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践

2022-03-24 03:28:59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张文玲
天津教育 2022年36期
关键词:跳绳课间体育运动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张文玲

知识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利器,而体育则是保障人们拥有健康体魄的良药。学习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而体育是为我们打造健康身体的根本,也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上的垫板。新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学生是否拥有足够强的身体素质是全面成长的基础。新课程的改革推动了体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就是近年来从课间操发展而来的,具有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等特点,承担着调剂学生压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担。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发挥着内在强化教育素质和外在树立学校形象的积极作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仅对学生和教师紧张的工作与学习氛围起到了调剂作用,还能将终身体育意识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帮助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是深化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体育大课间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需根据教育理念的革新不断地创新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做到体育大课间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体育运动形式的百花齐放。并且要与时俱进,构建科学且立体的体育大课间设计体系,让大课间活动能发挥其内在和外在的作用,让充满活力的大课间,让学生喜爱的大课间成为校园特色,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们的生活水平虽然在不断地提高,但是我们的整体身体素质却在逐渐地下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走进了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沉迷于此也就缺乏了体育锻炼。与此同时,物质生活的满足导致部分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范畴,造成了学生的身体负担。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运动时间,保证基础的运动量。通过长期的运动与锻炼,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与更高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增强其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学生的抵抗力、免疫力更高。此外,小学生的骨骼和内脏器官正在逐步发育,通过固定的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其健康地生长与发育。

(二)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实践当中。通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能在持续性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并让学生在师生和生生的共同监督下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教育过程,也是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的过程,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此外,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是丰富多样且具有灵活选择性的,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身体特点来进行调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这些运动习惯使体育不仅只存在于校园或者是体育课上,还能融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根本目标。

(三)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性活动,也正是因为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全员参与性,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如,学生与教师如果拥有共同的体育运动爱好,教师就可以与学生共同运动、共同成长。同时,此活动氛围十分轻松,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隔阂的不足,能让教师以更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的畅所欲言能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更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能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辐射点来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师生精神面貌,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

二、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形式

(一)室外集体活动型

室外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并且广泛存在于我国各个小学的教育实践中。室外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场地的要求以及体育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往往是通过广播体操或者是慢跑等一系列的内容来达到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和增强其体质的目的。这种形式虽然极易开展,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室外广播体操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因为广播体操对动作的规范要求比较高,长期的固定动作导致机械性凸显,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此外,室外的集体活动还极易受天气等客观条件影响。

(二)室内集体活动型

室内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相较于室外来说应用得并不是非常广泛,而且在开展的形式和方法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室内的体育大课间活动主要是弥补室外受极端天气影响而不能开展的不足,其内容主要为广播体操、徒手操、舞蹈等。室内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由于活动量较小,并且没有足够开阔的活动场地,难以发挥大课间活动的根本作用。

(三)季节变换活动型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进行适当调节的。例如,在冬天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学校就要多增加一些热身活动,并且开展慢跑、跳绳、花样跳绳等一系列消耗量较大的活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消除寒冷的冬季对学生的影响。在夏季则可以适当地减少运动量,或者是组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呼啦圈等,避免学生因为天气炎热出汗量大而造成中暑等一系列的身体健康问题。学校普遍能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转变活动形式,让体育大课间成为学生固定的运动平台,在强化了校园体育氛围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将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策略探究

(一)开展大课间个人活动,营造良好运动氛围

体育大课间具有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且练习强度适宜等特点,是调剂学生学习压力以及增强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乐于参加并且积极地探究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并自觉开始锻炼,受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颇大。在体育大课间开展个人活动能更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其个性成长,并且能在个人活动的相互竞争中,使其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与体育的魅力,促使学生在竞争意识以及相互交流中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极大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个人出发,利用易开展、易上手的体育项目增强学生的主观运动意识,以个人活动为基础营造良好的集体大课间氛围。

跳绳体育项目具有极强的易开展性和易上手性,并且对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的要求不高,是体育大课间常见的运动项目。教师可以以个人自由跳绳的项目方式进行教育指导,使学生能在跳绳的交流与竞争中感受运动的快乐与体育的魅力。首先,要让学生对跳绳进行基础性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耐力和速度选择不同的跳绳方式。这属于学生自我选择的范畴,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其次,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个人跳绳比赛活动。例如,规定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比拼跳绳的次数。通过竞赛将跳绳这一个人运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集体的竞争中营造良好的体育大课间氛围。最后,教师可以开展花样跳绳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跳绳水平来选择花样跳绳的难度,例如,有的学生能跳三摇,就要求学生进行巩固训练,并尝试向四摇发展。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组开展花样跳绳的相互指导训练。以跳绳体育项目为基础开展学生之间的体育实践,既让体育和花样跳绳的魅力渲染了校园,也让学生能在相互竞争中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大课间的建设当中,进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二)建设大课间集体活动区域,强化领导管理

形式内容单调、僵化是现阶段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既影响了校园体育氛围的建设,也磨灭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校园发展更高的要求,也给予了教师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更开阔的教育眼界。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教师既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体育项目,也要充分地做好区域的科学规划,最大化地利用场地。丰富体育内容与项目目的是让不同的体育内容和体育项目契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点与兴趣点,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与爱好。而做好场地的科学规划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间体育活动,在保障课间体育活动秩序和安全的同时,也为丰富的体育内容与项目提供平台。

首先,教师需扩充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可以开展问卷调查的活动收集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或者是体育运动特长,在诸多的体育项目中进行筛选和改良。例如,有的学生有武术的基础或者是对武术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根据此开展太极拳、健身拳等集体操项目。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身体素质来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需要团队合作且具有较高灵活性的体育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提高其身体素质和四肢协调性。总之是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来扩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

其次,教师要科学地规划场地。例如,将操场分为中心活动区域、球类活动区域、趣味体育区域、艺术体育区域等。中心活动区域主要是以广播体操为主,球类活动区域以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常见的球类活动为主。趣味体育区域则是以投沙包、踢毽子、抖空竹等一些项目为主。而艺术体育区域则是以舞蹈体操为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挑选不同的体育区域,通过体育大课间来进行基础的训练。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区域的学生进行记录,定期开展区域的轮换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触到不同的体育项目。科学的区域规划保障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秩序,也通过定期轮换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体育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区域进行强化性的领导管理。每一个区域都至少安排一名教师监督体育课间活动的开展,并且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有序地进行。可以为每一个区域设置负责人员,或者是通过体育委员来保持区域的队形。让体育教师、班主任对区域内的学生进行调度指挥。通过区域的划分来强化与明确教师的责任,也通过区域让体育课间活动有更好的保障,为学生创设有序、和谐、安全的体育课间。

通过丰富体育大课间项目和合理地规划区域,并强化教师的领导管理能力让体育大课间井然有序地开展,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开展大课间游戏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爱好,帮助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在体育大课间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需不断地创新游戏形式,并且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游戏成为学生竞相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当中的特色,也让学生在趣味游戏和相互竞争中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例如,在篮球的体育项目中,教师可以在球类区域场地上画出4个格子,并分别标上1234的序号。让学生站在格子里,从1号开始将篮球传到2号格子里,球只允许在2号的格子里弹一次,然后2号格子的学生再将其传递给3号格子,以此类推。因为篮球是青少年最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之一,同时此项目还极具趣味性和竞争性,学生除了在大课间,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游戏,让篮球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帮助其养成篮球的体育运动爱好,也逐步地实现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四)组织大课间竞赛活动,实现有效监督评比

体育大课间活动由于全员师生的参与性使教师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监督和评价职能,而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与竞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在竞争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在强化学生动机的同时,也扩大体育运动在校园里的影响力。

例如,在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中,以学生的兴趣点开展足球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三人为一小组进行足球行进中抢球的游戏活动,以竞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足球运球的流畅度,也让学生在小组之间的竞争中去感悟合作精神和品味体育的魅力。在此之后还可以开展一些双人的竞赛活动,例如,双人跳绳竞赛、双人踢毽子竞赛、双人乒乓球、羽毛球竞赛等。此外,教师还要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的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并让教师及时地观察到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技能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教育指导和教学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亲身感悟体育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使其更积极地投入体育大课间活动当中。

四、结语

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发展趋势应该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既要激发和强化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也要满足学生不断探索运动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创设更多姿多彩的运动形式,并且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将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绽放朝气蓬勃鲜活的笑容,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为学校赋予别样的生机。

猜你喜欢
跳绳课间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学跳绳
跳绳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学跳绳
跳绳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