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与分析
——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24 02:35:22胡荣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适应性英语专业新生

胡荣华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学习适应性,众多专家和学者给出其定义。许峰(2000)将学习适应性定义为“个体为完成某种社会生活适应过程,形成相应的心理-行为模式的能力”。[4]田澜(2004)提出,学习适应性指的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适应能力。”[3]冯艳慧等(2013)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的变化,主动做出身心调整,以求达到内外学习环境平衡的有利发展状况的能力。也就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其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与行为过程。[1]胡安迪等(2020)将其概括为“新生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对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时,所展现出的有差异性的学习适应能力”。[2]心理学上,“适应”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新生进入大学,面对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其学习适应性尤为重要。针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颇多,但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针对英语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稍显不足。英语专业有其特殊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对专业的学习成效举足轻重。

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势必调整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等。英语专业建设和改革,结合学校转型发展之要求,围绕实践性和应用性,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对英语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模式,融合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于一体,旨在加强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实行有效机制引导新生缩短英语专业学习适应期。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背景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作为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1222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英语专业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整合,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鉴于此,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学习适应性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125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14名,男生11名。

(三)调查方法

为真实客观反映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数据,其中发放问卷调查125份,个别访谈对象21人次。在发出的125份问卷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5份,有效率为100%。问卷使用的语言是汉语,采取闭卷的形式,以不记名方式向学生发放。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了解情况,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课程适应情况,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教学适应情况,英语专业新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况,共20道问题,每道题根据情况设有3-4个选择答案,要求每道题只能选择唯一答案。为保证访谈实效,个别访谈人员在每个班随机抽取,每班7人,共21人。

二、数据结论及分析

(一)专业了解度

从表1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新生对英语专业的了解情况。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很多学生选择报考英语专业,从数据上看,我们发现居然有64%的学生不了解英语专业,非常了解的学生占比仅为4.8%。通过访谈也印证了这一情况,我们得知,英语专业新生非常喜欢英语专业并对之感兴趣,占比达89%,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专业课程就像高中那样就是一门课,并不知道有《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等课程。这种对英语专业选择“一腔热血”却对专业“茫然不知”的现象表明对英语专业的认知度不高。综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英语新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选择盲目、无自主性。高考填报志愿时,多数学生仅仅是结合自己的兴趣,通过网页、老师或亲戚等的介绍了解英语专业,自然对英语专业的认知就比较粗浅、模糊和盲目,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对英语专业学什么、怎么学“一知半解”。二是专业认知片面、无系统性。英语专业新生带着高考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认知进入学校,面对专业认知的不全面,很难快速建立起专业思想,不能系统地融入专业学习,进而产生对英语专业的抵触情绪。因此,加大对英语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才是“新生第一课”。只有加大对新生专业认知度的教育,让新生了解专业,熟悉专业,我们才能充分调动新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专业思想和专业认同,做到知行合一。

表1 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了解情况

(二)教师教学适应度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适应关系到该门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而关系到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表2表明: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任课教师的教学适应度不高。结合个别访谈,我们得知,从高中英语课程教师的教学到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学生出现“不太适应”和“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多了。作为英语专业学习,包含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教学内容更广更宽,而高中阶段相对单一。二是教学方法多了。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高中阶段相对单纯。三是英语授课多了。英语专业教师授课绝大部分是全英文授课,而高中阶段大部分是中文或中英文授课。诚然,高中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专业学习是有不同,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到教学手段都呈现区别。高中阶段,教师侧重于课堂教授;大学教学,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对于这一阶段,教师如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教学,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是有必要的。同时,作为英语专业新生,不能总停留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学习状态之中,而是应该主动调整自我,积极适应教师授课,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

表2 英语专业新生对教师教学适应情况

(三)课程适应度

课程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课程适应性直接关系到英语专业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对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有明确要求: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含毕业论文)四个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由语言技能课程和专业知识课程组成,主要包括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汉英笔译、英汉/汉英口译、语言学导论、英语文学导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大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高中阶段相比差异较大,英语专业课程与高中英语课截然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对课程适应度的问卷结果与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了解情况的问卷结果是相一致的。新生对专业不了解,不知道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课程的不适应,问卷结果正好体现这一点:很适应的仅占23.2%,不适应占比为33.6%。通过访谈得知,新生上课后发现英语有“听、说、读、写”等课程,完全与高中一门课程不同,所以存在对课程不太适应情况。新生对课程的不适应,其实也是新生学习不适应的体现之一。

表3 英语专业新生对专业课程适应情况

(四)学习环境适应度

新生步入大学,学习环境发生转变。新生是否适应学习环境的转变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学习环境适应性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能否很快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是关系到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之一。从表4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新生绝大多数是适应学习环境的,不太适应和不适应的新生占少数。新生能够较好适应学习环境,原因有两点:一是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读学校是寄宿制学校或要求住校的高中,在管理要求上和生活独立性上都已经养成习惯,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之相比差别不大;二是许多学生的生源地就是本省和本地区,在学习环境方面没有太大区别。结合个人访谈情况可以得知,新生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上课教室和自习环境方面。在高中,上课和自习均在固定教室;在大学,上课教室不固定,教室随课的变化而改变,满校园跑。自习地点由学生自己选择,图书馆、教室,甚至寝室。这些差异使得新生对学习环境不适应。另外,新生对于学习管理环境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在高中,学习管理主要以教师管理为主;在大学,学习管理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学生自主管理的时间增多,增添了新生的不适应性,显得不知所措。显然,新生还没有从高中阶段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变为大学的以自我管理为主,从而出现了学习管理环境的不适应。

表4 英语专业新生对学习环境适应情况

(五)学习动力状态情况

表5 英语专业新生学习动力状态情况

新生刚刚结束“人生大考”的高中阶段的学习,在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是否存在松懈是我们关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得知绝大多数新生在心理状态上有放松、学习态度上有松懈、学习动力有下降。具体体现为:一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进入大学,学生高考目标得以实现,导致许多学生一下子失去奋斗目标和生活重心,没有太多的激情和动力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在学习上出现被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渴望不强烈,出现了徘徊和迷茫的心理。二是作息时间不合理,学习疲劳感增加。在访谈中,当学生被问到作息时间时,尤其是问到在课余时间做什么时,62%的同学回答是除了上课外,其余时间感到“无所事事”,要么在宿舍睡觉,要么在寝室玩手机等状况;回答在图书馆或在教室学习的同学只占到28%,从而表明在课余时间大部分同学们主要在娱乐玩耍,作息时间不合理。由此可见,及时帮助新生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状态、增强学习动力,使之尽快进入大学的学习角色尤显重要。

三、结论与建议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专业的学习对未来人生有着深远影响。大学新生能否尽快融入专业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英语专业新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呈现出来很多问题,在心理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上存在松懈、对专业的了解、教师教学和课程的适应度等方面明显存在问题。缩短新生学习适应性,尽快使之融入专业学习,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本着“问题导向”和“以生为本”,我们提出“三位一体”新生教育模式,融合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于一体,实行有效机制引导新生,缩短英语专业学习适应期。教学管理上做好“三个一”,即“办好一场入学教学讲座、开好一门专业导论课、选好一批学业导师”,加强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教师教学上体现“两结合”,即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和结合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实现教学过渡性;学生自我快速调整,理性规划,完成角色转变。

(一)教学管理上做好“三个一”

1.办好一场入学教学讲座

新生步入大学,学习的“迷茫”客观存在。新生入学教学讲座是帮助新生做好专业学习和端正学习态度有效途径之一,是一剂“强心针”。对于大学新生本身而言,入学教育阶段是他们人生新的“起跑线”,谁能更早地适应大学生活并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谁就能在成功成才的道路上取得先机。之于学院来说,新一届学生入学教育的成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今后的学风和院风,从而影响到学校的整体育人环境。为此,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入学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功能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意义非凡。所以,在教学管理上需要有针对性的举办一场高质量的新生入学教学讲座,为新生“解惑释疑”,告诫新生大学又是一个更重要的起点,学习不是“松懈”而应是“直追”,要学会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成长。新生入学教学讲座应是新生专业课程教师的见面会,让任课教师与新生见面,介绍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感受到英语专业的魅力和体会到老师们的亲切和敬业。入学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根据教育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入学教育的时间和形式,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内容安排上邀请优秀的“师姐和师兄”现场“传经送宝”,以自身的学习体会和经验与新生交流,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更利于新生接受。

2.开好一门专业导论课

对于大学英语专业新生而言,正处于被灌输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也是刚刚涉世的“模糊阶段”,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一无所知,对专业的了解知之甚少。首先,专业导论课是每一名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后在专业方面翻开的第一页,这一页是否精彩,决定了新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决定其投入程度,进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就业能力,等等。专业导论课的开设不仅可以让英语专业新生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对英语专业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概述,让新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重视专业、热爱专业,同时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人才培养方案解读,培养目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均应在英语专业导论中进行较为系统的课程设计。其次,专业导论课任课教师的配备是决定是否达到课程目标的关键因素。任课教师必须是非常熟悉本专业、有一定的学业规划经验,懂得如何吸引学生对专业的注意和兴趣,所以,系主任或专业带头人担任专业导论课最为恰当。

3.选好一批学业导师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让符合条件的教师帮助学生制订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是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引导,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处于“迷茫”阶段的新生,这是在专业上做加法,学业导师工作任重道远!学院需要为新生选配一批优秀的、经验丰富的学业导师,并引导导师投入时间、精力和学生交流、谈心,学业导师只有“以心育人,以爱育人”才会“导有所成”。学业导师“导什么”需要学院要针对性培训,让学业导师们对工作职责、工作方式等都有更明晰和深刻的认识。只有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学业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我管理及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最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师教学上体现“两结合”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英语专业新生对大学教师的教学和英语专业课程普遍不适应。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教师以高考为指挥棒“填鸭式”教学;高中英语较为“单纯”,与大学英语专业相比跨度较大,这就对我们专业任课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学上理应体现“两结合”,即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和结合英语专业教学要求,实现教学过渡性。具体来讲,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上应做到“循序渐进”,尽力避免脱节现象,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学内容上注意与高中英语的关联性,避免知识梯度过大,同时激活先前经验,降低难度,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英语阅读》课程为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可以选择高中英语课本中某一篇课文为导入,让学生展示高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展示的高中教师的教学进行点评,指出教学的特点,并过渡至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形式,这样学生就会逐步适应英语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三)学生自我快速调整,理性规划,完成角色转变

步入大学,新生满怀憧憬和向往。教学伊始,面对高深的知识和专业学习的要求,他们才发现与想象完全不一样,大学并不是高中老师口中的“高中苦三年,大学随便玩”,各种不适应搞得他们茫然不知所措,挫折感和失败感油然而生。未能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心理上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学习上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还有对专业的不知晓、对就业前景不了解等,大一新生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在调查和访谈中已有体现。

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英语专业新生能否较快渡过心理学所说的“断乳期”,根本点在新生身上。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是丰富多样的,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学院和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英语专业新生要主动应变、积极求变;调整心态、快速熟悉;积极融入、学会沟通;专业认同、理性规划,这样积极主动完成角色转变,缩短适应期。

总之,对英语专业新生学习适应性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英语专业新生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我方面提出“三位一体”新生教育模式,实行有效机制引导新生缩短英语专业学习适应期,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适应性英语专业新生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新生改版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