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方,潘立民,叶 婷,刘继虹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又名更年期综合征)[1]。研究发现PMS与人体自身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是一系列综合系统病变的产物,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2]。据有关资料报道大多数女性在围绝经期都会出现PMS的各种症状,发病率约为68%[3-4]。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我国PMS患者逐年增加,治疗上刻不容缓。西医治疗PMS主要是使用激素类(雌、孕激素等),虽然在短期内疗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后期不良反应较多,安全性低[5-6]。中医治疗PMS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且方法多样,如:中药、针灸、耳穴等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本文通过查询近10年来资料库(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就中西医对PMS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具体综述如下。
传统医学对于PMS的认识更加丰富,虽在中医古籍中未找到相同的病名记载,但根据PMS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现代医家普遍认为PMS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的“经断前后诸证”、“郁证”、“百合病”、“脏燥”类似。韩氏等[7]研究发现PMS患者年龄多在45~55岁之间,发病根本原因责之于肾,与肾精不足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性在49岁前后,天癸枯竭,肾中精气亏虚,气血调节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故月事紊乱。陈氏[8]认为PMS主要病机在于肝失疏泄。女子以肝为先天,若肝失疏泄则肝主藏血功能紊乱,血量不足,不能濡养诸脏,则发为PMS。彭氏[9]认为脾虚为PMS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应按照不同时期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青春期补肾,壮年疏肝,绝经期以及绝境后期着重健脾)。
2.1 中药汤剂 彭静静等[10]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酌加滋阴补肾,养血补血药物,如:旱莲草,女贞子等煎汁口服,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中药汤剂加替勃龙片,42例患者口服替勃龙片作为对照组。服用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2%、85.7%),并且观察组患者改良Kupperman量表总评分与肝肾阴虚证候总积分减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六味地黄汤在治疗PMS疗效确切,临床上值得推广。唐昌丽等[11]采用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配以合欢皮、生牡蛎、生龙骨(先煎)、小麦煎汁口服,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在治疗的192例PMS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01例、75例和16例,经过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出总有效率高达91.7%。张越[12]采用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若汗多者加浮小麦、麻黄根;睡眠差者加合欢皮、首乌藤与酸枣仁;四肢痛者加杜仲、牛膝、桑寄生,煎汁口服。28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妇复春胶囊,连服4周后,治疗组总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75.00%)。
2.2 中成药 韩爱等[13]用养心定悸动胶囊治疗PMS59例,任海花等[14]用坤宝丸治疗PMS32例,最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0.63%。张枬[15]治疗PMS,将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口服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42例患者口服倍美力片作为对照组,服药时长(12周)2组均相同,12周后,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2.3 针灸 临床上利用针灸治疗PMS,有文章[16]统计发现经络多取膀胱经、任、督脉、脾肾二经,腧穴多取俞穴(心、肝、脾、肾俞、)三阴交、命门等。姚氏[17]治疗PMS30例,主穴分别选取(头部腧穴:百会等;下肢腧穴:三阴交等)。配穴方面,阳虚明显者加申脉,阴虚加照海。手法为捻转补泻法,1次/d,留针30 min,8周后30例PMS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67%。李宛择等[18]将35例PMS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主穴:三阴交、子宫等穴,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4周),将35例患者口服尼尔雌醇片(2周1次,1次1片,连续治疗4周)作为对照组治疗,治疗4周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8.57%,对照组77.14%,提示温针灸治疗PMS疗效优于口服尼尔雌醇片治疗。
2.4 耳穴 耳穴治疗历史久远,《灵枢口问篇》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祖国医学认为耳朵与人体经络密切联系,刺激耳朵能够激发经络畅通,从而调节全身气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王旭[19]采用耳穴贴压疗法治疗40例PMS患者,治疗过程中把消毒好的王不留行籽粘附在纱布上,把纱布粘于耳穴上(区域:心、内分泌、肾、皮质下、脾、肝)。嘱患者5次/d,1次/30-60 s,15 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87.5%,并且发现病程越长,治疗的效果越差。王春华[20]采用耳穴贴敷治疗PMS,将50例PMS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耳穴贴敷(耳穴:肾、肝、内分泌、内生殖器、皮质下、心、脾,3~5次/d,每次不少于20 s,1周2次,连续4周);将50例PMS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谷维素治疗(10 mg/次,3次/d,连服4周)。结果治疗组在加强血管收缩、改善失眠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综上,中医在治疗PMS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无论是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还是耳穴均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对PMS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现代医学(西医)认为PMS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在中年阶段卵巢功能减退所引起的性激素分泌紊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一系列体质及心理精神症状[21]。在治疗方面若不予重视,则会引起机体其他系统失衡而逐渐演变为代谢性疾病,从而引起心脑血管意外、内分泌功能失常引起的糖尿病,影响骨密度,甚至造成老年痴呆等神志疾病的发生[22]。
4.1 一般治疗 对于初发的轻症PMS患者,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对于患者的焦虑情绪应予以适当安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发展动态。张红梅等[23]将56例PMS患者,采用中医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方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显示痊愈3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和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6%。其次应鼓励患者加强体育运动,饮食上,食物要合理搭配。焦虑时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治疗,如: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或参加聚会等方式。
4.2 药物治疗
4.2.1 非激素类药物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或本身对于激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建议使用非激素类药物治疗。如:失眠或焦虑严重者可给予舒乐安定、利眠灵等中枢抑制剂,对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谷维素可以加入[24]。老年人骨质疏松者应坚持适当体育锻炼,注意饮食结构,及时补充钙剂等。鼓励患者服用豆类食物,因为黄豆中所含的异黄酮为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与雌激素类似。迟晓星等[25]在哈尔滨地区筛选出90例PMS患者,将45例患者作为剂量组给予大豆异黄酮90mg/d,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连续给药6个月,发现剂量组Kupperman评分中服药前和服药后的12项指标分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下降,另一发现为骨密度显著增加,提示大豆异黄酮能够减轻PMS症状和提高骨密度,对于改善骨质疏松有非常好的效果。薛晓欧等[26]发现大豆异黄酮胶囊能够升高血清中的雌二醇水平,降低黄体生成素水平,但对PMS临床症状及症状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4.2.2 雌激素类 雌激素类能够使子宫内膜能够发生增生期变化,子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对于调整月经紊乱,缓解潮热、出汗等症状方面具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激素替代治疗能够明显减少PMS症状,预防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的发生[27]。目前雌激素作为治疗PMS临床常用药,所使用的药物有倍美力、戊酸雌二醇、补佳乐等。萨日娜[28]用低剂量雌激素治疗PMS,将25例患者口服甲羟孕酮片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口服甲羟孕酮片的基础上搭配雌激素戊酸雌二醇,2组均服用12周(1疗程/12周),1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照组,提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能促进患者体内激素的分泌,弥补围绝经期患者本身激素分泌的不足。罗媛华[29]用低剂量雌激素治疗PMS,将40例PMS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甲羟孕酮片(1次/d,1次4 mg),40例在口服甲羟孕酮片(1次/d,1次4 mg)的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次/d,1次0.65 mg)作为观察组,2组以7d为1疗程,连续服药12个疗程,结果显示观察组(甲羟孕酮片)Kupperman评分、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甲羟孕酮片+戊酸雌二醇片),提示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PMS效果明显提高。舒俊俊等[30]用小剂量戊酸雌二醇治疗PMS,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醋酸甲羟孕酮片(1d/次,1次4 mg),4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对照组服药(方法:1d/次,1次4 mg)的基础上口服戊酸雌二醇片(1次/d,1次1 mg),2组均连续治疗12周,12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72.09%,提示戊酸雌二醇片能有效改善体内雌激素水平,治疗PMS效果佳。
4.2.3 孕激素类 此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种为醋酸甲孕酮、安宫黄体酮等,这类药物由黄体酮衍生而来;另一种为甲孕酮等,归属于19-去甲睾丸酮类[31]。张亚琴等[32]用黄体酮联合雌激素治疗PMS,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雌激素片,0.3 mg/d,连续用药12 d后口服地屈孕酮片(用量:10 mg/d;天数:18d),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雌激素片0.3 mg/d,连续用药12 d后口服黄体酮软胶囊(用量:100 mg/d;天数:18 d),以30 d为1个周期,2组均治疗3个周期,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提示黄体酮相比于地屈孕酮更加能够减慢患者卵巢功能衰退,改善患者体内激素及卵巢功能水平。杨静等[33]用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PMS,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戊酸雌二醇,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给予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醋酸甲羟孕酮(1 d 1次,1次8 mg,连续用药24周),2组基础药物(戊酸雌二醇)的服药周期及频次相同(1 d 1次,1次1 mg,连续用药3周)。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小剂量戊酸雌二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能够明显缓解PMS患者的临床症状。
PMS是围绝经期间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以药物治疗适当联合心理干预,药物方面以雌孕激素为主,虽在短期内疗效显著,但随访发现激素类药物有着不良反应多且不可避免的缺点。近年来,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治疗PMS上,具有方案多样、副作用小和安全性高的优势特点,不断得到患者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在综合分析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因人制宜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相信随着医学研究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PMS的发病机制会更加明确,治疗方案会更加透彻,疗效更能达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