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洋 李万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共享财务、网银收付、税控开票等新理念正逐步在会计工作中推广,“大智移云”时代的到来促使会计的外部大环境发生了变动,这也促进了将来的财会工作面临着多个发展路径,财务不仅仅需要实现核算功能,更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配合。企业信息资源如果想发挥最大财务效应,那么会计工作必须跟上信息化的前进步伐,才能不被淘汰。在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特别指出2020年之前要同时加强并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紧密关注会计工作受大数据、互联网+等发展的影响,并不断使传统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现代管理型会计转型。对会计人员同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下,不论新老会计人员必须以严格信息化的要求,努力升级和学习。紧接着,在财政部最新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会计工作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怎样使用最新技术加速推动会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本时期最为关键性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新疆科技学院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库尔勒市作为连接南疆与北疆的枢纽地与物资集散地,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抢抓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政策机遇和中巴经济走廊战略机遇,按照“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对库尔勒市地域经济有显著支撑力的新城区、新疆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辐射南疆面向中亚的国际物流集散基地。学校作为库尔勒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课程,它包含了会计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等学科的知识,因此,该课程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计算机的大量普及,以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较快地更新迭代和我国相关会计准则较为频繁的修订变化,导致本课程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也迫使任课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不断理解、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深刻领会最新的规章制度,否则将无法承担本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教师在日常授课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区别,理论教学更加偏重于对学生系统创新与研发能力等的培养,实验教学则对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的要求较高。而目前的授课形式主要以会计手工做账、计算机实际操作为主,较为滞后的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企业因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而急缺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要求。
而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了上述矛盾。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适应于时代发展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新模式至关重要[1]。现如今,高校部分学生不仅对技术的实际掌握和知识的深入理解存在较为功利性的态度,还对原理的学习存在浅尝辄止的行为[2],从而出现了“机械学习、浅层学习”的现象[3]。《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开设并非“特立独行”,在数字信息化环境下,新的理论方法、技术变革正在不断提升财务会计工作的边界与格局。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能力,也成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的重点和难点。金兼斌教授曾将知识和技能的各个方面概括为方法论和认识论层面,学生需理解研究过程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深入研究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4]。对于“研究”来说,这一概念重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剖析解答[5]。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生活(实践)世界”与“书本世界”相融合,让学生更加务实,使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能力、对社会生活中有价值问题的敏锐捕捉和深度透视能力及对社会生活问题的求解与迎新的能力,培养真正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6]。
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回到教育的未来》)列举了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教育的四种图景。其中“无边界学习”这一图景表明教育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7]。面临数字化的场景,“免费”资源能够使学生以深入和几乎即时的方式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对于教学的态度应该从传统的课堂转化为线上线下融合式课堂,以期更好地发挥“免费资源”的优势,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数字化技术,创建虚拟平台,打开学校“围墙”,将学校与企业进行衔接,联系起来,突破时间、空间、资源以及载体等各种要素的固有边界,打破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呈现出融合的学习样态。王铁媛基于情境认知的实验教学法,研究《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认为目前的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填鸭式”教学占据多数,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进行实际工作时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学习,不仅需要学习企业相关的会计软件,还需要学习如何综合思考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时,改变单方面的教师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人选择不同岗位、不同角色,并把轮岗和角色设计模式应用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让学生在高度仿真情景下,从自主学习过程中体会实际岗位的工作特点,从课堂中熟悉社会工作环境,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也能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实践和理论兼备的要求[8],从而真正完成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改目标,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
下文将针对国内部分高校与该校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以来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探讨提升《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与意见。
1.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校开设《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时间较短,课程目前为理论课程,意在巩固学生之前三年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把握,防止学生出现知识“断裂”的情况,进一步使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企业外部报表与内部管理报表的编制能力,同时深化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二次使用能力,了解相关系统运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处理复杂业务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但是所选教材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操作演示后,学生才能一步步跟进操作,这大大限制了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事先设定好的模式化操作几乎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出现大量学生厌学的情绪。
2.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学校作为一所刚转设成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实训的场地不够充足,硬件设施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课程需要。会计专业或者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要求一个高校必须建设会计实验室,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相关实验室的建设标准并没有统一标准,各大高校使用的硬件设备的规格没有统一,导致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国内部分高校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授课中普遍使用相关财会软件进行课堂实际操作,但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软件需要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购买引进,而目前大量学校由于资金紧张,所使用的软件显然在很多方面无法达到日常教学要求,这大大限制了教师、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这就造成学生可能在实操中不能完全将理论知识、实操技巧完美结合。
3.教学团队水平欠缺。会计学专业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还需要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的优秀教师。作为一所刚转设成功两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较为年轻的教学团队是该校鲜明的特点,但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也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短板。相比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青年教师的计算机实操经验较为匮乏,即使学校配备了较好的硬件设备,让青年教师直接去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实际操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反观国内部分高校,虽然硬件设施设备齐备、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学习不到位,造成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逐渐分离,甚至出现了有时为了避免学生上机操作而加大理论课时的现象。
4.考核形式单一。《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属于考查课,目前考查课程的考核形式与其他大多数课程一样,平时成绩为学生的考勤,上课学习状况,期末考试成绩以小论文形式评价,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这种考核形式不仅不能适应本科生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且会导致学生单纯追求分数,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对所学会计信息化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一门实践类特征明显的课程,期末论文考核根本不能完全体现本课程的这一特征。
1.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授课形式,并不断进行改进。任务驱动与行动导向的授课形式是目前较为合适的方法。任务驱动的方式可以以计分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导向则以反思、总结为主,不断在规划、解决中发掘新问题、新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个人以及学生小组的思考能力,不断助力教师提高课堂把控力。适当地在课堂中融入角色扮演、你比划我猜、百变传声筒等趣味性较浓的活动,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知识、牢记知识。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课程资源平台,如超星、中国慕课等,努力打磨教学课件,在趣味性十足的课堂中不仅讲授了知识,也激起了学生认真听课、努力学习知识的热情。
2.加快硬件设备建设进度。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快,是造成教学硬件设施设备不足的原因之一。
为了给教师教学提供更多的条件以及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当前网络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学校应创造更多有益于激发教师及学生的空间。可在改善教学困境的同时,加大对基本设施的投入以更新教学硬件设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时可采取多样化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发散学生思维,采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进行汇报的形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培育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刻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以及提升会计软件的使用水平,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加灵活。除此之外,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将会计信息化元素融入到课堂的知识中,做到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启发学生业财融合思维,也能够解决当地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3.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高校教师不能脱离社会实际进行授课,而学生也需要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因此,各个高校需要按照课程、专业的不同定位来合理安排优秀教师到知名企业、科研机构、一流大学进行调查、交流等活动。使教师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学习行业前沿发展状况、先进教学理念,并将自身所学、所感、所想加入到日常备课、授课当中去,真正做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全面实践教学。
4.考核方式逐渐多样化。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要求,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不再将简单的出勤情况及课堂问答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评判标准,同时,采取学生制作课程PPT对所学知识讲解与总结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上机操作得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考核分数中,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够使他们更清晰地掌握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与计算机系统有机融合后的会计信息化的真正含义。
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无疑是“常为新”的。在《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中,不论业界还是学界,对于其教学改革的重视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仅仅对这一课程进行教学观察与反思,后续仍将在这一领域继续研究,对于提出的改革措施将应用于实践,来充分发现相关措施的优势与不足,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推广于应用型本专科院校的财会类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业务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