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 红色记忆
—— 简评赫苡的剧本《赵一曼在哈发》

2022-03-24 19:28:20
剧作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赵一曼哈尔滨革命

■ 张 军

赫苡的剧本《赵一曼在哈发》是专门为哈尔滨华电能源公司传承红色基因、庆祝建党百年而创作的,同时将红色原创话剧《赵一曼在哈发》搬上了哈尔滨的舞台。从最初的一个剧本到成形的话剧,她呕心沥血、倾尽全力,其目的就是在于要以艺术的形式铭记光辉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重拾赵一曼在哈发的光辉足迹。

在中国当代话剧史上,革命英雄题材的话剧作品很多,这些作品要么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表现、艺术创作,要么就是以史为证,坚持历史真实,通过适当的艺术虚构,展现革命者为了信仰和理想,坚贞不屈、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在这两方面的创作体验中,以真实的历史英雄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作的作品极具难度。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先烈,他们的革命事迹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已深深地沁入人心,他们的光辉形象已成为定式。如何让这些真实的革命英雄人物走出历史,走进当下,走进人们的心灵,完成与当代人精神和情感的对话,是对编剧的一大挑战。哈尔滨文学创作院青年编剧赫苡做到了这一点。

在人们的印象中,民族英雄赵一曼是挎双枪、骑白马奔驰于东北丛山密林,号称“密林女王”的抗日女英雄以及遭受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的职业军人形象。编剧赫苡则从赵一曼烈士光辉的革命生涯中,截取了她在哈尔滨工作、生活、战斗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以她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哈尔滨发电厂工人大罢工为主线,讲述了电力职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下与日伪军警斗智斗勇、克服重重险阻,最终取得大罢工胜利这一光辉史实。赫苡通过潜心挖掘,精雕细琢,以文学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赵一曼在哈尔滨领导电车工人、发电厂工人大罢工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剧本中的故事情节都源于历史,并以真实的人物进行立体创作。真实是赫苡这部作品最大的真诚,也是她搬上舞台能打动观众的基础。

《赵一曼在哈发》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讲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忠于人民,忠于党,高洁不屈、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编剧赫苡通过大量走访、查阅、挖掘地方历史和文化资料,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挖掘赵一曼灵魂深处的思想根源,尽最大的可能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赵一曼的新视角,同时也为我们今后塑造民族英雄、书写革命历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宝贵的经验。哈尔滨电车工人、哈发电厂工人大罢工,当时在哈尔滨、东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抗日战争和中国工运史上都留下浓重的一笔,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占区、大城市进行抗争的战线,永载史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孩子的愧疚两个层面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性蕴涵的母亲的形象。这些不同侧面的生动形象从文化视角诠释了赵一曼的精神建构,感动了观众,从而达到创作者的目的。

选题好、立意新也是这部剧本的成功之处。当今时代英雄已不单纯是革命浪漫主义的代名词,而应内化为一种民族精神沉淀到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之中,让其成为中国人凝气聚魂、增强民族骨气和底气的精神支柱。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每部剧本都体现出剧作家不同的理解和创意,赫苡的《赵一曼在哈发》力求立体丰满地展现赵一曼这个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并通过细节的刻画描摹,让更多的当代青年受到感召,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赵一曼精神是民族之魂,是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对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编剧把赵一曼聪颖伶俐、蕙质兰心的内在品质展现在作品中,也是她创作的一个亮点。人们熟知的赵一曼是一位驰骋疆场、傲然屹立、气吞山河的女英雄,而编剧在作品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刻画了她的聪慧、善良、温柔、敦厚,呈现了一个做事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四川女子形象。从鸿渔被日本宪兵队毒打到痛斥日伪汉奸郭连璧,从面对威逼利诱不妥协到最后领导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精美的人物对白设计,把赵一曼从一个温柔贤惠的女人到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更加饱满,剧情更加合理。整个剧本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人物描写生动,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在《赵一曼在哈发》的剧本中,编剧把赵一曼写给自己孩子的一封信写在其中,这也是编剧创作的又一大亮点。《赵一曼在哈发》主要描绘的是赵一曼领导哈尔滨电车厂、哈尔滨发电厂工人大罢工的一段战斗历史,可是编剧却在剧本结尾加上了她写给宁儿的一封信,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真实。赵一曼不仅是一个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共产主义战士,同时她也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这封母亲写给儿子的信,深情满满又愧疚重重,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革命者的意志和情感。它是一纸家书,更是一道绝笔。我们能够从信中探寻共产党人的信念和梦想。编剧赫苡把家书写到剧本中,让观众感受到赵一曼的慈母情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更加突出了“赵一曼”这一名称的主题。

赫苡的剧作《赵一曼在哈发》缅怀革命先烈,重拾了赵一曼在哈发的光辉足迹。但细观剧本还存在一些人物出镜过早、矛盾激化不够、反面人物的人性之恶刻画不够、汉奸处置模糊不到位、宣传企业分量大等不足之处,如今后要面向社会演出,还有待进一步打磨。但总的来说,《赵一曼在哈发》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值得推荐的剧本,故事比较完整、流畅,人物冲突自然、鲜明、合理。编剧抓住了戏剧创作的规律,从中我们完全能看出赫苡的文学创作功力。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有这样一部传承红色基因的作品诞生,不仅给当代哈发人也给当代中国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同时这部作品也对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猜你喜欢
赵一曼哈尔滨革命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剧作家(2023年1期)2023-02-06 07:01:48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中华魂(2017年5期)2017-11-21 01:53:23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3
看看赵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