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下大宗商品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22-03-24 17:59潘青松王芬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品交易校企人才

潘青松,王芬

(宁波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浙江宁波 315175)

大宗商品交易属于商品贸易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交易量大、交易风险高、交易的专业性强等特征,要求从业人员同时具备商贸物流基础、金融交易能力和商品专业知识能力,是一种对人才复合型知识要求较高的行业。因此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经济贸易不断发展,大宗商品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用人缺口不断扩大,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告,全国大约有5.5 万家传统批发市场和近346 万家的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超2 000 万,其中中高层次人才缺口明显,据估计中国大宗商品交易中高层次人才每年缺口达30 万人[1]。

然而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我国对于大宗商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尚不完善,大宗商品产业快速发展和专业人才供给难以适应,这一状况在以大宗商品集散地的江浙地区尤为明显。宁波财经学院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合地方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重要使命,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结合宁波市及浙江省对大宗商品交易发展的前景和需求,于2011年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宗商品交易),该专业在2014年被立项为浙江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2017年获批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2020年立项为浙江省一流专业[2]。

大宗商品交易专业(下称大宗商品系)作为地方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无先例可循,学生教材、师资能力、实验项目、就业平台等都从无到有的开发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已经和大宗商品领域各个类型企业建立较为深入的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一批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具体的合作框架下,大宗商品系和企业从人才需求画像、学生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建设、应用型师资培养、科研和培训合作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合作,有效推进了新专业各项工作的开展,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等多方共赢的效果。

1 校企多次座谈、反复调研,形成企业人才需求画像

大宗商品领域涉及原料采买、加工制造、国际国内贸易、储运物流、金融支持等多个领域,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大宗商品专业需要提供具备不同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在原料采购领域,企业要求人才有较高的外语交流水平,对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有独到认识和见解,能够了解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和交易成本;在加工制造领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对产业链有一定的认识,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洞察力;在国内国际贸易领域,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水平,了解国际贸易常识,具备沟通交流与贸易达成能力,同时了解金融衍生品知识。储运物流企业对人才需求是有较强的物流和仓储知识,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对海运地理有足够的认识[3]。金融支持机构的人才需求是具备大宗商品分析能力,具备宏观经济与国际经济研判能力,具备一定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专业教师团队经过多次调研和座谈,梳理得出了大宗商品人才的核心能力,并形成了大宗商品人才的基础画像:具备一定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具备较强的外语水平,熟悉金融衍生品市场,具备大宗商品价格分析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2011年调研期间,国内衍生品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小型贸易企业主要是通过背对背业务的方式进行风险规避,大型贸易企业则在海外市场进行衍生品操作,而加工企业则是将成本波动传导至成品。由于国内衍生品市场不完善,因此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场外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这些交易中心往往金融化程度较高,在发展初期监管政策未能及时跟进,市场上部分交易者有一定的投机倾向,由于这是一种阶段性现象,因此这一阶段高校需加强学生金融基础知识和金融合规性分析的教育。

2015年,在各地大宗商品市场整顿之后,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各种大宗商品期货品种陆续推出,金融衍生品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加。此时国内小型贸易企业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中小企业对大宗商品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攀升。此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衍生品市场的知识补充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塑造[4]。在培养方向上更加注重大宗商品基本面认知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对产业结构、产业链条的认知,从而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我国经济增速较快,商业基础逻辑不断转变,而学校学习内容跟不上商业市场发展速度,通过多次座谈、反复调研可以更及时了解企业动态,更新企业人才需求画像,从而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2 平衡学生成长与企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化课程体系

企业需求虽然为系部的学生培养指明道路,但是学校办学不仅要考虑企业的人才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需要依据企业需求制定出系部的人才培养目标。于是在综合考虑之后将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于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大宗商品交易实践技能,能够在大宗商品的生产、贸易、流通、投资等企业从事交易操作、信息处理、市场研究、咨询服务、投资分析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专业特色,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自我实现,加入了信息处理能力、咨询服务能力等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专业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能力分层和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以下三层:

(1)以经济学的理论构筑商科基础分析能力,以微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电子商务概论、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在大宗商品流通体系中的基础知识涵养,同时也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商科基础知识,能够应对外部商业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

(2)以大宗商品交易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构筑了大宗商品概论、大宗商品物流、大宗商品交易、大宗商品采购与价格管理、大宗商品投资分析等专业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大宗商品交易流程、盘面技术分析、现货和期货风险管理等专业核心要素,获得大宗商品现货经销、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大宗商品投资等技能,并能在大宗商品交易具体岗位中运用。

(3)以大宗商品实战技能为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构筑了一系列独立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大宗商品物流综合实验、大宗商品金融综合实验、大宗商品交易实战等集中实践课程。同时,每个暑假有专业认知、专业设计调查、专业综合实习,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来支撑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实现。

在教学计划改动和调整方面,秉持基础分析能力课程不调整,专业核心能力谨慎调整,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市场需求进行调节的整体调整原则,有效地平衡了随着市场调整教学计划的动态性和高校教学计划的延续性。在课程教材开发方面,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开发内容和设计实验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整套的大宗商品系列课程,其中《大宗商品概论》《大宗商品物流》《大宗商品采购与价格管理》《大宗商品交易》《大宗商品投资分析》《大宗商品金融》6 门课程教材还获得了省新形态教材立项。

3 校企共创教学、培训共同体,共促实践教学工作发展

大宗商品作为专业开设尚且属于创新,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更是创新中的难点。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环节主要由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践环节和毕业实习三方面构成。学院从合作企业对接、实验室建设和学生订单班实习三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大量对接校外协会与企业,是实践教学实施的必要工作,为此学院与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宁波神化化学品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鹏源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中基宁波股份有限公司、兴业铜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大越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合金仓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达软件有限公司、宁波证券期货业协会、宁波化工协会、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宗商品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备忘录,与部分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和人才订单培养协议。

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重点工作,学院同专门制作大宗商品软件系统的杭州高达软件有限公司、具有大量金融实时数据的国泰安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大宗商品实验室。合作建有大宗商品交易实验室、大宗商品金融实验室、大宗商品物流实验室、大宗商品地理信息中心四个实验室。其中《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大宗商品物流综合实验》的教学软件在国内没有专门的教育版本,院校花巨资投入定制开发,采用企业真实运行的商用软件作为核心模块,目前院校正在对原有实验室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保证实验室软件和硬件系统跟上发展形势。在实验室使用方面,有效对接合作企业新员工培训、企业骨干员工学习、高层次人才研修等,为企业培训提供场地和师资,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从而在更深层次与企业进行了合作[5]。

在大四阶段,根据企业用人、毕业实习和就业需要,校企共同在实习前设立阶段性订单班,与杭州高达软件有限公司、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公司、宁波维科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就业实习与推荐订单班”,利用合作企业自身需要和上下游资源,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共同培养用人企业所需的大宗商品交易、贸易、仓储、物流、电商人才。毕业生输出到大宗商品相关企业实习,在大宗商品领域的相关企业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大宗商品企业甚至慕名前来进校招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实践环节中学生实践参考企业实际运作过程,同时引进企业师资,通过新员工培训、高级研修班等培训手段,将企业利益与学校利益高度绑定,从而使得校企合作由过去的“签协议、招员工”的浅层合作转变为人才培养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加强了校企合作的黏性和可持续性。

4 深入行业研究、产业分析,带动教师应用型水平提升

由于大宗商品的供给具有国际化特征,国际产业资本、产销国政府政策、环境气候变化等都会导致价格发生变动。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中,行情的把握和对产业供需的分析对于企业的盈利至关重要。但是对行业的基本行情分析和对行业未来形势的研究判断需要较为严密的投资分析能力,针对这一情况,一方面推出年度《大宗商品价格分析报告》。另一方面,定期针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投资分析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得合作企业员工形成基本的大宗商品分析逻辑同时在企业战略规划上积极对接,为企业出谋划策、解读国家行业政策动向、解释国际政策和行业环境变化情况。

在研究方面,学校通过定期讲座活动使企业了解国际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促进大宗商品领域专业知识的普及。近年来,学校通过一年一度的高级研修班和每年四次的定期论坛形式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市场动态的及时分析,校企通过共同参与、培训学习等进行了专门的学习,同时通过横向课题、企业案例研究等方式深入研究企业和行业变化情况,在横向课题设计方面,通过降低横向课题经费,融入企业案例研究的方式,达到教师研究与企业负担的平衡[6]。

在应用型水平提升方面,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共同完成企业战略分析和企业转型方案规划等方式,助力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为大宗商品综合型企业、大宗商品企业发展方向转变和风控模式专业化。通过促成天时国际贸易集团与大宗贸易团队建立合作、帮助浙银智森投资公司部PVC 投资风险控制方案设计等实践,使得教师在应用型水平上得到提升,从而使得教师成为同时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高水平教师。

5 校企联动、校友示范,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学校培养工作的重要检验标准,通过大量的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为学生从校园到工作的跨越增加了一个中间台阶。

目前总毕业生中直接从事大宗商品行业的人数约占四分之一,从事与大宗商品相近的外贸、物流等行业的人数超过一半以上。近几年来,金田铜业、上海双元、宁波中基等企业纷纷打破毕业院校歧视,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表示高度认可,在学生中也出现了老带新、传帮带的就业趋势,提升了学生就业整体薪资水平和就业工作认可度。近期的2017 届50 人毕业生中,多人获得金田铜业、中基宁波、维科家纺等知名企业大宗商品岗位的录用通知,毕业生留用就业率再创新高,践行了学校服务地方的重要使命。

通过学生就业进一步夯实了校企合作内容,校友资源的涉入,可更加紧密地维系合作企业与校方之间的关系,也更加方便校企之间围绕人才培训、横向合作等领域开展工作。同时,通过推进校友返校交流等活动,促进校友与在校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让在校学生更加了解大宗商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也使得学生的发展更有质量。

基于此,毕业生对学校培养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就业学生的工作质量和学生对工作的认可度是培养工作的重要反馈指标,在近两年的麦可思调研中,大宗商品系学生对工作的认可度远超学校平均水平,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满意度也高于平均水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为学生专业化的培养打开了新的局面,使得学生在就业工作中更具竞争力,增强了学生的幸福感。

6 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促进与合作共赢,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诉求一般是招聘需求,而教师的需求多为教学和科研课题。如何找到二者的利益共同点十分重要。通过大宗商品系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我们挖掘了企业职工培训、高级人员研修、搭建政企交流平台等双方利益共同点。从而实现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下的特色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商品交易校企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日本二手商品线上交易抢眼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从商品交易的角度探析住宅物业服务市场错位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美国对关系国计民生商品过度投机的法律规制及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