提升。
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管理由各单位自主负责,在调查中发现管理方式不尽相同,有些存在粗放式管理的现象。较强的工作压力及生活当中面临的困难都会使得非现役政治教员产生挫败感、孤独感,这就需要有人能够及时地引导、帮扶,帮助其调整节奏,尽快地融入部队生活。院校虽然也有心理咨询室等平台渠道,但并未充分地发挥功能。院校的考评激励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以便充分地激发其潜能与特长。
在习主席强军思想旗帜的引领下,改革强军的步伐不断深入迈进,可以发现当前非现役文职教员在各自教研室队伍中比重逐年增加并渐渐成为基础一线教学的主力军。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其军政素质,本文提供如下的建议措施。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部队铁的纪律和保持强大精神动力的重要手段。对于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虽然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但也需要进一步的开展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党史军史教育,充分挖掘现地红色资源,开展生动的国防教育,增强政治教员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军事人才而不懈奋斗的责任担当。同时,要将思想教育贯穿于日常工作当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要鼓励其参加政治教育生活,扩大获得政治荣誉和精神奖励的机会,增强其岗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加强价值引导。加强校史馆建设,通过展示院校的发展沿革、先进事迹、英模人物,结合文字材料、照片、图表等表现手法,让政治教员切实感受到学校的底蕴与厚度,思索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将自身的职业发展与院校的建设相结合,积极融入到强军强校的征程当中。同时可以积极地邀请校内、校外专家进行辅导授课,帮助教员打牢坚实的信念根基,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锻造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军队的政治品格。
3.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与地方院校相比,军队纪律严明、要求更加严格,工作生活环境更加紧张严肃。要确保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做到懂政策、知法规。组织其对《军队院校教育工作条例》《文职人员条例》《保密条例》《纪律条令》等各项军队法规制度开展专项学习和讨论,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身份特点、职能使命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强化其政治责任感。加强遵章守纪教育,强化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严格自律、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加强防间保密警示性教育,使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能够充分认清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峻形势,增强敌情意识和保密观念,自觉严格落实各项保密安全规定。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
针对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军事素质培育要将理论灌输与具体实践操作相结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培养环节科学分解与有效落地,具体措施如下:
1.熟悉军事知识和教育背景。习主席指出:名师必晓于实战[3]。军校教学充满着浓厚的军事色彩,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作为军校师资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与活力因子,要深入学习现代化军事知识,实时洞察掌握相关军事学科的发展前沿与动态,增加军味;要准确理解军校教员的职责与规范,加深对军校教学特点规律的认识,充分认清军校教育方式的特殊性,要力求以实战化为背景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选择与军事有关的题材。
2.开展军事体能训练。达到练体魄、强作风的目的。组织其开展队列动作、射击、体能等基础训练,培养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的军人姿态、礼仪礼节,严格进行军事体能训练与考核,不断提升其体能素质,培养良好的军人品质,做到举止端庄、行为规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纪律、保守秘密,表现出真正合格的军人素养。
3.代职锻炼与培训。使新教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赴地方高校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加强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在职培训与进修学习,定期安排其到基层部队代职锻炼,帮助其熟悉军营生活与部队任务,增强军味,锤炼政治教员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达到融合学者风范与军人作风于一身[4],使其在实战实训中不断提高对部队的认知水平,提升自身军政素质。
在文职教员当中,由于学科属性的特点及规律,非现役文职政治教员存在政治理论基础扎实等优势。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多种原因,其军政素质依然存在短板与不足,为此还需要结合其专业特点及个人差异,在政治素质与军事素质两个层面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帮助其不断地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