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酉,孙 宁,于立博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数约2.5亿,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这部分人群还有高龄、失独、空巢等一系列特点。养老服务行业的工作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技能者和管理人员。但因养老行业兴起相对较晚,在人才方面也呈现出“未备先老”的特征。因此,缓解养老人员短缺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一支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国家在2016年9月出台了《国家学生核心素养》的总体架构,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被重新定义,此文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力资源的培育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基础[1]。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下办好职业教育的具体措施[2]。高职院校养老专业的毕业生是社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地方的重要服务力量,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养老服务的水平[3]。从学生角度看,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从学校角度看,职业素养的培养可推动学校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本研究采用文献法与访谈法,初步制定了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Delphi法建立了全面、规范、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系统与权重,以进一步增强在校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实现向社会输出高素质养老服务人员的目的。
本项目组共由7人构成,分别为2名老年学博士,3名老年学专家,1名老年学硕士和1名数据统计学专家。课题小组主要负责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选择函询专家、分析整理函询结果。
利用数据库搜索了近五年来中国国内有关养老专业建设、老人职业素质研究、养老专业教育教学情况等的相关文献,并检索了当前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内涵、评价方法、评估效果等有关资料,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与归纳总结,同时咨询部分老年教育教学、老年管理等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根据当前养老专业学生的培训特点,初步确定了各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判准则。为了解初步明确评估指标体系是否表达清晰、科学合理,先对7名专家与学者开展了预咨询。询问的具体内容是:首先询问初步提出的评估指标是否合理充分,然后针对专家的看法和意见作适当的调整。最后形成了第一轮专家函询问题。
第一轮函询问题的具体内容包含:(1)问题说明,阐述了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以及回答方法;(2)问题主体,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系统,共有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每条目的必要性以Likert5级评定法,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基本重要、相当重要、特别重要等5个级别,5个级别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5分,并设置了专家意见栏,供专家和学者对条目内容进行增补、修改等;(3)专家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单位、工作年限、从事专业、学历学位、岗位、职称、对本研究的评价准则和对高职院校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系统的了解程度。
1.遴选专家:德尔菲法的核心是以专家函询的方法,搜集专家学者对本研究问题的看法,并梳理、分析,然后再发送给专家或学者,以供他们重新评价,提供修改建议。这样经过反复循环,看法才逐步趋向统一,从而产生了一种可靠性最大的看法。在采用Dephli法之前,应首先确定专家的数量,通常以15—50名为宜[4],因此,本研究初步确定了30名老年教育与老年管理的专家。
专家选择原则:选择在全国有着较丰富的养老业务经历的老年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专家;
职称为副高级以上,学位为本科及以上,并具有10年及以上的有关养老行业的工作经历;能够从不同的视角对本研究成果提出建设性的看法,支持老年教育教学、老年管理等领域有关研究,自愿解答函询问题;并愿意在本研究期内进行多轮咨询。
2.问卷发行方式:以发送电子邮件、邮寄信函和向研究者发放资料的方法发出函询问题。第一轮答卷自2021年3—4月发放,共发放30份,收回有效答卷27份,有效答卷回收率为90.0%。第2轮答卷自2021年5-6月发放,共发放27份,收回有效答卷25份,有效答卷回收率为92.6%。
(1)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偏离、变异系数以及研究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与协调系数等分析方法。
(2)指数遴选[3]:函询的结论符合重要性赋值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的准则,并且根据专家建议遴选指标体系,经课题组内部论证后确定数据遴选结果。
(3)一级指数的权重用优序图法测算,根据指数的两两比较,予以赋值,接着把每行所填的各格内数值横向加法,并且依次与数量T(T=n(n-1)/2)相除,就得出了各指数的总权值。假设有m个优序图,即为最多输入加权优序图,数量Tm的统计公式方法是:Tm=n(n-1)m/2;二级指数以及评价基准的权重经过专家对所选定的各项指数重要程度的评估测算而得。
30名专家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等五个省市的10所高职院校和养老机构。专家个人特征的基本状况详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Table1 Experts basic information
专家的积极性程度是指专家们对这项调查工作的兴趣及配合程度,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首轮专家函询中27位专家进行了回答,第二轮专家函询中25位专家回答,问题回收率分别为90.0%和92.6%,两次函询中共25位专家回答,而且有15名专家的意见有很强的建设性,对本研究问题的关注度最高,从而确保了函询结论的可信度。
Cr代表专家的权威程度,影响Cr的主要判断因素有如下二点,一是Ca代表专家对方案做出客观评估的依据;二是Cs代表专家对问题的了解程度。均由专家自评为主。本研究中Cr值范围在0.70~1.00间,且均为0.90,因此,一般认为Cr≥0.70值是较好的可信度系数。说明了函询专家在本领域中拥有很高的权威,函询结论可信[5]。
变异系数代表了专家看法的统一性,数值越小,则表示专家学者的看法更趋向统一;而和谐系数则通过肯德尔(Kendall)的调和系数来评价,在0~1之间取值,值越靠近1则表示和谐程度越好。二轮专家函询的一、二级指标变异系数,见表、表3;一、二级指标的调和系数分别为0.56、.75,卡方的检验数值为P<0.001,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此结果显示专家函询的和谐程度好。
对前二次的函询结果进行了分析,原一级指标“职业理念”为相应的二级指标内容,但含义过窄,需要对名称进行调整,后经过与课题组成员的协商,采纳此建议,将“职业理念”修改为职业理想”。两位专家指出,将原二级指标“沟通能力”修改为“沟通与交流能力”,可充分包含目前养老专业学生与老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接受专家的建议。两位专家提出将“竞争意识”改为“竞争创业意识”,表述更为符合学校学生目前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经小组讨论,接受此项建议。三位专家建议将“生涯规划”修改为“职业生涯规划”,表达更加恰当准确,经小组商榷,同意专家修改意见。
通过二次函询,最后明确了养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系统的指标体系、评估准则和权重,共涉及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详见表2和表3。
表2 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函询结果
表3 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二级指标函询结果
国内对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研究比较少。林琳认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客观要求;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的现实要求[6]。谢隽指出各高校应该开展该专业的相关课程,用体系化的知识和专业化的培养方法打造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解决专业人才自身认同感低且待遇差、自我意识强等问题[7]。韩震秋指出将职业素养与专业课程两个系统一体化设计,同时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并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将专业课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可以提升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8]。杨静和张文玉研究指出专业教学要深入反思现有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足,不断转变理念进行“三教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体现养老专业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融合教育的创新[9]。侯晓霞研究指出,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内涵建设、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加强第二课题建设、开展社会实践和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推进养老专业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条件[10]。
目前,Dephli法已在指标体系构建的相关科研中运用相当普遍,通过该方法所取得的成果也获得了业内的肯定[4]。本研究采取Dephli法,选取的专家学者涉及老年教育教学与老年管理二个范畴,涵盖了老龄化学科的全部范畴,所有专家学者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60.0%的专家学者拥有博、硕学位,全部专家学者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学者的威信系数(Cr平均为0.9)和专家学者积极度(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都比较高,表明了本调研结论存在着相当的可靠性。
有效地评价指标体系是保障和提高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确立的高职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体系,共包括了4个一级指标: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志和职业理想,以及24个二级指标。
1.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的分析
本研究中,一级指数的权重都是通过优序图法计算而确定的,详见表2。各项指数权重的高低依次是:职业能力0.32,职业意识0.28,职业道德0.23,职业理想0.17。职业能力权重最大,职业理想权重最低。
专家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目前,全国很多养老机构的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服务能力不足等严重的问题,导致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下降,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要树立“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素质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11]。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养老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影响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影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和认可,因此权重最高。
专家认为职业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职业意识对于养老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养老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老年人的照护和管理工作,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准确定位、理性择业,在校期间根据养老服务行业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让学生正确认识养老机构及老年人的各项服务需求,梳理正确的职业意识,热爱养老事业[12],因此权重较高。
2.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中二级指标权重的分析
由表3数据可知,养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权重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耐挫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由数据可知,养老专家认为学生只有提高耐挫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专家认为学生如果抗压能力不强,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遇到困难时就容易退缩,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职业道德的权重排序是,职业精神第一,职业态度第二,职业兴趣第三。养老专家认为应该重视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培养,学生对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正确认知是提高其职业兴趣的必要前提。因此学校可通过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渗透职业精神和态度,促进知识向行为的转化,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为老服务意识、责任心和能力,深化对职业岗位的认识,激发职业热情,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13]。
职业能力的权重顺序依次为法律法规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专家认为学生应该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目前养老专业学生法律意识不强,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要设计养老护理工作环境,让学生融入照护工作,养成遵守养老护理岗位职业标准的行为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岗位纪律,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养老专业可通过孝爱大讲堂、寒暑假百名学生进百家养老机构、组织为老服务多种专业社团等序列活动,让学生走出第一课堂,融入第二与第三课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为老服务意识[14]。
职业理想的权重排序是,职业生涯规划第一,丰富的实践经验第二,正确的职业理念第三。想要做好养老照护工作,除了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必须具有职业理想。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将要从事的养老服务行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在职业活动中准确定位,认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密切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业、勤业、精业的职业理念,使之热爱所从事的养老服务工作和护理对象[15]。
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助于养老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为老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更好地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本研究成果,以Dephli法确立了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估系统的各种指数和权重,对于养老专业学生的培养、考核与评估,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1)为养老专业教师教学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考核提供参照依据。(2)为养老专业学员职业素质的培训提供依据。(3)成为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评价和考试的可靠工具。通过对养老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评价与考试,不但能够使学生认识自我能力水平,也可以寻找差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具有鼓励养老专业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估的功能。
本研究成果的调查对象限于专家群体开展,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全国高等院校的养老专业师资、养老机构一线员工等人群进行相应调查研究。尽管本研究成果已经建立了高职养老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并明确了各个指标体系及权重,但对于不同指标体系中的评估方式并未具体定义,因为各省市学校的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基于服务效果评价的多种多样性,本研究成果也并未进行过具体界定。此外由于本研究成果目前仍局限于理论研究,其适用性还必须实践加以检验。今后研究者拟选择更优的评估方式来进一步完善评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