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王艳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
创新是发展的原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把创新思想具体化,是一种劳动行为和方式。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创新创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供给,而高校是输送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的新发展,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直以来,各个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还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使创新创业想法能够得以落实。邀请国内知名创业典型人物来校做讲座,与在校学生分享创新与创业历程。在大连市政府普惠制创业培训项目的支持下,我校还增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相关机制和政策,鼓励和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很多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游戏设置环节,模拟商业运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1]。创新创业课程课时量较大,为了避免与学生的日常课程冲突,部分高校把课程安排在晚间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互动环节较多,为保证课堂质量,只能小班授课,又由于师资有限,为保证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课程的培训,教师授课任务较重。这不仅使授课教师教学强度增加,也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减弱。因此,学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输送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
目前,尽管很多高校都已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但是受一些因素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高校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忽视辅导员的作用,认为“双创”能力培养是专业教师的事。辅导员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人才培养的整个链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不断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在创新创业精神指导下,辅导员更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引领学生培养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作为学生工作者的辅导员,首先要树立正确观念。“双创”改革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当注重并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从思想上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性,才能够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要加强对辅导员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辅导员要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要把创新创业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辅导员要敢于创新和探索,虚心向前辈学习的同时,具备逆向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2]。
部分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类比赛的积极性不高,对比赛不了解,且往往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此类竞赛,主要形式是学生自愿报名后,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和竞赛作品的创作上给予指导。但是专业教师不擅长学生管理工作,在指导比赛过程中与学生存在沟通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引入辅导员,能够很好地解决[3]。首先在报名阶段,辅导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提升参与率。在后续的指导过程中,辅导员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尤其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有辅导员的参与,可以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和指导学生参赛,使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团队意识和综合能力,积累参赛经验,增强自信心和就业能力。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竞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可以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赛和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的引导作用,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优秀创业团队。
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留意有创新创业兴趣和毕业后想要创业的学生,对其进行重点培养。可以在专业内建立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由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指导,开展创新创业类活动、讲座、竞赛等,学生社团可成为拓展学生能力的良好载体。社团侧重“双创”相关的学习和实践,开展“双创”相关的竞赛、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成长、社团得到发展[4]。
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团队学习,邀请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类培训,不定期地组织专项实践活动。这些学生可作为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申报、创业项目孵化的重点培养人群。可邀请指导教师为学生举办讲座,提高学生的水平。选拔优秀学生应从低年级开始进行,吸纳不同专长的人才组建参赛团队,定期进行培训。可以跨专业联合进行培养,促进不同专业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可通过举办竞赛交流活动、专业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增进不同专业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优势互补,提升竞赛获奖的概率。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停留在专业教育上,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双创”思想教育、能力培养、职涯规划指导等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开展工作,实现课上与课下的对接,共同担任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领路人,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辅导员进入课堂听课,通过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向专业教师反馈学生专业学习、课外知识学习的需求,使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提升。
辅导员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素质教育项目,配合专业教师,可使项目的设计、运行、管理与考核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延续性,使学生真实体验项目的运行以及对能力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尤其注重细节管理,加强能力培养对应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使能力的培养更加可视化,更具可操作性。注重项目开展后的考核、总结与经验分析,提升项目的影响力,并不断创新发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5]。辅导员应采取周指导与月度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成果引导,提升项目转化率。
在开展普适性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专业要设置专门的创业指导教师,可以外聘教师担任,也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对有需求的创业学生进行帮助,对创业前景良好的创业典型要设立专项进行帮扶指导,在学生创业全过程中给予政策分析、战略制定、市场分析、筹融资策略定制等方面的指导,减少学生创业路上的阻碍,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与帮助[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挖掘创新创业榜样人物,尤其是毕业生创业典型,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榜样,强化宣传,学生引导创业就业。要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宣传,可以是主题班会、毕业生进课堂、各种表彰大会等。应选择多种方式,可以在校园里张贴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事迹的海报,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等形式进行系列专题报道等。通过树立榜样,多方位多渠道宣传推广,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会面临困难。通过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充分重视辅导员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辅导员制定可行的方案去加强教育指导,增强创新创业重视程度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定位,营造良好校园氛围,使得多种途径和手段得以成功实施,事半功倍,最重要的是要勇于创新,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