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研究

2022-03-24 21:10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借款人

●孟 冰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在日常管理中应切实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去把控风险,实现对风险的预防和规避,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转。现阶段,我国经济环境较为复杂,商业银行与经济环境关系更加紧密,并随着经济趋势的波动产生同步波动,再加上外资介入规模的扩张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经营模式转型。因此,商业银行更需注重对信贷风险的管控,全方位审视并发现信贷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使信贷业务继续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中的信贷风险具体指的是银行按照规章程序给予借款人一定数额的贷款资金后,在规定时间内借款人未将本金与利息及时归还而造成的损失。从类别上来看,信贷风险包含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两种,其中市场风险是指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的因素是由市场情况变化而引起的,因市场发生价格波动致使借款人出现财务危机,继而不能按时归还本金和利息。而非市场风险则是指由于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非市场因素而造成的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

信贷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客观性。商业银行属于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的经营必然存在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的金融风险,风险随信贷业务而客观存在;二是具有隐蔽性。初期的信贷风险很难被识别,尤其是信用特点的存在常常会致使信贷的未知性被抵消,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信贷风险将会逐渐显现,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危害也非常大。三是具有双重性。信贷风险虽然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和危机,但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利润,同时能够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诸多发展机会,需进行甄别和把握。四是具有可控性。信贷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可以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进行预防、规避和转移,将风险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实现有效管控。

我国目前实施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对于贷款质量按照五个等级进行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次级、可疑和损失都是不良贷款,对此需给予重点管理和控制,防止造成严重信贷风险问题。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问题分析

(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不够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为应对信贷风险而选择构建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其具有管控行动性,但在具体管理中却存在组织架构不完善的现象,影响风险管控的有效性。银行内各部门的责任未被落实,一些部门对自身的职责认识不清,对于风险管理内容以及风险管理标准也未完整掌握,造成信贷风险无法实现有效防控,产生不良后果。而且各部门对于风险的偏好缺乏一致性,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交叉和空白部分,这就造成信贷风险管控不全面,而使银行遭受损害。另外,在欠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下,其所构建的信贷风险管控模式也缺乏科学性,如对于信用放款,未做到全面有效的监督,未发挥权力制约作用对贷款担保手续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及对审批落实情况未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出现,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带来风险。

(二)风险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是贯穿于银行管理全过程的,在之前的管控中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也造成在之后的管控工作中银行未真正全面地考量时下风险情况便采用过往经验进行分析,很难达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和防控,并有可能造成更多风险威胁。商业银行通常是按照定性分析方式对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和度量,并借助所开发的风险管理分析模型进行精细计算,但这一情况下定量分析方法就未能发挥有效作用,且所测算结果并不够准确,无法提供有效指导作用。此外,商业银行中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规模和专业性都比较欠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匮乏,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才不足,无法满足信贷风险计量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对信贷风险管控质量存在诸多影响,不利于商业银行实现风险管控目标。

(三)信贷投放的集中度过高

信贷投放集中度过高是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从信贷投放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客户、区域和期限等方面都表现出集中性,如最广泛的行业就是房地产行业、电子通讯行业等,而集中度过高所带来的是极其容易受到整个行业波动的干扰,最终的风险还会递延到借款人中,所产生的风险影响性较广。另外,信贷投放的集中度还体现在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多为大型企业,其贷款额度相对较大,贷款频率较低,而与之相对的微小企业则恰恰相反,微小企业因自身经营规模因素的影响而常常具有较高的贷款频率,且需承担一定的贷款成本,这种情况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贷风险。随着经济下行趋势的发展,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危机逐渐增多,其信贷投放则转向中期贷款,信贷资产无法满足银行的流动使用需求,对经济稳定性形成破坏。

(四)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存在不足

面对信贷风险,通过预警机制的预先识别和监测能够更及时地进行处置,而从当前商业银行的实际管控情况看,银行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存在不足,缺乏有效性。一是银行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在对借款人发放信贷时只根据信贷业务要求其出具相应的经济情况说明并据此完成审核,但并没有针对客户建立数据库,仅仅依据借款人提供的单一信息就给予放贷,存在盲目性;当其信息提供并不真实时会导致严重的信贷风险。二是风险预警方式不够与时俱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依托于大数据的智能信息技术更能从全方位实现对客户信誉情况、经济情况的综合分析,而多数商业银行依然以人工结合智能的方式对借款人的信誉行为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还容易出现调查分析误差,影响银行放贷审批而造成信贷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加强信贷风险管控,商业银行应积极健全信贷管理组织架构,落实各部门具体的管理职责和权利,切实做好信贷风险的管控。结合商业银行经营实际以及信贷业务实际,将风险管理职责清晰分工,梳理不同部门的责任内容,避免出现管理重叠和管理空白现象。在银行内部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和计划,并对各部门的信贷风险管控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引导和评估,不断提升银行的整体风控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创新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完善信贷风险管控模式,通过设立行业研究中心,综合各种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发挥信贷风险管控模式的作用以强化其管控效果。

(二)优化风险管理方式和手段

商业银行要立足于自身经营管理实际对信贷风险管控方式和管控手段进行优化,提升银行风险管控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实现高效防范风险的目的。设置智能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全方位监测借款人的经济情况,灵活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从评估风险角度对其进行量化,由此掌握风险参数并随之对银行信贷风险评价参数进行调整,从而更加精准地应对信贷风险。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可为信贷风险的防控提供指导。而信贷风险的管控还需要相应人才队伍的支撑,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对风险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应重视对人才的吸纳,尽可能组建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从基础上提高风险防控水平,及时有效识别并筛选出风险因子,高效防范风险。

(三)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需对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对不同的风险问题设置具体的管理对策,规范风险管控的全过程,切实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提升银行整体管控水平。完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中需明确针对不同问题的详细分析方式和管控方式,为各部门、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执行指导。同时,需进一步细化信贷风险的管理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放贷工作,针对借款人在发放贷款之前认真全面做好信息调查与信息备案,明确其贷款用途、经济情况、信用情况等,评估其是否具备及时还款能力,当确实符合各项放贷要求后再给予放贷。在发放贷款之后也要随时了解客户的经济情况变化以及监测其是否将所贷资金应用在了预期用途中,若发生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沟通,强化信贷业务的各个环节的管控。

(四)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建设

商业银行要强化建设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发挥其有效作用实现对风险的合理规避、转移和分散。首先,银行需设立相应的数据库,将各个客户的信息以及之前信贷业务所产生的各种历史数据真实完整地储存其中,并与其他商业银行对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进而实现客户信息的互通互联,不同商业银行在推进信贷业务时就能够获取更加全面的信息,及时把握可能出现的风险,从而做到防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也要进行风险评级,通过对客户的综合调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对于不同等级层次的客户分别设定不同的贷款发放标准,信用等级较高则给予高放贷水平,信用等级较低则需评估其还款能力以决定放贷水平,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贷风险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发展中信贷业务和信贷资产是非常关键的,顺应当前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银行需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控,遏制信贷风险对其经营发展的影响,保障信贷业务的稳健性。结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实际来看,其中存在组织架构不完善、管理手段方式落后、信贷投放集中度过高、风险预警机制建设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对此则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优化信贷风险组织架构,革新信贷风险管理方式,提高管控人员专业水平,并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强化风险预警机制建设,以此增强信贷风险的控制效果,有效规避信贷风险,以保障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借款人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小微企业借款人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对借贷人贷后监控与风险治理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影响P2P借贷成功率的借款人信息要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