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7)
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健全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对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作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农业高职,涉农高职创业教育通过结合专业特色,打造适应专业特色的教育模式,积累涉农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知识,为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李克强总理说过:“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未来不会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中国迎来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创业热潮。不管是有创业经验的还是没有创业经验的,不管是在职员工还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都开始摩拳擦掌,梦想着在这片如火如荼的创业潮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随着当前人才市场的吸收能力减弱,如何在创业浪潮中,科学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愿,明确目标,强化创业能力与素质是我们高职创业教育的着力点。对于高职学院,特别是涉农专业很多的高职学院,如何结合农业产业与创业教育教学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涉农创业公司达到69家,20家公司融资过亿,其中电商零售企业占最高比例。该领域以易果生鲜、每日优鲜、食行生鲜、卖货郎、汇通达、生鲜传奇等企业为代表,共计24家,占总体比例的34.7%。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对农业类投资发生转变,中国农业股权投资已从传统农业向“互联网农业、科技农业”转变。从投资到农业生产为主,扩展到农民生活和农村建设。农业电商、农业科技、三农金融等新兴农业领域成为主要投资方向,充沛的资金流入必然促使涉农企业更好地发展与壮大。高职学院涉农专业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创业教育知识融合,探寻创办涉农企业的途径。[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以农字打头的高职院校。为发展农业特色专业,我院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做大做强湖南农业职业教育,以服务湖南农业支柱产业,并促进新农村建设。我院对涉农专业学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编制问卷调查了2019届、2020届涉农专业学生,针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限制,人才培养模式僵化,培养方案不完善、不系统,以及学院教学条件有限、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少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我院涉农专业学生创业意识明显不足、涉农企业创业环境不好、给予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资源支持不多、学生创业指导欠缺,具体分析如下。
我院从大一就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8个学时,授课内容很多,学时明显不够,而且课时大多是线下课程,理论为主,游戏为主,没有根据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来系统讲解问题、解决问题。[2]在授课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发现,课堂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讲授法为主,学生明显没兴趣,既不想创业,也不想听,以“打酱油”的应付式学习模式为主。而教材的选用上,国家没有核心规划课程出版,大多采用校本教材或出版社推荐的教材。这些没有社会实践内容、也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对于课程授课极为不利。
创业环境不同于就业环境,需要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需要“国家、学院和企业”的三者联动,我院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前期成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人员也是从招生就业处、教务处、二级学院调入,没有创新创业教学经验,更谈不上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创业。同时缺乏校内项目孵化基地与资助资金,不能调动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目前,高职生大多是00后,00后学生独立性差,等靠意识强。在校期间接触的创业知识有限,大多数也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基本上没有实践创业经验,能在校期间打过工就很不错了。对于社会,00后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经验,而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形势下,很多学生在家等父母想办法,成为了新型啃老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走出门、动起手”,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3]
湖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与鼓励毕业生创业,如:《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株洲创业优惠政策汇编》等。从国家政策上打造高职毕业生创业外部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启动资金渠道,同时社区定点给毕业生提供创业知识培训平台。从2011年起,湖南省总计安排不少于6.8亿元创业基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开办。
除了外部环境提供良好创业扶持和契机,从内部环境上,我院也努力打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我们开拓涉农企业合作新模式,将政府、企业和学院三者衔接起来。[4]2017年,我院联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计划,招收培训学生40人。培养具备农业国际化综合素质的实用人才,打造国家援外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和高端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园里创业教育氛围是做好创业教育的前提。我院成立主抓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创新创业学院,保障创业教育顺利开展。把握住国家、省级、行业内各项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在校园大力宣传利好就业创业政策,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政府和学校对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很大。从“三支一扶”到返乡创业、从服务“三农”到乡村振兴,让学生从乡村建设变化中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迅速,培养学生爱农思想。在创业教育中没有典型人物的带动是不行的,我院将一批优秀创业毕业生树立为模范,请他们返校做演讲,用自己亲身创业经历鼓励学生投身创业中。[5]
同时我们以赛促教,举办校内“互联网+”“挑战杯”“黄炎培”等创业竞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并提升能力,把创业当作未来的一种可行的实践之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驱动者,好的师资队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一线教师都是半路转行来做创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工作,有一些是辅导员,有一些是招生就业处行政人员。这些教师实践能力大多很缺乏,自己都没开办过企业,对于创业,大多数老师也是一知半解,理论指导还行,实践指导就有短板。“走出去”是当前创业基础课程授课老师的第一步,走向企业、走向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企业与老师的学习交流,把老师放在创业一线企业锻炼学习。同时,减少创业基础课程老师的理论授课时间,鼓励单个老师或教师团队去开办企业,注册公司。这样才能丰富老师的创业知识和提升创业能力。
1.我院结合了校内外资源,加强了实训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和开发,将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引进优质创业导师担任课程兼职教师,专门制定了实践课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使实践教学更优质和规范。[6]
2.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学生会、团委为依托,增强创业氛围和荣誉感,组建团队,运用专业优势,入住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好的创业机会和平台。以湖南省农业类技能比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农业”创业大赛和农业学科技能力比赛。同时结合涉农高职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和企业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