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独特经验与世界意义

2022-03-24 21:09张青卫
理论与现代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张青卫

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世界意义是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丰硕,可是基于不同背景、不同视野及不同高度来审视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问题,结果迥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时深刻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这一重要判断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相呼应,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基于世界历史视野,站在“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贡献的,体现了党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对中华文明自信的新高度。从创造者的角度来看,这条道路叫“中国式”的,从历史影响的角度来看,它却是世界性的。因此,我们只有用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基于人类现代文明版图重塑的高度,深入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中去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系统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创造的独特经验,才能科学归纳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

从现代化道路的生成规律来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现实起点不同,在道路选择上也存在诸多差异。美国不同于英国,英国不同于法国,法国不同于德国,俄国又区别于所有这些西方国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西式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立足本来又借鉴外来,经过不懈探索走出来的中国式“创新版”。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生成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从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一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史,也是一部中国被迫走向世界、艰难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有着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大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高度总结:“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近现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是要改变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奴役的地位,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彻底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这两个历史任务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而在世界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必须走现代化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民族复兴与实现现代化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为了实现富国强民,中国社会各种力量对现代化做过种种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的大旗扛在肩上,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帮助国民党改组,土地革命时期进行红色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为推动中国现代化作出过努力。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产党取得了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主导权,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的独立探索之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出更为光明的前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纵观党的百年奋斗征程,民族复兴大业和现代化强国大业相互交织、齐头并进。可以说,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进了《决议》[1],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史的科学把握和经验总结,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中逐步生成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与其他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比较鉴别中发展的

作为后发展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绝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在借鉴各国现代化道路成功经验中发展起来的。但借鉴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既借鉴经验,又汲取教训,扬长避短;是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比较鉴别中更好地吸收别国的先进经验做法为我所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现代化肇始于17 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并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以侵略扩张的方式向世界渗透,于19 世纪开始逐渐影响到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虽然不同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时间上的先后和方式的差异,但走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道路是每一个力求自身发展的国家都绕不开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早在研究《资本论》时就为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基本方向:“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4]8然而近代以来,夜郎自大、闭关锁国、采取海禁等排外政策的中国隔绝了与世界的往来,减慢了跟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脚步,长期落后于西方。所以,要在落后的基础上赶超西方,中国就必须向其他国家学习,利用后发优势在比较鉴别中发掘出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发展之路。这一探索历程得到了《21 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托马斯·皮凯蒂的赞同:数十年来,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模式,从19 世纪至20 世纪西方实践经验的成败中汲取教训,同时立足于本国国情,寻找一条融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优点的新路[5]。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我们在探寻救国图强之路时经历了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到文化的艰难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为独立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如何实现工业化、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是摆在党面前的一个难题。党深刻认识到,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现代化,必须善于学习别国的发展经验。为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我们曾向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学习,毛泽东曾说:“我们要进行伟大的五年计划建设,工作很艰苦,经验又不够,因此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而且要求“一切我们用得着的,统统应该虚心地学习”[6]。但是学习不等于照抄照搬,“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7]41,而是要在比较鉴别中吸取别国的经验教训,独立自主地探索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独立建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为抓住时机,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我们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也向南斯拉夫等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正如邓小平说的那样:“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8]在虚心学习别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并且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种种弊端。《决议》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创造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需要广泛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经验,更离不开广大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的团结奋斗。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9]虽然中国无法选择近代以来面临的“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必须始终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必须通过亿万群众的团结奋斗去创造,也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于一百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2]伟大团结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中的一部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10]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救亡图强运动。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运动都纷纷失败,究其根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全体中国人民有效团结和组织起来。而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恰恰是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开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都是完不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展独立的武装斗争,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而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开放建设,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能够将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 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11]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一定会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取得的独特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团结奋斗干出来的。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既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又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开拓创新,彰显了很多不同于世界他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有十个方面。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辟、探索到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形成与全面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自主探索和矢志推进。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 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 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 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独立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政党主导、使命驱动”的鲜明特点。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其初心使命密切相关。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进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与西方的现代化为资产阶级谋取最大化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群众史观,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导向。历史和现实证明,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现代化建设,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致力于现代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凝聚起十几亿人的磅礴力量,共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不是某个人的灵感顿悟,而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找到的,是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创的,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0 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抉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生活富裕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因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12]527。但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现代化,它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解决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等现代化的困境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面小康”“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夙愿。在一个拥有14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将成为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大踏步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党提出了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具体要求,为新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省域范例”形成“重点突破”,破解当前共同富裕建设的瓶颈,探索“全面”致富经验,为全世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鲜活的现实样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用后发优势促进生产力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是落后国家在资本全球化环境下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完善现代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的经济战略,让市场和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完美结合,是对世界经济理论的原创性新贡献。实践证明,市场化功能的充分发挥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越充分,创造的物质财富越丰富,离实现共产主义就越近;反之,离开经济快速发展,人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则只能是空中楼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创造了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与社会高度和谐稳定的人间奇迹,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为世界人民探索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思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五年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形式是动员与配置社会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治理方式,它并非中国所独创,但迄今为止,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坚持没有间断五年规划的国家。从1953 年起,我国已经编制实施了14 个五年规划,推动我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彰显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反观西方国家,囿于党派之争,往往缺乏规划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必然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承诺的落空,越来越显现出其发展的局限。我们坚持五年规划的持续推进避免了发展中的盲目性,是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的科学运用,五年规划既描绘总体发展蓝图,又明确当前工作重点,是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规划,同时也立足长远,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五年规划持续推进清晰描绘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强国,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清晰路线,真实地记录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世界现代化道路探索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新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是对新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回答,是发展理念的一场深刻变革,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注重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协调”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突破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性障碍的必要手段;“绿色”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西方现代化发展困境的一剂良方;“开放”注重的是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大胆开放、走向世界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是破解“零和博弈”世界难题的良方。总之,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入新时代关于发展指导思想的理论升华,它突破了后现代化时代实现发展面临的诸多困境,可以为其他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经验。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联,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更新版,是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合理延续。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文明,而且要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展现了突破西方现代化的困境、跨越西方文明的“卡夫丁峡谷”、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贡献。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法治化道路。法治化是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决不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走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法律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只是保护少数精英阶层的利益,而我国法律充分体现的是党和人民的意志,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大的区别。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法治精神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是其他国家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借鉴蓝本。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人类持续永久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景,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走出了一条非掠夺式的和平发展之路。西方以逐利为根本目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掠夺扩张式的现代化模式在21 世纪的今天愈来愈遭到世人的唾弃。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零和博弈的斗争逻辑已经失去了市场。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唯物史观和中华文化中蕴藏的和平发展的逻辑,超越了“国强必霸论”和“文明冲突论”,用“合作共赢”取代“你输我赢”。中国抛弃了西方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探索出一条和平和谐和睦的“常和博弈”模式[13],这种发展模式不是隐藏不露的韬光养晦,更不具有霸权模式的排他性,而是体现出开放性与共享性的特质。中国共产党基于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历史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践行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全人类价值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为实现全人类的世界大同理想填补了价值观对立的鸿沟,为在全球范围内凝聚广泛共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不仅借鉴了世界文明的先进经验,更是依据中国国情的独创。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所取得的这些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独特经验,构成了“中国式”的独特标识。这些重要经验绝不是简单的随意罗列,而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统揽下一体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资格称得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依据。它不仅是中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基本保障,也可以为世界人民突破现代化困境,走向更高文明层次的现代化提供积极借鉴,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类现代化展现了美好前景。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统筹了实践与认识、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超越,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全球现代化思潮汇聚等多重影响下产生并发展的世界文明新形态。它虽然冠名“中国式”,但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世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它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可以打破西方现代化“唯一模式”的神话,发展中国家可以摆脱西方掠夺式发展的现代性依附,独立自主地走向现代化。它不仅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蓝本,也为克服西方现代化困境提供启发,为世界文明重塑展现了光明前景。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突破了西式现代化“唯一模式”的陷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西式现代化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无不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连。与此相反,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无不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关。对现代化的性质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深刻的认识。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毛泽东论及现代化时就反复强调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7]207。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也明确指出:“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14]209他反复告诫我们不要忘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强调:“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14]229因此,在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尽快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要消灭贫穷,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同一条道路的两个不同表述,可以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15]。这条道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科学断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正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道路,才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道路决定命运,旗帜指引方向。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就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走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导致的低谷,破解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难题,而且重塑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的形态展现在21 世纪的世界舞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是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历史,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依然具有科学思想的伟力,扭转了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的被动局面,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人类走出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昭示了光明前景,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冲破了“修昔底德陷阱”,打破了“强者必霸”的扩张逻辑,摒弃了“零和博弈”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以包容开放的价值理念,心系天下苍生的人类情怀,创造了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和平发展之路

尽管西式现代化迄今为止仍然主导着人类现代化的历史,它给世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技术文明和极度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其对能源的过度消耗、对环境的破坏、对全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剥削,以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引发的道德沦丧,无一不显示西式现代化的发展困境。环看当今世界,疫情肆虐、乱象丛生,以掠夺抢劫为驱动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乎遭遇“滑铁卢”,世界经济复苏久久乏力,西方“财政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无不预示着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现代化已是夕阳西下。正如马克思向我们揭示的那样,资本主义自我调整和扩张的过程不仅是各种矛盾和困境丛生的过程,也是逐渐丧失其生命力的过程。西方现代化理论基于西方“强者必霸”的思维逻辑,精心设计和虚构了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目的是为了美化资本主义血腥掠夺的发家史。马克思对此揭露得入木三分:“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871饱受战乱和欺凌的中国在寻求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无论从程度上还是规模上都是空前的。相较于西方百万级、千万级,最多上亿级人口的现代化,中国超大规模的人口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冷战结束后,面对西方列强零和博弈思维下的极限施压,落后的中国在资源环境吃紧、技术力量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的压力下,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大规模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巨量人口从乡村向城镇有序流动,解决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先富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解决了几亿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这些都是用西方现代化模式或依附西方现代化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避开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老路,绕过了西方虚构的“修昔底德陷阱”,采取创新、绿色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式,沿着协调共享的发展轨道,秉承着包容开放的价值理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格以合作共赢、互助互利的方式避免了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巨大冲突,中国以立足本来、借助外来、面向未来的智慧避开了其他国家走过的弯路,用几十年的时间并联式完成了西方几百年串联式走过的现代化历程。中国借助发展价值的多元性、发展进程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拒绝了国际上盛行的那些思想偏见和政治短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坚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示着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西式现代化的病症总根源,在废除私有制的基础上破解了两极分化的现代性困境,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历史性难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给世界贡献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给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不可低估,马克思高度评价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对生产力的巨大解放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6]36。但是其不可调和的固有矛盾所带来的全球性两极分化、劳资对立状况也有目共睹。它解决了总体上的财富繁荣问题,却无法破除贫富悬殊,特别是劳动群众相对贫困化的顽瘴痼疾。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道:“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17]特别是20 世纪80 年代西方推行新自由主义以来,这个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在全球疫情肆虐期间,仅2020 年3 月至12 月,美国亿万富翁们的财富增加了1.1 万亿美元,与之相对,中小企业和下层人民没有得到政府真正的资助,导致800 万人返贫,2000 万人失业,1000 万人陷入饥饿,仅纽约市——这个一度令人神往的现代化大都市就有200 多万人挨饿[18]。国际资本的侵略与掠夺所导致的国际间的贫富差距更是触目惊心。1960 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为31∶1,1997 年则扩大为74∶1。世界上的穷国里有13 亿人的收入不到1 美元/天,有8.4 亿人深受饥饿与营养不良之苦,10亿人不能享受医疗服务、基础教育和自来水,20 亿人没有电用。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自2010 年以来,全球贫富差距大幅上升,最富有的1%的人拥有约50%的全球财富,最富有的10%的人则拥有80%—90%的财富[5]。世界开明人士深刻认识到,全球收入不平等已成为“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挑战”[19],给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带来了巨大挑战。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坚信“两极分化、贫富悬殊”是私有制的产物,特别是以资本与劳动对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中国现代化基于人民的立场,一开始就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20],“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2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同时也为全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推动现代化,始终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让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新中国成立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3 美元,处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行列;到1978 年,按照现行贫困标准,中国贫困人口规模仍有7.7 亿。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从1978 年至201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8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 年的385 元增长到2012 年的39874 元[22]。国内生产总值2018年突破90 万亿元,2021 超过11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1 万元(超过1.2 万美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开始就跳出了以资本为中心的陷阱,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出一幅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标准的共同富裕的战略谋划和发展路线:生活贫困——(1978 年)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990 年)实现温饱——(2000 年)达到总体小康——(2021 年)实现全面小康——(2035 年)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2050 年)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把现代化与共同富裕同步推进写进党代会报告,作为党向人民的庄严承诺和必须实行的战略规划,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基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向世界庄严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向全世界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光明前景,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带来的资源紧缩、生态恶化的困境,破解了西式现代化引起的人与自然对立的难题,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从生态文明角度来看,一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对自然环境肆意征服和疯狂破坏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以工业化为标志的西式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实现资本增殖目的而片面发展的现代化。资产阶级为了满足资本无限增殖的需求,将自然看作纯粹异己的客观剥夺的对象,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贪婪地向自然索取财富,而科技的进步和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又加速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据统计,占世界人口1/5 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已消耗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主要矿产资源。这种肆意消耗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不仅严重压缩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空间,同时也使得发达国家的再发展受到严重限制。这种无节制的现代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如此毁灭性的潜力”,不得不遭到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控诉:“正是由于现有人类社会的工业生产逻辑基本上是自我毁灭式的、掠夺式的,才需要人类透过多方面的思考与实际行动努力去校正当代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社会秩序”[23]。现代化历史已处于双重的历史困境:一方面,西方现代化因本身固有的矛盾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另一方面,一大批照搬和依附西方现代化方案的后发民族国家,因无法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24],其现代化也难以为继。超越掠夺式、侵略式的现代工业文明模式已成为世界文明发展之急需。

近代中国是在救亡图存的历史境遇中被动卷入现代化浪潮的,中国的崛起深受世界现代化困境的干扰。西方开启现代化之际,就企图按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用强大的科技话语垄断了历史发展的解释权。依附和照搬西式现代化的陷阱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也让中国先进分子吸取了惨痛的教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写了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历史,尽管中国不断遭遇西方现代性弊病的侵袭,但中国共产党以大无畏的精神,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推翻了一切反动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立自主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化立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坚决抛弃了轻视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多次强调要在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5]。在世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发展道路,以一种开放自主的姿态,以较小的环境代价,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过程,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人类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推进“人的现代化”为价值目标,突破了道德滑坡、文明冲突、精神钝化的西方现代性困境,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之路

马克思指出,西方现代化主要是在“资本逻辑”的驱动下,以“血”与“火”的方式[4]871实现的。它一方面极大地彰显了人的理性力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现代物质文明,同时也制造了不可克服的“现代化悖论”:它为富人创造了神奇般的宫殿和财富,却为劳动者生产了棚舍和赤贫;它让人摆脱了自然对人的奴役,也使人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它用科学代替了迷信,创造了智慧,但它也使科学成为新的迷信,“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12]159;它创造了全球性的市场体系,却导致先进与落后的对立,“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6]36。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金钱成为无所不能的“通行证”,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自然性关系荡然无存,“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把人和人的一切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6]34。人远离了自身的存在意义,只有通过资本逻辑支撑下的交换,通过物质利益关系来表现自身价值。与物质世界的浮华相对立的是精神世界的空虚,人文精神的缺位;与治理乱象、社会撕裂相对应,人际关系的冷漠,诚信缺失与道德沦丧等现象日益普遍化。这是“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对立向心理层面、情感层面延伸的必然逻辑,曾一度号称“文明”的西方现代化越来越显现出“野蛮”的一面。

与西方见物不见人的现代化相比,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理想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出迈向高度文明世界的价值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强调协调推进科学文化和工农业发展,在经济建设高潮到来的同时致力于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26]。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现代化方针,他强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2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强调“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8],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改写世界文明历史。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