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二幼儿园 马 霞
随着区域活动逐渐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幼儿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美工区活动已成了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农村乡土材料应用于美工区活动中,能使幼儿通过手和脑来感受与体会乡土材料的美,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使他们的认知和经验获得发展。然而,在乡土材料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有部分幼儿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乡土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中的应用效果,促使幼儿各项能力获得更好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一项重要议题。
当前部分幼儿园在美工区应用乡土材料时,习惯将乡土材料作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把乡土材料当作装饰品而非幼儿的美工材料,因此在材料选择过程中,往往会更注重材料的外表是否美观好看,而非材料是否实用。这种观念的误区会导致美工区被乡土材料布置得很浮夸,如利用瓜果布置出一个小菜园等,但实际上环境却不适宜幼儿进行美工活动,影响了美工区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还有部分幼儿园在选择材料时目的不够明确。例如,许多教师都会在美工区放置树叶,但却不明白放置树叶的理由,没有明确树叶对于幼儿美工活动展开的作用等,不利于发挥乡土材料在美工区活动中的最大作用。
美工区中选择何种乡土材料,应由美工区活动的主题来决定。然而当前部分幼儿园出于预算限制或其他理由,随意地选择乡土材料。例如当活动主题是“认识季节变化”时,材料只有鹅卵石和树枝等无法体现季节变化的材料,使活动主题失去意义。如此乡土材料与活动主题割裂,会影响美工活动教育功能的发挥。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美工区内乡土材料更新频率很低,部分教师觉得更换材料和重新布置美工区特别麻烦,有时一个季度或一个学期才对材料的种类进行更新。乡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决定它会受自然影响,低频率的更新不利于向幼儿展示乡土材料的季节特性,难以发挥材料的教育价值。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对周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年龄,通过探索美工区的乡土材料能使他们的认知经验获得增长。但当下部分幼儿园在美工区活动中,对乡土材料的选择往往存在“一步到位”的错误思想,导致美工区的乡土材料种类单一,幼儿的选择少,逐渐失去对乡土材料探究的欲望。此外,在美工活动开展时,玩法也比较单一。部分教师出于省事或“照顾”幼儿能力的想法,将美工活动形式局限于拼贴、绘画上,只更换美工材料,而不改变活动形式。这不但使乡土材料的特性无法获得发挥,也会降低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不利于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美工区活动主体是幼儿,但目前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忽视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在乡土材料的选择上,很多教师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而非幼儿的喜好来进行选择,如喜欢选择一些不会弄脏幼儿双手、或收拾起来比较方便的乡土材料。另一方面,在开展美工活动、处理乡土材料的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时,部分教师为了追求作品的效果,并不会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试错,而是直接上手帮幼儿处理好,甚至直接帮幼儿完成作品。这些忽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行为都严重影响了乡土材料在美工活动中的价值发挥,幼儿在美工活动中难以获得成长。
在幼儿园美工区中应用乡土材料开展活动时,应针对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和生理特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乡土材料,有层次地开展美工区活动。3~4岁的幼儿手部力量尚未得到发展、灵活性较差,对材料的使用一般以抓取为主。针对幼儿的这一特征,在选择小班美工区的材料时,应选择一些体积大、手感好、重量轻的材料供他们使用。如可选择木块、树叶、松果、圆润的鹅卵石等乡土材料投放于小班美工区中。4~5岁的幼儿手部力量已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能进行一些如摆放、排练、拼搭的简单操作。因此在确定中班美工区的材料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方便进行简单创作的乡土材料,如沙子、树枝、黏土、棉花等,通过引导的方式让中班幼儿尝试对材料进行创作。随着生理发展和身体成长,5~6岁的幼儿手部变得更有力量且更灵巧,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能对材料进行一些细致的操作,并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工作品。因此在大班的美工区,可选择一些需要精心操作的乡土材料,如各种颜色的豆子或谷类;或选用一些具有拓展性的材料,如可供绘画、拼贴的树叶和鹅卵石等。总之,幼儿园的美工区在选择乡土材料时应具有层次性,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最近发展要求的乡土材料,供幼儿开展美工活动。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集中时间短,且易被分散的特点,若在美工区放置过多的乡土材料,不仅会让幼儿不知该如何选择材料开展活动,还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降低美工活动的效果。因此,选择乡土材料时除了需要考虑幼儿年龄的层次性外,还需依据美工区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挑选。例如,教师可根据美工活动的类型来合理选用材料。当确定本周美工区主要进行拼贴活动后,教师可在区域内放置2~3种用于开展拼贴活动的乡土材料,如树叶、棉花、豆类之类,引导幼儿使用一种或几种材料进行拼贴;而当确定美工区主要进行涂色活动后,则可选择鹅卵石、木片、蟹壳等乡土材料进行涂绘。使用同类型的乡土材料开展美工区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保障活动过程的连贯性,有效维持幼儿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还避免了因材料用法不同而导致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乡土材料具有自然属性这一基本属性,它源于社会生产和自然环境,拥有工业合成材料所不具备的天然质朴。幼儿园在美工区活动中使用乡土材料时,必须要突出它的自然特征,以及材料的季节性。例如,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摘野花,将野花作为拼贴活动的材料在美工区进行创作。在美工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认识这些野花的颜色,然后让幼儿发挥主动创造性,将野花在卡纸上拼贴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花园”;夏季天气炎热,教师可去户外收集宽阔的树叶和小树枝,与幼儿一起开展用树叶制作小扇子的美工活动,在帮助幼儿认知季节气候的同时,让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制作出能为自己带来清凉的扇子。而当秋季树叶变成红色或黄色后,教师可将落叶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与春夏的叶子有什么区别,并让他们在秋叶上涂绘,感受秋天树叶颜色的变化。到了冬天,教师可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落雪,或通过图片了解雪的特征,最后用棉花、白沙、盐等乡土材料来制作下雪的场景,让幼儿感受到冬季的魅力。
除了可以依据季节来选择适宜美工区的材料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本土特色资源,通过确定活动的主题来确定乡土材料的选择。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百朋镇盛产莲藕,具有“莲藕之乡”的美称。百朋镇某幼儿园就以本地莲藕作为美工区材料,由教师准备大小适宜的莲藕后,将它们切成圆柱状,让幼儿蘸取颜料后把莲藕作为“印章”在卡纸上盖下印子,并以此来作画。幼儿在开展这项美工活动时,能观察到莲藕具有很多小孔的特征,并且每个莲藕的小孔都不一样,以此对莲藕这种作物产生了兴趣。接着,幼儿园还以“莲花与莲藕”作为系列主题,开展了如用莲花做拼贴画、用绳子将切片后的莲藕串联起来做装饰等美工活动。利用本土特色材料开展主题美工活动,不仅能节约活动成本,还能在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的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本土作物,为将来本土文化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与传统的活动材料相比,乡土材料源于大自然与社会生产,内容与形式上皆具多样性的特征,这使乡土材料在美工区中能以更灵活、更开放的形式得以运用。乡土材料能使幼儿获得更真实的操作体验,增强他们的感知力与动手兴趣,提升幼儿的教育体验。想要发挥乡土材料的丰富性与灵活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与行为差异。幼儿对乡土材料本身具有不同喜好,也会以不同的方法参与美工区的活动。教师不应以单一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完成某个作品,而应该注重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感知与操作经验。其次,教师本身要有开放性的思想,对同一种乡土材料,尽可能地开发出不同的应用形式。通过引导幼儿一物多用,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最后,教师要牢牢把握乡土材料的低结构性特征。有一部分教师喜欢将乡土材料直接加工成玩具或摆设,放置在美工区中作为装饰,这样的行为忽略了乡土材料低结构性的特征。乡土材料在美工区活动中的价值发挥,依托于幼儿动手操作,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教师不应自己完成加工的步骤,而是应该引导幼儿使用材料,确保美工区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使用树叶作为美工区材料时,教师不需要指定幼儿用树叶完成某种类型的作品,而是应该任其发挥想象,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加以帮助。教师可先向每个幼儿发放数量一定的树叶,让他们观察树叶的特点,然后提问:“大家觉得树叶像什么呢?可以把树叶做成什么东西呢?”这时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对问题进行回答:“我觉得树叶像纸,我想把它做成画”“我觉得树叶的颜色好好看,想把它当成颜料贴在我的拼贴画上”“我觉得树叶像家里的碟子,我想用它来装东西”等。这时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他们所需的美工材料,通过新旧知识的链接引导他们不同作品的制作方法,如:“上次我们在鹅卵石上画画了,请你想想要怎么在树叶上画画呢?”等。在幼儿制作遇到困难时,教师以辅助为主,不需要直接帮助幼儿完成作品,让“错误”也成为幼儿经验的一部分,给予幼儿充分的试误机会。最后在幼儿完成作品时,及时激励表扬他们,发挥正向反馈的作用。如此开展美术活动,能发挥出乡土材料的丰富性与灵活性的优势,有效锻炼幼儿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丰富幼儿的实践经验,实现对幼儿的引导与教育。因此教师组织美工区的活动时,除了注重美工活动本身,还要着眼于其他能力的培养,依托于乡土材料的特性,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可将乡土材料作为常识教育的一部分,穿插于美工活动之中。例如,在使用瓜果作为材料时,教师可以借机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瓜果,了解它们的形状、颜色甚至是味道等;而在使用泥土、树叶、石头等自然材料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自己动手收集材料。通过幼儿对材料自主进行收集,一方面能让他们了解这些材料来源于什么地方,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珍惜自己收集回来的材料,养成不浪费、爱节约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乡土材料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瓜果拼盘”的美工活动,在向幼儿展示一些拼好的瓜果拼盘照片后,为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纸碟和一碗切好的水果。然后幼儿会发现自己碗中的瓜果只有一种,如果想完成拼盘就必须和别人交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交换,比如,复习“请”“谢谢”“不客气”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锻炼。最后,作为教师,在美工区活动中使用乡土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说:“小朋友们,现在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帮帮桌上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好不好”,来引导幼儿一起整理美工区的乡土材料。在整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摆放提出疑问:“你为什么把萝卜和西红柿放在一起呢?是因为你觉得它们都能吃吗?那请你看看桌上还有哪些东西能和它们放在一起?”等引导他们对物品进行分类。通过整理活动,不仅能让幼儿养成用完东西收拾的好习惯,还能加深幼儿对乡土材料的认知,使他们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乡土材料在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应用中,尚存在着各种问题。幼儿园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乡土材料在美工区活动中的作用,以注重乡土材料的层次与目的、依托乡土材料的季节与主题、灵活发挥乡土材料的丰富性、将乡土材料与幼儿教育结合起来为策略,来提高幼儿对乡土材料的兴趣,引导幼儿对材料进行创作,最终促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使幼儿获得更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