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幼儿园 王海英
幼儿阶段的教育,注重对幼儿的启发,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幼儿园大班时期为幼儿建立良好的思想启蒙,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是天性,作为幼儿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幼儿天性,从幼儿的兴趣角度出发,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加以引导,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提高幼儿艺术修养,做好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研究调查表明,音乐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丰富幼儿思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充分地利用幼儿爱玩儿的心理,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不仅可以实现幼儿艺术性启蒙,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认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创作思维能力。教师在带领幼儿学习音乐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聆听音乐节奏,分析歌词内容及其演奏风格引导幼儿展开想象,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目标有效地组织音乐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音乐活动的作用,利用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及综合能力。
大班幼儿时期是学龄前开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快,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学习能力。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幼儿的音乐启蒙。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安抚幼儿的内心。当幼儿听到优美的音乐旋律,在音乐的感知下结合自己的理解不由自主翩翩起舞,不仅锻炼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还锻炼了幼儿手脚协调能力,增加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对音乐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要想提高音乐教育的教学效率,就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有效地利用音乐活动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可以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品格。幼儿由于年龄小,对学科专注力不足,很难把心思放在一件事情上。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幼儿探索心理开展教学活动。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勇敢地参与进来,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如此,有利于加强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品格。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幼儿教育要充分发挥启蒙作用,引导幼儿突破思维限制,加强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对幼儿来说,组织音乐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在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笔者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体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为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幼儿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环境氛围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十分突出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营造一个相对轻松、自主的活动环境。幼儿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作为教师不要固化幼儿的思想,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有些幼儿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自编自唱的时候,教师不应该急于否定。要学会和幼儿沟通交流,询问幼儿为何突然间有此想法,必要的时候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给幼儿营造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在自由的唱跳中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热情。在开展音乐活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例如,在进行创作音乐活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幼儿根据音乐创作主题“秋天”发挥想象进行音乐创作。引导幼儿思考:“秋天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的幼儿说:“由于秋天叶子落在了地上,脚踩上去有沙沙作响的声音,因此秋天的声音是沙沙的。”还有的小朋友说:“秋天果实都成熟了,农民伯伯在地里乐呵呵的,开开心心地把果实拿回家,所以秋天的声音是乐呵呵的。”根据幼儿的创作思维,按照幼儿的个人喜好选择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以自编自唱、自演的形式为大家演唱“小树叶”,有些勇敢的幼儿,通过观察秋天树枝及其树叶的运动状态,为歌曲编创了舞蹈,这样以幼儿为中心的音乐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感受生活,还提高了幼儿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
对幼儿来说,唱唱、跳跳这些节奏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十分受欢迎,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阶段学习能力强,好奇心强,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学习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大班音乐活动,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水平。
1.组织节奏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力
对学龄前的幼儿,有节奏的音乐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以培养大班幼儿的思维创造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乐器的选择,尽量选取一些节奏感强好控制的乐器。让幼儿在吹吹打打中,掌握音乐节奏规律,根据自己的表演曲目进行音乐创作,提高音乐的创作力和演出的表现力。在对幼儿进行节奏练习的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使用乐器的方法,还要引导幼儿如何掌握并控制音乐节奏。例如,在进行《工农兵联合起来》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幼儿节奏变换的方法,让幼儿加以实践动手操作,反复练习,找到节奏变化的规律,在练习中获得学习音乐的乐趣。
2.在歌唱过程中,激发大班幼儿的求异思维
学龄前的幼儿思维变化快,思想较为简单,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固化了思想。因此,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在教育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幼儿思维贯彻到音乐活动中,解放幼儿的固化思想,让幼儿尽量减少模仿他人。部分幼儿教师,在幼儿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帮忙,有的时候让幼儿模仿学习,长此以往,幼儿习惯模仿教师和同伴,这对提高幼儿的思维创造性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大班幼儿的求异思维,对幼儿的大胆创新,与众不同的歌唱方式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勇敢地发挥想象力,大胆地用思维创作自己喜欢的歌曲,提高综合能力。
3.组织歌曲仿编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
唱歌是音乐教育的基础,简单的歌词,轻快的节奏很容易被幼儿理解掌握。为了丰富幼儿的学习音乐内容,可以有效地组织开展歌曲仿编活动,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歌曲仿编活动,就是针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歌词的改编,例如,在教育幼儿《数鸭子》这一歌曲中,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填充新歌词,并用原来的歌曲节奏演唱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音乐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语文知识能力,充分调动起幼儿学习音乐艺术与语文知识的积极性。
4.利用音乐游戏,丰富教学内容
爱玩游戏是学龄前儿童的天性,作为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有效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丰富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在进行音乐游戏设计的过程中要贴近生活,选取幼儿好理解的游戏主题。例如,开展“洗手帕”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进行艺术创作。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观察洗手帕的过程,融入音乐元素进行表达。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感官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幼儿个人品质的发展。
在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造时,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幼儿融入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构思编创,减少使用“对错”等判断性语言对幼儿进行活动评价。要积极肯定幼儿的创作,并加以纠正。例如,“你这首歌曲节奏控制得很好,动作编创也特别棒,但是歌词的编创还不是很完美,你能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创编唱歌曲,做到最好吗?”这样鼓励加建议性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改正错误的热情。为了让幼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就要建立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鼓励幼儿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探究音乐中发现美、创造美、感受美,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鼓励性评价机制在音乐活动中的应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为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在学龄前大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能机械式地教育幼儿模仿唱歌,这样是毫无意义的。用模仿的方式进行歌曲的演唱,幼儿的歌声中没有灵魂,缺少音乐的渲染力。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歌曲的描述引起幼儿的思考,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音乐赏析的活动中,教师在播放音乐后,让幼儿谈一谈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这样既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幼儿发动脑筋,开发创造性思维。
2.利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利用情景教学法,根据音乐活动设置活动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进行《大鹿》音乐剧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选取小朋友扮演小白兔、大鹿和猎人。通过情景的设定让幼儿融入角色中,通过音乐旋律和肢体语言表达小白兔遇见猎人的紧张心理和成功逃脱的快乐。让幼儿以自己为主角,展开想象进行角色的演绎,在游戏中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全面提高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
在班级可以设立公共的图谱区角,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想象力,根据不同的声音材料展开不同的创造。鼓励幼儿自我探究,自己动手运用图谱取角的打击乐器以及吹奏乐器到进行歌曲的编创,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班级公共的图谱区角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打击乐器,还可以让他们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动手制作乐器,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加以加工,例如,玻璃、皮筋、勺子等,作为乐器的主要工具。这样班级公共图谱区角的建立,可以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营造自由舒适的音乐活动氛围,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很多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对幼儿对与错的评判,让幼儿尽量去模仿语气,掌握节奏,使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形式化的音乐活动教学方式,并不能起到“寓教于乐”促进音乐教学意义。相反很多幼儿由于胆子小,羞于表达,又害怕说错,因此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抵触的心理,无法活跃课堂气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不要抑制幼儿的想法,要积极地鼓励幼儿,引导幼儿,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创造空间,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活动的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幼儿教育要发挥启蒙作用,要将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因此在音乐教育的音乐活动课堂上,教师要始终保持着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幼儿教师在活动中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幼儿创新性思维,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演。减少在课堂上对幼儿的控制,减少对幼儿的束缚,锻炼幼儿的主动意识,让幼儿主动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思想和行为都有所不同,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活动表现,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不同的幼儿性格不一样,在音乐活动中呈现出来的性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幼儿热情开朗在活动中始终占主导地位,而有的幼儿性格比较腼腆,容易害羞,不爱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幼儿个性较强,好胜心也比较强,在活动中容易产生情绪波动。作为幼儿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加以引导,尊重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今后上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幼儿教师,从幼儿的兴趣角度出发,有效地开展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培养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利用音乐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发挥自己的想象,进一步实现美育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