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随着全球经济近些年的迅猛发展,各个企业间竞争已经从最简单的市场走向供应链之间的深度竟争,基于此,当代供应链基础管理已引起了社会经济体系的重大关注。与之相对应,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思想在这样的条件下也逐步发展起来。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当今国内对其研究还未深入,尚处在理论研究阶段。
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概念,其最早诞生于物流学。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当代很多相关专家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定义,这些定义大都在供应链初步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纵观这段发展过程,可以按照其阶段和代表特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体系下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马士华教授结合这个阶段供应链的表现,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供应链的所有基础应该是从最基础的物理发展开始……”,他认为供应链最初的形态是包括一些库存的状态、运输以及生产等相关因素的各种协调关系,其最终的达成目标是降低材料以及物品的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阶段则是强调价值增值链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进,在20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市场上的供需环境不断变化,当时被挤压在供应链之外的消费者权力开始逐步扩大,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的出现使原料等逐步被纳入到最初的供应链涵盖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波特价值链模型开始被提出,其开始认为供应链本身不应该只是一条简单基础的物资链以及生产链,而应该是一种能够具备涵盖整个产品不同环节、不同形态的产品增值链。在这样的认知体系中,价值增值是供应链的最显著特点以及基本特征,而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必须是一个具备基础价值增值的增值链。具体来讲,就是在这个供应链中的每一个部分、每个环节,无论是实体还是管理等等,都是一种大于实际成品的增值活动。最后一个阶段则被叫作网络联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网络化视域下的供应链开始更加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战略关系,主张共同发展并共担风险。在这三个阶段中,从严格财务意义上的理念来说,第二个阶段并不能称之价值增值阶段,因为其无法体现出供应链本身的风险概念。而只能算是第三阶段的发展初期。
针对基础的供应链自身发展进程,供应链成本管理也有对应的具备不同含义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是存货成本以及基础材料管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核心与问题是成本管理,主张以职能为发展基础,以物质流通消耗为重点,这期中也包括不同形式的人工管理成本。因此,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节约,其最大的成本管理思想体现在合理进行资源管理之上,但是其并未对供应链上的流通做分析和考虑,并未体现出供应链上物品流程导向的主要特征。第二个阶段则是作业成本中心管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已经从物品的基础资源管理深入到了实际的作业管理,主张通过不同作业之间的连结以及作业自身价值分析,进行科学调整以及有效性配置,在整个供应链中去淘汰掉那些不够增值的作业,从而在多层次、多单元发展中,实现最大利益化的成本控制。这一发展阶段中的成本动因的理念提出,使得成本管理从核心技术以及思维上找到了成本超标的原因,开始主张实施基于供应链的作业核心成本管理。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全球交流发展形势下的跨组织成本与交易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最佳发展阶段,它以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为核心重点。虽然在各个组织交易中,其交易成本以及物资管理依旧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了一定的消耗,但是这只是交易正常的成本消耗体现,而不是基于供应链上的一种消耗,这就是企业或者组织之间开始更加注重各类企业伙伴之间的协调关系,积极采用更加科学化、便捷化的手段来科学打通关系,有效控制消耗成本。
在经济市场发展中,供应链核心发展动因主要能够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个是企业整体理念的发展与转变,第二个则是管理成本结构变化。
首先探讨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以及转变。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管理的目标的转变,也就是说在供应链体系发展中,开始从基础利润发展提高,逐步走向价值增值。在企业传统的管理中,企业一般会将自身发展利润作为企业价值的体现以及管理的归宿,但是随着近些年来的发展,市场以及资本告诉他们,利润管理应该让位于价值管理。也就是说只有竞争与合作的传统经营模式下,即使取得一定的利润,也不能保证未来就能良性发展。企业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建立在更广阔的双赢中,利用双赢的模式来始终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合理控制风险与成本,进而提升整个企业价值。二是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进行转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成本管理中,供应链中基础材料采购以及制造营销等活动都是独立的,都有自己的流程、标准以及预算等等,这些不同价值下的诸多环节在很多情况下会使互相间出现问题,不能科学合理地达成一致效用。而在现有的企业发展增值过程中,这种常规模式会被打破,转而逐步成为一个基于统一标准体系下的各个不同环节,从而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为顾客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整个流程式的服务。最后则是从基础的交易管理向关系管理逐步发展与转变。传统的企业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离散的,他们不具备强大的本行业抗风险能力,因此,无论是在进行价格战还是共同面对行业机制挑战时,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的机会主义,而在现有的新型供应链机制下,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则会变得更加坚固,进而实现战略合作,从而促进收益最大化以及成本最小化。
其次是企业成本结构内部运动规律的必然发展结果。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和生产格局不断被打破,原有的市场化成本结构也逐步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成本最后呈现的结果来看,企业产品成本基本都是由其他企业也就是基础供应商逐步转移过来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势下,一个单独的企业想要降低成本,那么势必是不能成功的;二是从最终的根本结果以及基础动因来看,其结果与原因是从空间与时间上进行分开的,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基本动因可能是另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果,一个企业的成本结果则会造成另一个企业的发展基本动因。
在供应链中,成本控制是必然发生在空间扩展以及时间延伸之中,它们按照这种模式构成了具备共同价值的成本控制以及核算新生态。从时间上看,一个企业的成本产生和控制应基本与其面对的产品寿命保持一致,如采购、销售、运营、仓储等各类成本以及各个环节,这里不仅有企业内部必然具备的基础物质供应链,而且还涉及到顾客、分销商以及制造企业等跨越企业边界的相关因素,因此,成本核算必须要能够将其数据扩散到所有的链条中,一个企业或者组织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的控制成本。反之,成本就只能在不同的企业或者组织中的某个环节不断变动,无法全部消除。从成本控制的空间来看,在企业发展中,成本的发生地与引起成本发生的主体往往并不一致,如供应商的某些管理或者发展行为导致其对应制造商成本进行了不可抗拒的巨大改变,那么随着成本的增加,对应的各个环节也就会必然发生动荡,造成整个供应链的影响。此外,在我国现有的传统供应链成本控制中,一些部门责任成本核算往往是以职能作为归集和分摊成本的核心依据,这就使企业在面对成本控制时,必然会以一个独立运营部门为界限,实行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这种方式方法在当代纵向层级组织结构模式下,就会直接造成一定的成本转嫁以及预算紧张等情况发生。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供应链成本核算的基础是一种基于流程管理的全新理念,这种理念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环节或者部门,而是一种对应的、能够科学穿越部门壁垒以及企业边界的流程或者思想,进而使之从最初的供应商基础流程开始,经过制造商的全部发展流程,最终到达商品最后生命周期结束的所有的包括涵盖的各类型作业以及对应的不同企业的对应资源消耗。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成本管理模式是与供应链发展阶段中的横向动态组织特征是互相匹配的,是一种真正能够实现点到点的全成本控制与核算的基础核心。
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中,要想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成本控制,供应链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供应链对应组织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而利用共享和谐构建等方式将这些分布在不同企业流通环节中的作业整合起来,从而利用聚集起来的资源优势和资本优势,科学有序地逐步完成整合,最终完成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基础成本控制。基于此,可以将其主动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流程以及作业管理;其次是强调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核心位置以及核心关系;最后则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与资本的共享以及流动。可以根据特点,按照不同的维度分为关系和产品两个维度,进而再按照不同环节流程分为运营以及构建阶段,进而使之构成一个简单的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矩阵。
第一个矩阵可以是由产品设计和网络组合而成,其核心目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生产什么产品,另一个则是谁参与这个产品生产。第一个问题中就涉及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为谁生产?最终顾客的自身价值主张,而另一个问题也涉及到了供应链中的问题,即制造企业都有谁需要参与?内部节点都是什么?产品信息共享关系如何进行科学处理等等。第二个矩阵区域则是由产品生产和网络构建组合而成,也就是说在设计完成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的选择。在传统中,这一环节一般都是按照比价采购的方法,谁报的最低,谁就最合适,那个供应商进而就会被选中。而在新时期新经济形势下,供应链中全面质量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的科学采用,单价的对比方式则不会具备竞争意义,而那些在综合考虑到供应链位置、程序以及综合质量的多目标、协同合作模式则会被选择,进而完成供应链中供应商的科学选择。第三矩阵区域则由供应链下网络界面发展优化组合而成的,具体来讲就是产品设计,而这个设计也会包括两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即供应链内部供应商的核心能力以及外包合作伙伴。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回到最初,即供应链上的供应商资源信息共享。最后一个矩阵则是真正的核心成本管理,主要问题在于各节点企业之间的生产过程中流程优化以及界面优化。也就是常说的谁的产品、谁来生产以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高效生产的问题。
总而言之,供应链中的成本管理思想对于当代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能够科学实现最大意义上的成本核心控制,因此,当代企业应该对供应链核心成本控制理论以及实践方法进行科学论证和有效性研究,从而有效构建我国新生态、新模式下的企业成本控制环境,助力我国经济的起飞以及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