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24 22:12徐正丽
大众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徐正丽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徐正丽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文章针对“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教育信息化2.0”相关政策情况,然后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教学目标及主要教学内容进行了探讨,最后围绕专业培养方案、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团队、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对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教育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互联网+”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相关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教育部于2018年4月颁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通过项目驱动和政策创新,建立集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可持续长久发展机制,持续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1-3]。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是一门交叉、跨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主要是指运用科学化的现代方法,紧密联系所属企业的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一些具有一定物力资源的人力进行必备的培训、组织和调配,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优比例,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4]。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涵盖了统计、市场、工程、艺术、信息等多个学科知识,将上述学科有机融合,有利于构建一个互补、渗透、协同、递进的跨界课程体系,解决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壁垒,并且与校外企业共建实践创新平台,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5],将市场、商业价值与教学相联系起来,对于形成具有创新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1 教育信息化2.0

1.1 背景意义

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更好顺应人工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需求,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全面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有关技术的优势,助力智能教育不断发展,着力解决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研究和实践人才缺乏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系重构及教学模式变革。

1.2 目标任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面向,三个实现”。即面向全体教学教师,实现教学应用全覆盖;面向全体适龄学生,实现学习应用覆盖;面向全体学校,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通过强化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学校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获得提高,逐渐实现学校的内部教育专用资源转变为校与校之间的教育大资源、实现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变为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涵养、实现从应用融合转变为创新发展,推动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创新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强化建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教育服务模式,最终达到加快探索并构建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的状态。

在推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速交融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数字校园建设将逐步覆盖各级各类院校,所有院校能全部接入互联网端口,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形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的教育新局面。进一步加强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整个过程中,可支持改进和完善日常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拓展师生信息化素养。进一步加强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支撑系统及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实现优秀师资、数字资源及教育数据的有效共享共用,逐步实现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及开放共享。

1.3 具体行动计划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包括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等八个方面。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旨在建成协同服务、开放灵活、互联互通、多级分布及共治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利用最新的大数据技术采集、整理网络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等优质教育资源,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海量、便捷的学习资源服务。

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将有效加强管理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活动,以各级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根基,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师生通过实名制方式开通网络学习空间账号,加速推进物理学习空间与网络学习空间的交互融合发展。

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实现结对帮扶,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机制,减小校际、城乡、区域等不同方位的差距。

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凭借大数据技术助力保障教育管理、决策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联通共享,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一数一源”和伴随式数据采集,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

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通过推荐遴选建立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百个典型区域,并培育千所标杆学校,探索在现阶段信息化条件下实现具有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特征的典型途径的目标。

(3)效益估算。①节水效益本项目总干渠节水量Q计算见(3-1),控制灌溉面积57.92万亩,得出共节水1185.51万m3,按照当地成本水价0.10元/m3计算,年节水金额为118.55万元。

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将进一步加速探索利用宽带、卫星等高科技方式,实现边远或贫困地区校园网络接入,进而利用最新信息化手段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解决中西部边远或贫瘠地区学校运维保障力量不足的问题。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将以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最新科学技术为根据,通过科技创新设计各种智能设备及新型网络,积极探索推动新兴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模式改革和教育生态重构,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活动和行为示范。

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将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国情、可操控性强的完整的学生信息素养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推广规模化测评,并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尤其是要深入建设学校一把手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的信息素养水平。

2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主要适用于金融工程、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学生学习完该课程,能够有效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熟知并理解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规划与工作分析、职员招聘与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与劳动关系的大体内容;完整掌握工作说明书的制定、职员的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员工培训的基本流程与有效途径,掌握劳动关系处理的大体流程,增强学生管理技能、管理水平以及胜任人力资源开发的各项能力,培养学生服从企业战略全局的理念及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创新意识,培育学生客观公正的道德魅力。

2.1 教学目标

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基本职能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务必掌握的工作技能和素养,会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法分析管理现象和期间遇到的问题;二是使学生理解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员工关系管理等模块的基本内容;三是把思想品德与政治教育贯彻到人力资源管理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使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内涵,让家国情怀扎根学生心灵。

2.2 主要教学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这部分是突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并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划分为3个层面:国家层面价值准则的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价值准则的内容包括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内容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宏观上讲,这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理解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不同组织的人力资源问题进行分析;能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基本职能;辨别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能分析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概念、人际关系、技术和政治技能和素质要求,能把握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这部分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人性”,引导学生会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整个世界的变迁;了解古典、现代、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分类特征;掌握古典人力资源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各流派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先进性和局限性;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的理论脉络、人性假设的基本内容、不同学派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理论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3)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做事的大局意识和前瞻性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指导学生理解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的内涵、过程和方法;熟悉并理解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内容,人力资源预测和供给的主要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文化和组织构成,熟知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等有关概述及重点内容;熟知工作分析的基本流程、主要方法及工作设计;能够运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和原理帮助组织设计职位说明书,并运用人力规划的知识对组织的人才需求、供给进行预测。

(4)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这部分是指导学生理解人力资源招募、甄选、录取、配置和评估的概念及彼此间联系;理解人力资源培训的定义及蕴含、目的和基本理论;掌握人力资源培训的完整流程;了解人力资源培训发展的前沿及趋势。此外,还需引导学生掌握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绩效考核的方法和技术;理解薪酬的基本概念以及薪酬管理的功能。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组织中人才获取、整合、使用、配置与激励的方法和流程;能针对不同性质的组织进行简单的薪酬设计;能够为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

(5)人力资源拓展职能。这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前瞻性意识;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和作用、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以及员工援助计划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组织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帮助组织设计规避劳动法律风险。

3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建议

3.1 创新性重构专业培养方案

将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及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推行与人力资源管理相配套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培养方案、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团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展开调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问题为指针重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强创新设计大类课程通识模块、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第二课堂等环节,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每堂课需要学生总结陈述,在讲理论时需要紧密联系案例。进一步加强人本模块和商业模块设置,其中人本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员工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以及怎样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怎样制订培训计划、成人学习有何特点、怎样设计课件等;商业模块着重于培养学生实现培训与商业转换的能力,如商业模式、培训价值驱动、培训的经济值评价,主要涵盖商业创新、服务创新、培训管理、商业数据分析、品牌与战略设计等不同专业术语概念。

3.2 实施“五课堂与四融合”的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教育”的具体实施,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在这种智能环境下,真正到达一个学生汲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即无处不终端、处处皆学习的信息化时代。以传统校园的“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课下课外科技创新的“第三课堂”、在线教学的“第四课堂”和海外学习与交流的“第五课堂”为契机,灵活整合制订本课程教学方案,提出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虚拟与真实环境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的“五课堂与四融合”的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学校教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中心,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研讨式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合作及探究式学习、生成性学习等多维度新的教学模式。

3.3 组建一支“新型化”的创新教学团队

打造一支多门学科交叉、教研兼备、专兼结合的“新型化”教学团队,营造校园内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校内专职与企业兼职相对接,实现产学研教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指明教师队伍建设的“五要素”理念,即融入一个科研教学团队、明确一个研究方向、展现一个个人特长、讲好一到二门课程、做好一个课题;建立健全教师队伍“三结合”机制,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研究与科研研究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

3.4 构建“五层次递进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的现阶段实际需求,以“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展现创新、发扬个性,以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培育学生思考、综合、专业设计、研究、创新、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重构多层次递进式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在基础教学方面,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感知、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素养,以及思考并处理实践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及问题等,培养并增强学生基本的实践本领。在综合与专业应用设计型教学方面,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分析、设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在个性化实践和科研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是强化学生综合使用现代信息理论和有关最新技术展开研究、综合、解决复杂社会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5 构筑“立体化”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紧紧依靠管理学科的优点、专业特色和合作企业的资源,实现校企教学、科研活动、产业资源优势互补,纵向贯通专业基础与专业综合实践平台,横向联通专业实践平台与学科研究、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等,进而建设“立体化”的综合型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开展实施“多态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展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构建融合课程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企业实训计划、科研导师计划等“多态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更好支撑学生自主、合作和探讨式学习。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开展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是采用学术交流、调研等方式,在获取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相关资料及采用文献查阅和网络检索等基础上,收集了历年以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及教育的最新发展动向,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信息化思维,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教师队伍及相关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1]任友群,万昆,赵健. 推进教育信息化2.0 需要处理好十个关系[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6): 3-11.

[2] 祝智庭. 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 中国电化教育,2011(1): 20-25.

[3] 邢蓓蓓,杨现民,李勤生. 教育大数据的来源与采集技术[J]. 现代教育技术,2016(8): 14-21.

[4] 康海燕,王胜桥.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探讨[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3): 92-96.

[5]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 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 高教论坛,2014(2): 36-41.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2.0", then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main teaching content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discipline, finally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scheme,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platform,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alents train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G42

A

1008-1151(2022)04-0147-03

2022-01-27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JGY201705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7JDGC022)。

徐正丽(1982-),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从事大数据分析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