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爱红
(晋中学院图书馆,山西 晋中 030619)
新冠病毒在2019 年底一经发现,就以惊人的速度肆虐全球,并一直延续至今,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在此形势之下,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被取代,线上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那么,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为师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服务教学、科研、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状态下,高校作为人口密集区,处于较为单一的管理模式,广大师生外出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参加社会实践、获取课堂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在封闭半封闭状态下,更加凸显出图书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疫情状态下,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会进一步加强。在封控条件下,师生在校时间增加,线上教学、科研成为主流,图书馆不仅要加强对传统线下服务的管理,而且要增强线上信息资源建设,在“抗疫”“防疫”的同时,安全、及时、准确地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师生获得所需要的科研材料和信息资源,为广大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其次,疫情状态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精神文明建设的平台作用会进一步加强。高校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大学时期也是年轻人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疫情状态下,师生缺乏外出实践活动的机会,而且容易处于高压、紧张的精神状态,图书馆除基本的服务职能外,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广大师生对校园生活的认同感,增强其强烈的文化自信、学术自信、人格自信。
首先,新冠病毒在物品上有存活时间,图书馆书籍、设备都可能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媒介。据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机构研究,图书馆书籍、设备可能停留病毒的时间长达5~8 天[2],这对高校图书馆的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其次,图书馆作为封闭场所,空气流通不畅,而新冠病毒是主要依靠空气传播的病毒,在封闭空间内短时间即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尽管疫情期间各大图书馆都实施了封馆、限流等管控手段,但仍然不能忽视部分人员接触导致的病毒传播隐患。
疫情造成的图书馆服务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方面图书馆服务从常态化稳定服务,变更为间歇性但具有高时效的甚至多元化的服务(包含抗疫服务);另一方面图书馆服务从传统的线下服务,变更为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服务,更多地需要采用电子资源检索、VPN 设置登录、馆藏资源数字化等技术手段提供服务。然而,各大高校图书馆本就存在平台维护不当、信息服务滞后、资源配置不及时或访问受阻[3]等问题,在疫情状态下,这些问题会更加严重。此外,由于版权、资金、技术等原因造成的馆藏数字资源缺乏、使用效率低下、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4],也将无法满足线上模式下师生科研、教学的基本需求。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疫情状态下高校图书馆限流、闭馆,取消了读书会、讲座、展览等活动[5],使得读者服务工作内容更加单调。虽然很多高校图书馆试行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广方式,但推送内容大多限于通知、公告等,推广能力明显不足。
面对上述影响,疫情状态下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增强读者服务工作迫在眉睫。
首先,除常态化的封馆、限流、入馆查验健康码等管控措施外,还应该高度重视图书馆消毒工作,消毒范围涉及可能遭病原体污染的书籍、办公用品、设备、环境等。其次,应重视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包括将防疫知识、应急措施、健康阅读习惯等加入读者手册和馆内宣传标语,也可以采用新媒体的方式推广。另外,高校图书馆应制定预警机制、消息报送机制、紧急处理机制等新冠疫情应急措施,组织图书馆馆员和师生代表或志愿者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实际问题发生时的管控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各高校电子资源购置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各高校电子资源建设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电子资源不足的院校,在疫情状态下如何进行资源建设,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电子资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工作难题。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自行转化。通过人工录入、扫描和数码拍照把现有的馆藏资源电子化。二是购买电子资源。从出版商那里购买现成的电子资源,比如购买数据库等。三是利用公共网络资源。主动与各大学习平台、当地公共图书馆等沟通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子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共享馆藏资源,扩大可供读者访问的电子资源范围。对电子资源的远程访问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增加反向代理技术、Shibboleth 中间件认证系统、CARSI 认证或者通过Oauth 协议提供WEBVPH 服务[6],最大程度拓展可访问的数据库资源,并确保在线传输和接入的稳定性。
特殊时期更需要图书馆馆员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每位馆员应通过图书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信息,向广大读者推送有价值的资源、推广有效阅读方法。高校图书馆应开通志愿者服务渠道,使每一个馆员都成为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志愿者和知心朋友,让数据跑路、信息上门、服务到家,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助力奔跑。
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的具体实现方式[7]有:首先,通过嵌入用户在线交互(例如在资源访问界面、菜单采用工具条等)方式嵌入信息检索关键词、外部资源、搜索引擎链接等。其次,将信息素养的培训内容嵌入通识教育或在线课程,提高广大读者获得情报信息的能力和敏锐度,从而增强其利用电子资源的能力。例如进行检索词和检索方式、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系统(MIS)、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再次,将信息素养服务嵌入手机或移动端。例如将VPN 登录界面、在线教培系统等开发为APP 或小程序,甚至实现讲座、课程、活动周边等信息的新媒体推广与推送。
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应提升图书馆馆员线上服务的基本技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嵌入式的服务。例如掌握VPN 的使用与维护的基本知识、微信公众号或电子公告栏维护的基本技能、电子资源分类与检索技能,甚至还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新技术发展趋势常识(例如元宇宙图书馆、馆藏资源的NFT 化等等)。
在疫情期间高校图书馆馆员向读者提供个性化、嵌入式的全程跟踪服务,让“宅家”的师生也能实现馆藏资源的检索、访问、下载(借阅)、归还(线下),从而畅享馆藏电子资源。除将图书馆服务资源(信息素养教育)嵌入教学中外,还可以将图书馆服务嵌入科研活动中,为科研项目立项、选题、申报、研究、评价提供全流程的知识支持。图书馆馆员还应该依据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支持,包括对VPN 疑难故障的维护与修复、特殊检索支持、通过微信公众服务号答疑微信群,建立沟通渠道、根据不同学科或热门主题开发嵌入式的检索插件、提供无接触借阅和归还服务等等。
读者服务的内容创新必须建立在图书馆馆员对业内动态充分了解、学习的基础上,除了各大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前沿动态外,一些国内外大型图书馆已经开展尝试,这尤其需要引起关注,例如国家图书馆的IP 运营、国外私人图书馆的空间共享尝试等。图书馆情报学方面的前沿动态也需要掌握,例如读者行为画像、自然语义分析、大数据处理、个人信息保护等。在了解前沿动态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可以进行服务内容的创新工作:
首先,开展线上活动,包括线上阅读竞赛、知识问答、辩论赛、特色馆藏展等。例如,在疫情期间开展“抗疫有我,共享书香”“图书馆——我的精神家园”等读书活动。活动可以采取阅读数量比赛、读后感征文等形式,同时也可以结合图书馆新媒体的运营开展。例如太原市图书馆就发起过“‘战疫’不孤‘读’”读者证抖音视频爱心传递活动,播放量达到80 余万次[8]。
其次,推广图书馆自有IP。在闭馆期间应继续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可以采取推出电子读者卡、“特殊馆藏周边”、“图书馆NFT”等产品,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图书馆IP 与师生校园生活相结合,鼓励广大师生拥抱新的技术、尊重原创知识产权,增强师生对本校图书馆地标文化的归属感和参与感,缓解师生在封控环境下的紧张情绪,增加对校园生活的认同感。
第三,基于VR 技术拓展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利用VR 技术建设的数字电子阅览室可以给师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这种经过VR 技术处理的图书馆各种图文、视频、音频、课件、电子图书、动画等电子资源,用户接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还可以开发VR教师功能,支持教师课程的远程管理。在VR 云平台上,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无论是VR 图书馆,还是基于VR 图书馆功能的VR 教学系统,都可以针对历史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改进用户需求,为师生用户画像,提供更定制化的读者服务。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图书馆已从被动式服务向积极主动服务转换,工作重心也由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图书馆的转型必然要求图书馆的管理、服务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是疫情状态下,读者要求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广大图书馆人必须加强学习,强化自身素质,把自己培育成为知识型的馆员,以尽快适应转型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