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域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修辞探究

2022-03-24 04:57李建平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汉译目的论译者

李建平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长治 046000)

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后,看电影成为大家闲暇之余首选的精神消遣方式之一。世界文化共享使得人们既能享受到国内国语电影又能观看到国外英文电影。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了解一部英文电影往往是从该部影片的汉译电影片名开始的。因此,一个精准美妙的汉译电影片名非常必要。本文以美国电影协会(AFI)《美国电影学院百年百佳影片(十周年版)》(以下简称《百年百佳影片》)的汉译片名为例,以经典的汉斯·弗米尔翻译目的论为视角,探析运用修辞可以使汉译片名变得更加准确和吸引人。

一、汉译电影片名的制约性及其功能

(一)汉译电影片名的制约性

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和窗口,观众通常需要通过这个窗口来预测影片中的一切。因其文本类型的特殊性,它往往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一是需短小精悍。心理学上的瞬时记忆理论表明,人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记住的信息单位仅为7±2个。因此,七字左右的片名更便于观众瞬时记忆。《百年百佳影片》的汉译电影片名,七字以下的99部,七字以上的仅1部。二是需引人注目。如BonnieandClyde没有被直接音译为《邦尼与克莱德》,而是结合影片内容创译为《雌雄大盗》,因为这样的片名才更容易吸引中国观众眼球。三是通常为四字词语。在《百年百佳影片》中,仅四字词语的汉译电影片名就占比44%,如TheWizardofOz《绿野仙踪》,SomeLikeItHot《热情如火》等。四是通常为名词或名词短语。在《百年百佳影片》中,名词和名词短语的汉译电影片名占比高达82%,如,Chinatown《唐人街》,Psycho《惊魂记》,RagingBull《蛮牛》等,其他为少量的介词短语、动词短语、短句等。

(二)汉译电影片名的功能

众所周知,汉译电影片名是了解一部英文电影的最佳窗口。经大量查阅前人资料,笔者发现,学界普遍认为一个好的影片片名应具备以下四个功能:一是信息功能。汉译电影片名是译者在认真观看并深刻领悟影片的基础之上的译作。可以说,它是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阅读片名观众能够预测影片的主题、类型、题材、事件等主要内容,因此,信息功能是影片的基本功能,也是首要功能。二是文化功能。文化功能指影片片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一部影片往往会包含很多文化信息,如异国风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通过了解异国他乡的文化,不仅达到了更好的理解影片的目的,而且拓宽了中国观众的眼界和见识。三是美学功能。从古到今,无论是支谦的“文质说”,严复老先生的“信达雅”,林语堂的“美学论”,朱光潜的“艺术论”,还是许渊冲的“三美原则”等都强调审美价值的重要性[1]。在带有商业广告性质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美学功能更是不可或缺,这就需要译者在忠实英文影片内容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汉语语言优势,来回推敲,选择恰当美妙的文字迎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期待,从而激发中国观众的观影兴趣。美学功能是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高级境界。四是商业功能。由于电影具有商业艺术品的性质,因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不得不考虑其票房收入。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前来影院观看,汉译后的电影片名应是一个能激起观众好奇心和强烈观影欲望的片名,以获得电影商业价值上的成功。商业功能为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因汉译电影片名的局限性和优秀汉译电影片名的特点,传统仅注重语言形式对等的静态翻译理论很显然已不能适应这个新的需求,注重译文功能与目的的目的论为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是于20世纪70年代末由德国著名翻译学者汉斯·弗米尔提出[2],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虽然陈旧,但是非常经典,几乎是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倍受各国学者的追捧。目的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因此翻译就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翻译是一种将源语按某种预期目的译为目的语的交际活动。目的论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是“目的”,另一个是“受众”。翻译目的有多种,如原文作者的目的、翻译活动发起者的目的、译者的目的、译文的预期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译文的预期目的,即翻译活动发起者在脑中预想经过译者翻译之后对译入语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受众,指译入语文本的阅读者,亦称读者,他们有自己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以及对译文的期待和自己的交际目的。每篇译文都有自己的交际目的,也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可以说,翻译是在目的语情境中为某种交际目的和某些特定受众而生产的语篇[3]。

目的论有三大原则:一是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指此次翻译活动的译者应按照译文所产生的预期交际目的及受众对译文的期待目的进行翻译的原则,目的原则是译者首要遵循的原则,即是三原则当中的第一原则。因此,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译者和翻译活动的发起者应首先确定翻译目的,然后再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灵活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主观能动的翻译。二是连贯原则。连贯原则主要指译文的行文必须通顺连贯,易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即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而不是带有严重的翻译腔或翻译体的译文造成读者晦涩难懂,一头雾水。三是忠实原则。忠实原则指的是译文和原文之间存在的“一致”关系,即译文应当与原文保持一致,但一致的具体程度应由翻译目的决定。换言之,连贯原则仅指的是译文内部语言问题,而忠实原则指译文和原文两者之间的语言转换问题。

目的论认为,三原则之间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但当它们发生冲突时,低级原则要服从高级原则,即忠实原则应服从于连贯原则,连贯原则要服从于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永远都是第一原则。判断译文质量的好坏标准并非译文是否与原文“等值”,而是译文能否充分实现预定的翻译目的[4],但其“充分性”由预定的翻译目的决定。

对于英文电影片名汉译这一翻译活动来说,其翻译目的就是在准确传递影片主要内容和文化信息的基础上,在汉语言中选用准确恰当的语言修辞将汉译电影片名译文变得更加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标准,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前往影院观影,提高其票房的商业价值。其受众为受过一定教育,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感兴趣的中国人士。在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过程中,就要从以上翻译目的和中国受众的预期目的出发,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结合汉语修辞,译出中国观众喜爱的、有吸引力的汉译片名,以期通过唯美的电影片名吸引更多的观众前往影院观影。

三、目的论视域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修辞运用案例分析

当代学者刘嘉在《文学翻译中的变异空间及其修辞意涵》一文中指出,修辞是指在既定的材料上为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使用的写作手法[5]。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任何一种能达到吸引观众前去影院观影的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都是可取的,而不必拘泥于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形式上是否对等。这样,目的论为译文脱离原文语言形式进而采用别具一格的译文提供了极大的权限和空间[6],也为翻译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为吸引更多潜在的中国观众进入影院观影,译者就要结合优秀电影片名的特点以及中国观众对汉译电影片名的审美期待,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对英文电影片名进行汉译,以提高其语言表达效果,实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翻译目的,最终达到其商业价值。下面将以部分《百年百佳影片》的汉译片名为例,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阐述片名汉译时使用频次较高的四字格、古诗词、象征、韵脚四种修辞方法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运用的重要性。

(一)四字格的使用

四字格指由四个音节组成的词或短语,既包括既有成语和固定短语,又包括自由词语和自由短语,具有结构工整、音律优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等特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四字格词语深受广大中国朋友的喜爱。下面将结合经典四字格的汉译电影片名《乱世佳人》进行探析阐述。

众所周知,GoneWiththeWind有两个译名:《飘》和《乱世佳人》。如果不考虑翻译目的和中国受众,选用了一个字的《飘》的话,对于一个不了解美国历史也没有看过世界文学名著《飘》的中国观众来说,会是丈二和尚摸不住头脑,根本无从得知电影主题。然而根据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将其译为《乱世佳人》,效果则大不相同。前两个字“乱世”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后两个字“佳人”又点明了故事描述的主人公——一位高贵、漂亮的千金丽人。“乱世佳人”这个四字结构,将恢宏跌宕的历史背景与高贵纤弱的美丽佳人巧妙地形成了极具画面感的影片片名。即便是一位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中国观众也会猜想:在那样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这位纤纤女子是怎样凸显出来的?是什么力量驱使她在兵荒马乱中抛头露面的?“乱”与“佳”二字形成的强烈而又鲜明的对比,又给中国观众留下深深悬念:影片中的女子该“好”到何种程度才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佳人”呢?这时,中国观众便有一种迫不及待步入影院一看究竟的冲动,实现吸引中国观众前去观影的目的。另外,“乱世佳人”这四个字,读起来也抑扬顿挫、平仄有序、朗朗上口,又能实现连贯原则。这样,四字格及对比的修辞手法,使这个汉译电影片名美不胜收,给人一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感觉。

运用四字格进行汉译的电影片名不胜枚举。如:CitizenKane《公民凯恩》,SingingintheRain《万花嬉春》,TheSoundofMusic《音乐之声》,TheThirdMan《黑狱亡魂》,TheBridgeontheRiverKwai《桂河大桥》,其实,这些电影还有别的汉译电影片名,但在中国观众心中,好像只知道这些四字格的译名。显然,四字格的翻译更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四”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代表四方、四季,被《周易》视为具有极佳的风水。中国许多古典书籍如《诗经》《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甚至幼童启蒙书《百家姓》《千字文》等都大量使用四字句,这不仅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其朗朗上口的韵律又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表明中国人对四字词语可谓“情有独钟”。通过对比发现,四字格的译名紧扣汉译电影片名的特点,不仅传递出电影的主要内容和文化信息,而且使得汉译电影片名结构紧凑、意义凝练,表意丰富。它们虽然没有在语言结构上忠实于源语片名,但在内容上完全忠实于英文电影内容,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吸引中国观众前去影院观影的目的,有助于电影商业价值的实现。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汉译电影片名的四大功能能都得以实现。

(二)古诗词的引用

引用古诗词是指译者在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直接借用或化用古诗词中的某句诗词作为汉译电影片名。

Lolita曾被两次搬上荧屏,第一次沿用了原著小说《洛丽塔》的音译片名,观众反响平平;第二次用《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译名时,中国观众个个拍手叫好,直呼是“神翻译”。

该诗句出自北宋大词人苏轼笔下,“十八新娘八十郎,白发苍苍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讲述的是好友张先在80岁高龄时娶了一位与己年龄悬殊的小女子为妻,与影片中年长的大学教授和仍在豆蔻年华的洛丽塔的不伦恋情有异曲同工之处。“梨花”指代年事已高的老人,“海棠”指代粉嫩的少女。译者巧用最后一句古诗词“一树梨花压海棠”,结构简短,吸人眼球,将影片中“老牛吃嫩草”的剧情一展无遗,内容上完全忠实于源语影片,相比音译版的《洛丽塔》,实属妙笔。

引用古诗词的汉译电影片名举不胜举。如,Mr.Holland’sOpus《春风化雨》,出自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涉及中西变化,便是由西学东渐转为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而古诗词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重要文明成果,具有超越时空的精神魅力。它用凝练的语言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变化、意识形态等,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从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拓展人的精神疆域,因此引用了古诗词的汉译电影片名,就是换了一种方式讲出了中国故事。

引用了古诗词的汉译电影片名,虽然有的在语言形式上没有忠实于英文电影,但在表意上百分百忠实于英文电影的剧情内容。由于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观众读来非常通顺流畅,毫无翻译腔的存在,实现连贯原则毋庸置疑,与此同时,该类汉译电影片名极具吸引力,还能达到吸引中国观众前去影院买票观影的目的,很好地实现目的原则。至此,目的论三大原则均已实现。在实现了三原则的基础上,汉译电影片名的四大功能,尤其是审美功能和商业功能便得以极好地实现。

(三)象征的运用

象征就是指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思想和情感。如AllaboutEve,若不考虑“中国受众”这一要素的话,一定会直译为“关于伊芙”“关于爱娃”等,这样的汉译电影片名简直会让中国观众不知所云。在目的论目的原则的指导下,选用“彗星”两字简直太妙了。彗星,因其在太阳的照耀辐射下,会分解出“尾巴”形状的气体,像极了扫帚,因此中国百姓更加熟悉“扫帚星”这个名字,但在民间有晦气倒霉之意。将其放入汉译电影片名之中,便含有贬义和骂人之意。若随便选用词汇如“流星”的话,也不合适。因为它有“逝去”之意,与影片内容不符。因此,选用象征演艺圈稍纵即逝残酷无情的更新迭代的“彗星”再与俗语“美人”搭配,便将电影主题展露了出来,中国观众一看汉译电影片名《彗星美人》便来了观影兴趣。

再如AmericanBeauty,通过查阅《美国传统字典》可知,它为一种花大叶长呈紫红色的玫瑰花,象征了美丽而神圣的爱情,因此台湾译名《美国心·玫瑰情》得到了更多中国观众的认可。LegallyBlonde《律政俏佳人》,其中blonde原意为“金发”,象征了“金发碧眼”的西方美女,正好符合中国观众对西方女性的审美认知。

以上所列举的汉译电影片名在运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后,虽然有的不能忠实于源语文本,但却达到了吸引中国观众对影片产生注意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这些汉译电影片名受到了中国观众的一致喜爱,唯美的片名能轻易吸引到观众,也就能轻松实现其终级目标——商业功能。

(四)韵脚的使用

使用韵脚,是指将韵母或声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的固定地方,读起来会十分顺口悦耳。对于汉译电影片名来说,就是将互相谐音的韵母和声母放在汉译电影片名中固定的地方。译者要充分利用译入语的语言优势,迎合观众的审美期待。如,MissionImpossible,原意为“不可能的任务情报署”,通过观看影片得知,该情报署特工从事的谍报工作是,让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提供情报信息,名副其实的“谍务工作”,而当时大家观看的又都是碟片,译者巧妙地把尾韵(ie)放在了影片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译为了《碟中谍》,这样,韵脚的使用使汉译电影片名成为了该部影片的一大亮点,为最终大获成功助了一臂之力。这样的汉译电影片名既紧扣影片主题,又顺口悦耳、韵味十足,中国观众个个拍手称妙,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均得以较好地体现。

再如,TheGreatWaltz,将押头韵(c和ch)的“翠”和“春”放在片名的第一和第三个字,译作《翠堤春晓》,AsGoodAsItGets在片名的第一和第三个字上使用了尾韵(in),译作《尽善尽美》。

大量例子证明,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韵脚的运用使得汉译电影片名更具节奏感和音乐美感,读来有种余音缭绕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前去观影,能够很好地实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目的。这样,汉译电影片名在传递了影片的基本信息和文化信息后,更容易实现其美学功能和商业功能。

目的论指出,当忠实原则与连贯原则发生冲突时,要舍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服从译文内语句的通顺连贯;当连贯原则与目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就要舍弃译文内语句连贯,服从于译文的目的。目的原则是译者翻译时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高原则。为使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变得美轮美奂,更有吸引力,最终实现吸引潜在观众前往影院观影提升其商业价值的目的,译者往往得放弃译文与原文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对等,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较为典型的四字格、古诗词、象征、韵脚等。这样的处理不仅保证了汉译电影片名语内的连贯,而且能取得极好的效果。值得提出的是,汉译电影片名虽然在语言结构形式上没有忠实于英文电影片名,但在影片剧情内容上做到了绝对的“忠实”。翻译最高境界“信达雅”均得以实现。

四、结语

作为翻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翻译理论,翻译目的论与传统翻译理论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的翻译理论通常为自下而上型,而翻译目的论通常为自上而下型,翻译目的论更加强调译文的目的性和跨文化性[7]。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并没有仅仅关注两种不同语言在语言形式方面的对等,而是更多关注了译文能否实现翻译活动提出来的“翻译目的”,即译文读者能否取得和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或两种语言能否取得“最切近的自然对等”,让读者产生某种形式的反应[8]。

奈达(Nida)指出,“文化比语言更重要,语言只有在文化大背景下才有意义”。为更好地实现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翻译目的,首先,译者要在反复观看影片内容的基础上,清楚表达源语片名所表达的剧情内容,即首先实现影片的基本的功能——信息功能和文化功能。其次,汉语文本之美重在语言修辞。译者要从汉语受众的语言审美期待出发,注重修辞在汉译电影片名中的运用,进而实现影片的高级功能——审美功能和商业功能。所举例子中,有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使用了一种修辞,有的使用了两种甚至多种修辞。可以说,美国的百部百佳电影,部分片名也正是因为修辞在其中准确恰当的运用,才使得它们美到无以言表。

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读者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要求和审美越来越高,不仅希望汉译电影片名里能准确包含源语影片的剧情内容,更希望其美轮美奂。可见,对于一名新时期优秀译者来说,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转换只是一种基本能力,让译制品变得美益求美,为更多的目的语观众高度接受,才是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汉译目的论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新疆外宣英译特色探究——以目的论为视角
适应与选择:俄语“关于”类复合式标题汉译模式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