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 王明丹
黎族是海南岛的先民,约3000年前的商周时代,黎族先民就在海南岛定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黎族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其中,黎族民歌就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海南黎族民歌是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韵调唱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风格独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海南籍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将黎族民歌引入高中音乐课堂作为一个全新的尝试。本文结合理论探究与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1.有利于充实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版)明确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渗透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进一步接受乡土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意识。”特别是当前的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贫乏,课题教学内容与社会环境及学生生活环境都缺少联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学校除了使用国家课程资源外,还可以编写地方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充实校本课程。基于此,将黎族民歌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是最佳的选择之一。黎族传统民歌内涵丰富,是在海南这片热土上孕育而成的一朵绚丽的艺术之花,它充分体现了海南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智慧,只有让黎族民歌走进音乐课堂,才能让学生了解从海南本土文明土壤中产生出来的这支艺术奇葩。通过在音乐课堂中聆听鉴赏黎族优秀民歌、学唱表演经典唱段以及对海南黎族音乐文化等方面的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方面的核心素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黎族民歌是在我们海南这片热土上孕育而生的,它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海南浓厚的乡土气息,它是海南传统文化之一。作为海南的一分子更应该去了解它,并将它发扬光大,而不应该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它。当前,许多年轻人都在追赶着新潮流,极少关注乡土文化,甚至对其产生厌烦,更谈不上学习吸收。因此,黎族民歌的发展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不仅是对乡土民歌本身的考验,更是对海南人民与本土民歌的感情考验。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海南音乐教育者,让黎族民歌走进音乐课堂,创设一个学生熟悉而亲切的音乐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熟悉而喜爱的音乐旋律中去接受乡土音乐,既能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让学生了解更多家乡的艺术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3.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随着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网络音乐的大量传播,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途径、习惯都发生了变化。许多民间乡土音乐受到极大的冲击,一些民间音乐不断被边缘化。黎族民歌也不例外,喜欢唱黎族民歌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在黎族的聚集地,许多乡韵悠扬的黎族童谣和充满故乡情怀的黎乡歌曲也已经失传。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得知,现在的青少年了解黎族民歌或黎族文化的特别少,表示喜欢黎族民歌的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青少年把黎族民歌看成是一种土气、落后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对此缺乏了解,这制约了黎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面对这种状况,作为海南音乐教育的传播者,应该把地方的传统音乐、特色音乐继续发扬光大,不要让这种特色音乐文化断送在我们的手中。因此,只有让黎族民歌进入音乐课堂,让学生感受黎族民歌艺术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对黎族歌曲的兴趣,唤起学生珍惜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1.音乐教师要掌握黎族民歌的相关知识和演唱技巧。当前,海南教师对乡土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对所掌握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有限。音乐教师是音乐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对黎族音乐基础知识掌握和表演功底是否扎实,对教学有着重要影响作用。试想,作为音乐教师都不谙于黎族音乐,如何让学生在课堂获取更多黎族民歌的知识?我们要激发学生对黎族音乐的喜爱,首先我们音乐教师要成为黎族音乐的欣赏者、爱好者和弘扬者,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真实的情感感染学生。正如,前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所说的:“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青少年听众是积极的,你自己就应当积极起来;如果你希望他们对音乐表现出兴趣,你就要在自己身上表现出兴趣;如果你希望他们爱上音乐,对音乐的爱就应该活在你自己心中。”由此,为了让黎族民歌走进音乐课堂,作为授课教师要刻苦学习,不断充电。一方面,通过大量地查找资料,掌握黎族民歌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寻找海南黎族歌手并向他们学习地道的黎族民歌。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用其丰富的知识底蕴及课堂教学热情,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黎族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对黎族民歌的喜爱。
2.开发多模块校本课例。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有必修课“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创编”“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选择性必修课程有“合唱”“合奏”“舞蹈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结合模块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黎族民歌引入“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演奏”四个必修模块和“合唱”选择性模块教学。如:笔者在“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第四节“少数民族民歌”中,开发了“走进黎族民歌”的扩展课;在“歌唱”模块中的第九单元“浓郁乡情”中引入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和《摇篮曲》作为此单元的歌唱作品;在“演奏”模块吉他的教学中采用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的片段旋律供学生练习演奏;在“合唱”模块的教学中,引入经典的黎族合唱作品《斗牛调》和《黎家姑娘心花开》等作为教学作品。此外,在“音乐与舞蹈”模块中,也可以引入黎族民歌,将其作为背景音乐创编舞蹈。高中音乐教学模块多,学生所选择学习的模块各不相同,只有将黎族民歌引入到多个模块教学中,学生才能在不同的模块中了解并感受黎族民歌的风格与艺术魅力。
1.巧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高中的黎族民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黎族民歌的音乐风格为重点,通过聆听、体验不同体裁的黎族民歌感受其韵味美。但是,黎族民歌体裁多样,有高亢嘹亮的山歌,也有婉转流畅的谣曲;有深旷厚重的叙事长歌,也有和谐风趣的生活音调;有质朴的礼仪歌,也有柔美恬静的摇篮曲。在浩如烟海的黎族民歌中,我们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巧选教学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要想激发学生学习黎族民歌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例如,在介绍黎族民歌的两种类型“黎调黎语”和“黎调汉词”时,可以选用曲调欢快的生活歌曲《捡螺歌》和用方言演唱的爱情歌曲《叫依唱歌就唱》。这两首歌曲都是黎族经典民歌,旋律朗朗上口,传播较广,通过对两首歌曲的聆听,学生能清楚地知道“黎调黎语”和“黎调汉词”的概念。在教唱环节可选用《舂米谣》,这首歌曲调朗朗上口,模仿了舂米的节奏,主要表现黎族人民舂米时的快乐场景和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很喜欢这首曲子,特别是念白部分,欢快而风趣。
2.巧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方面,高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来完成。对于音乐要素及音乐审美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内容,他们无法通过自学完成,这就需要音乐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巧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从“学会音乐”转变为“会学音乐”,从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鉴赏模块的“走进黎族民歌”内容之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别对黎族民歌的起源、黎族的方言分类、黎族的歌曲、唱调的分类等方面查找资料,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介绍。课前作业布置后,学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从最初上网查询资料到向爷爷奶奶等老一辈的民间音乐爱好者请教有关问题,预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课堂上,小组代表都能生动、有条理地把课下收集的资料向同学展示和介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课上,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课后思考与作业:(1)学习“海南黎族民歌”这一课后,你对海南黎族民歌是否有新的认识,作为年轻的一代将如何传播海南音乐文化?(2)黎族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能否作为课题探讨与研究?将这两道思考题作为教学课堂的延伸,供学生思考探究。课后,有许多学生建议以班会主题、班级板报和班级合唱的形式学习黎族民歌和传播黎族文化。除此,还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课题“黎族民歌分类初探”的研究,黎族民歌已悄悄走进学生的心里。
3.巧用教师范唱,提高教学实效。在民歌教学中,教师进行范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教师的演唱远不及歌唱家,但教师的现场演唱效果却会远远胜于学生单纯地观看歌曲的视频录像的欣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十届中南六省音乐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中学组一等奖的课例“走进海南黎族民歌”的教学中,授课老师在介绍黎族民歌的唱调时就用黎语演唱了一首《摇篮曲》,虽然大家都听不懂歌词,但是老师深情细腻、委婉的歌声仿佛把大家都带入古朴而充满魅力的家乡。老师的范唱让学生感受到了黎族歌曲的旋律美,激发了学生学习黎族民歌的兴趣,在学唱《舂米谣》时学生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在整个教唱环节也是采用老师范唱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方法,适当加入动作的配合和鼓点的敲击,边唱边敲,学生渐渐进入角色,也拿起脚下的竹竿边唱边敲,享受着歌唱的快乐。这就是老师示范的作用,如果整堂课老师都在讲解而没有范唱,这就失去了音乐课的特色。
4.巧借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音乐是多元化的,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特别是民歌,它渗透人们的习俗、语言、宗教等文化。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更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源以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的表现方式丰富学生的多种感知体验。例如,在介绍黎族的起源环节,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片段,让学生从视频中了解黎族服饰、舞蹈、器乐等相关知识。在合唱教学中,笔者播放了海口市教师团在意大利国际合唱节比赛中演唱《斗牛调》的视频供学生欣赏,视频中老师们穿着独特的黎族服装,生动的演唱无不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让学生在静静的观赏中体验黎族民歌的美,还让学生知道黎族民歌也能走上高雅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对黎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虚幻的画面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有了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加上教师生动的讲解,黎族民歌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枯燥无味。
5.巧拓课外活动,延伸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增加课程以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的知识得到延伸与拓展。例如,我们可以邀请被称为“五指山百灵鸟”的黎族歌手黄婷丹走进校园为学生作黎族民歌的专题讲座,也可以开展研学活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让学生走进黎寨,亲身体验黎族音乐文化。利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黎族民歌、黎族文化贯穿其中,让音乐课堂学习得到更好地延伸。除此,我们还可以开展学校合唱比赛,在比赛中将部分优秀黎族合唱作品纳入班级的参选曲目,让更多的学生唱海南人自己的合唱歌曲。学生在准备合唱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演唱技巧,积累合唱经验,还加深了对黎族音乐风格特点以及文化的理解,让黎族民歌的传承达到最佳效果。
黎族民歌不仅是海南主要的民歌之一,也是悠久而独特的海南文化。作为海南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架起本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做本土音乐的传承者与传播者,让黎族民歌这朵艺术之花在校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