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培育研究

2022-03-24 21:42:45夏宁博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高质量职业

夏宁博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高等职业学院,上海 200237)

一、提升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价值维度

(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国家经济社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下,在国家现代化建设重点行业领域里,国家急需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来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中高职贯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极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中高职贯通教育对接国家战略、城乡发展、市场导向和企业需求,通过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通过培养大量的厚基础与通技术、精技能与上手快、高素质与后劲足的深受企业与社会欢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而实现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来进一步为建设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适应性的必然趋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国家连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学校与企业采取职普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国制造、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有效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地方高质量发展。

随着国家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布局,上海市加快“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地方企业行业对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优势,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职业院校采取“引企入教”,建立企业导师制度,校企联合育人,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让学生尽快融入社会与企业,缩短社会适应期,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

中高职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但要满足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专业技能的熟练运用,更要为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打下扎实有力的基础。通过提高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培育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以及强化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技能,来有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提升,进而利于促进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终身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代里,培养学生高质量的职业能力是中高职贯通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高质量就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和外在显现,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具备优良综合素质的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的各种复杂环境,且能够胜任就业创业环境中多元化的工作角色,还能够在新环境中持续学习与持久发展,并不断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进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与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匹配

现阶段,虽说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但因现实诸多因素,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行业结构升级发展存在问题,学生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企业岗位群用工需求,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学校以知识传递为主,技能教学为辅,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些不扎实与不完善,专业技术技能有些不熟练与不先进,集中表现为中高职贯通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行业岗位现实需求。

在新时代下,由于经济社会和企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技能创新型人才,而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受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拥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造成用人单位需要对学生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实训和岗前专业培训,方可放心让他们单独上岗进行独立操作。这样不仅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岗位实际需求,更不利于有效推动中国制造和现代服务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淡薄

通过对近几年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整体上表现为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比较淡薄,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少:对所学专业和即将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了解还比较模糊,对想要进入的行业领域发展前景也没有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觉得在校期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没有必要的;也有一部分同学虽然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但没有接受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只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认识,并片面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毕业后的事情,没必要在刚步入中职或高职阶段就做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环节,但通过调研了解到,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也比较片面,缺乏系统性与综合性;自我认知能力不强,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比较薄弱,对自身个体没有进行全面探究。此外,学生也没能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外部工作世界的探索不够,缺乏职业认同感,对企业行业的了解不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认识不足;多数学生在选择中高职贯通专业时,既没有关注到性格、兴趣和能力是否适合本专业和相关职业,又对本专业和未来从事行业不熟悉与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明显不足。

(三)学生就业能力与单位岗位需求不吻合

现阶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现实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不吻合,现阶段职业教育比较侧重行业基本理论与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重技能,轻素质,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造成学生高质量就业竞争力不强。而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研发设计与创新力度逐步加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沟通与团队合作、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信息处理与创新创业等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以便于员工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环境。

毕业生就业期望与企业岗位需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表现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不足,缺乏职业认同带来的良好就业驱动力。新时代学生家庭条件一般较为优越,独生子女占比较大,在学习就业中,缺乏自主择业目标,出现躺平思潮。高质量的就业,不仅需要学生解决其生存与生活问题,更需要与其性格、兴趣、技能相符合,以满足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进而创造社会价值。然而,现阶段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需求、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较少且不成体系,以至于学生临近毕业时,还未对自身就业能力做出合理有效的评估,造成学生就业能力不强,高质量就业竞争力不足,出现就业困难,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

(四)学生就业观念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说,现阶段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愁找不到工作,但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企业行业对低端劳动力需求将明显降低,而对高端高素质人才需求快速提升。造成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在高质量就业中难以找到理想的单位与心仪的岗位,且不利于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以至于出现部分学生毕业几年后仍得不到提升,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究其原因,是学生就业观念偏差,且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缺少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行业岗位的热爱与认同,毕业后在工作上责任心不高,怕苦怕累,没有想法,得过且过,缺乏优良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没有拥有高质量就业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下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新要求与新变化。

虽说学生经过五年中高职贯通一系列的职业素养重点培育与专业技能系统训练,他们理应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较为灵活熟练运用相关职业技能。然而,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因其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心态浮躁、就业目标模糊,在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上,用心不专、选择躺平,不再选择努力奋斗,致使其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明显不高,沟通协调与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导致其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所以,需要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让个人奋斗与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提升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与创新校企合作

在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是提升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高职贯通专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有效途径。校企双方通过强化学校和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命运共同体,通过定期引入劳模大师、企业工程师与技术人员走进校园与走进课堂、深入课程与深入宿舍等途径,采取设立大师工作室、冠名班、奖学金等形式,学校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与职教集团聚焦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共同开展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知名企业、社会组织与行业组织等多方力量,在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中形成强大合力,瞄准国家战略、城乡建设、行业发展与市场前沿,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积极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三教”改革、共建“双导师”队伍、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创建优质且稳定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基地,促进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把教师所教,大师所带,学生所学,企业所需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需求侧与供给侧联动,进而提升双元育人实效,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工作荣誉感、岗位责任心和职业操守,进而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更好适应企业用人需求,更好地服务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培育工匠精神

在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要携手并进,引导学生从中职入学起,直至高职毕业,对准企业岗位需求,不断充实完善自身能力,培养工匠精神,提高职业素养,以应对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企业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5年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中,职业院校要积极与知名企业、龙头企业、职教集团联手,要与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对接,在学生见习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和毕业生就业等领域,强化以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共同实施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夯实学生企业岗位实训实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实现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完美结合。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在专业技术技能与职业综合素养提升教育中,职业院校要多措并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水平文化素质育人体系,形成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行动,开展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文化活动,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职业素养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具备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崇尚完美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贡献社会的奉献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深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构建就业指导体系与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下,在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应转变“重技能、轻素质”的人才培养意识,加强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无缝衔接,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指导体系,完善中高职贯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评价机制,突出企业的监督职能。在中职阶段,校企双方实行三年制全程式指导教育:第一年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第二年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的认知阶段,第三年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形成阶段。在高职阶段,校企双方实行两年制系统式强化教育:第一年为高质量就业能力成形阶段,第二年为高质量就业能力提升阶段。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不仅要采取多种途径与培训平台,来提升中职与高职就业指导教师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而且还要积极开展“引企入教”活动,让企业能工巧匠、部门主管与人事专员进入课堂,深入学生,齐心协力、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创业核心能力。

在中高职贯通教育5年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全程性指导与系统性强化过程中,职业院校不仅要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活动,还要采取正面鼓励与学长鼓励、目标激励与榜样激励、体验成功与自我评价等自我教育方式,通过优秀学生宣讲与员工现身说教,促使学生更清晰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要求、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促进学生强化自我管理与服务,提升高质量就业能力。学生在自主管理与自主服务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提升学生自我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强化学生的学习紧迫感与岗位责任感,通过加强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增强学生专业认识、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的主动自觉性,提高学生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全面发展。

总之,在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职业院校要认真把握经济社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瞄准国家战略、城乡发展与市场前沿,结合专业特色优势、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就业能力,围绕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强化学校与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加强中职与高职贯通培养人才的无缝衔接,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深入推进特色育人方式,构建“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有机融合体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中高职贯通学生高质量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高质量职业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我爱的职业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