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的实践困境与解决路径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2022-03-24 16:32冯国艳史可可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相关者毕业生利益

冯国艳,史可可

(广州新华学院,广东广州 51052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可见,就业精准服务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国家从顶层设计、工作布局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与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的实施。受诸多主客观因素制约,在就业精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较为突出。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工作的现实需求,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导下,从社会、政府、企业与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进行研究,发现实施就业精准服务过程中的种种困境,探索有效开展就业精准服务的可行性路径,对我国当前就业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中的利益相关者

1.1 利益相关者的内涵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被认为是“理解和管理现代企业的工具”。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1]。米切尔从合法性、权利性、紧急性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详细的划分,以便确定利益相关者的层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益相关者理论被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为利益相关者做了一个广义的定义,即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这种实现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该定义认为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影响组织目标的个人或团体,还涵盖了因采取行动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包括社区、政府等实体,进一步延伸了研究对象的范畴。弗里曼进一步将定义修改为,那些因公司活动受益或受损,其权利也因公司活动而受到尊重或侵犯的人,重点强调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2]。

1.2 利益相关者分析清单

就业精准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决定了它有多个利益相关者。学界对就业精准服务的利益相关者划分尚未达成统一认识,此处主要规定为社会、政府、企业、高校以及大学生五种相关者。虽然他们在就业精准服务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不同利益诉求,但都应遵循平等合作的内在逻辑,是就业精准服务的平等主体。

1.2.1 社会

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工作者。就业精准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不能只是依靠经济发展来解决,需要社会多方面力量的参与与支持,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支持系统是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是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的客观条件与重要保障。在就业精准服务实践中,社会组织及其工作者将会更多、更广泛地参与其中,成为有力的推动者。

1.2.2 政府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首先,中央及省级政府是制定就业政策最重要的主体,它们着眼全局,做出政策的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上对精准就业服务工作提出指导和要求。其次,市、区县级地方政府是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也是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政府的介入,有助于提供有效的就业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协同创新。

1.2.3 高校与企业

一个是供给部门,一个是需求部门。供给部门指代高校,主要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需求部门指代企业、事业单位等,主要为社会提供生产与服务。企业与高校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分别为获取最大的利润与利益以及培养人才,这两方面对立统一。企业可以从高校获得合格的人才,从而获得经济利益,通过促进社会发展进而获得社会声誉;高校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员工,向企业输送技术,实现成果转化。

1.2.4 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就业精准服务的目标群体,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也是政策实施的直接受益者。大学生通过就业精准服务政策,可以获得从事未来职业或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素质与能力,成为企业需要的合格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2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的实践困境

2.1 政府政策制定缺乏精准性

当前,从政府的视角来考虑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持续、具体、可执行的支持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虽已形成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政府尚未建立专门部门,缺乏明确的政策规定,在精准就业服务的落实上有待加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政策,保证政策实施的效益最大化,是开展就业精准服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二是在政策制定方面,精准就业服务政策的差异性不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各地有自己的特色,加之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需求提上日程,政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更加体现出针对性与实效性。政府不断制定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相关政策可操作性不足以及缺乏激励性。政府部门需要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科学规范的政策,但直至目前,政策仍然有待完善和协调,缺乏切合实际的可行性方案[3]。

2.2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足

社会力量是指独立于政府、高校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或社会组织。首先,社会力量对精准就业服务的认识不足。就业精准服务工作还没有转变“政府热、社会弱”的局面,参与氛围不浓厚。其次,参与广泛性不够。目前,参与主体依然是政府机关,但总体服务主体略显单薄,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就业工作的巨大潜能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最后,参与精准就业服务的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的就业精准服务方式。

2.3 企业目的与高校职能不一致

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与作为教育组织的高校,是就业精准服务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各有各的优势与亮点,但在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过程中,二者的目的与职能不一致。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利益,不少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价值,在就业精准服务上的投入有限,认为这是高校及政府的职责。如何让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是现今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4]。在一定程度上,高校就业服务尤其是精准服务机制尚不健全,与“新常态”下市场或企业需求契合度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也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2.4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经济正向多元方向发展,市场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就业形势严峻。由于年龄结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特殊性,大学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心理结构。在就业理论方面:不少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就业实用技能等内容较少涉及,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学习中,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就业课程体系。在就业实践方面:实践技能教学缺乏,部分高校在该方面流于形式,缺乏深度的校企合作、校社互动,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3 走出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3.1 加强政府宏观规划与指导,全面推进精准服务实践

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通过资源调控可以有效地实现管理目的。如采取灵活的措施,将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所产生的运营成本、劳务支出作为其向社会的公益捐赠,在税前予以抵扣;对企业因使用实习生所产生的收益同样给予税收优惠[5]。提供政策以及科学平台支持,摸索就业精准服务发展模式,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其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和水平,并利用大数据提供精准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搭建沟通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供求双方无缝对接。要求高校开展毕业生资源信息的全面调查,帮助高校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帮助搭建大学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以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制定一系列针对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的相关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确保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持续性、激励性以及可操作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协调。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建立健全精准推送服务机制,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实践。

3.2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精准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的新推动机制。一是营造氛围,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达成“精准就业服务是全社会的责任,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成效取得,需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的共识。二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精准就业服务。坚持政府引导、其他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原则,动员各方出资献智,增强社会责任感,广泛参与。三是落实政策激励机制。对于对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力量及个人予以表扬,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鼓励其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工作。因此,充分发挥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对走出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困境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合力,确保精准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可见,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高校的一种重要办学机制与模式。高校可以到用人单位进行深入调研,与用人单位深入交流并交换意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更加贴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高校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手段,努力构建“精准采集是基础、精准识别是关键、精准指导是途径、精准管理是保障和精准教育是根本”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6]。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为毕业生创造实习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为高校的实践基地提供更为专业的设备及设施,有助于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这都为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3.4 树立自助意识,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良好就业

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助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良好就业。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实用理论的学习,坚决摒弃“等、靠、要”的观念,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积极参加培训,主动参与高校及社会培训,包括实习见习平台的利用,不断提升个人就业能力。第三,掌握就业信息搜集的方法与技巧,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充分利用各省市、各高校就业网站、微信微博等各大平台以及亲朋好友提供的就业相关信息。

4 结语

就业问题,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也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精准服务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协调各利益相关者,整合各方资源为大学生精准就业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社会、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多方联动,共同搭建好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平台,做出实绩,干出成效,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猜你喜欢
相关者毕业生利益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