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下的健康宣教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3-24 06:26:40胡金祎
黑龙江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

胡金祎,柳 晨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常用方法,通过电极导线传导,可刺激心脏收缩和激动,从而消除心脏功能障碍[1]。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较多,且需患者掌握起搏器管理方法,因此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严格按照所制定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计划的一种住院护理模式,可指导护理人员预见性、主动性开展工作,还能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2-3]。本研究基于CNP 模式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健康宣教,旨在观察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10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51 例。常规组男28例,女23 例,年龄38~65 岁,平均年龄(51.69±6.58)岁。CNP 组男29 例,女22 例,年龄36~65 岁,平均年龄(50.74±7.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指征,已行植入术治疗。(2)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交流。(4)具备一定学习能力。

排除标准:(1)存在视听及语言障碍。(2)生活无法自理。(3)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4)存在骨关节病、肺气肿等。

1.3 方法

1.3.1 常规组(常规健康宣教)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告知患者心脏起搏器日常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恢复期间可能出现并发症,叮嘱其依从医护人员治疗和管理。

1.3.2 CNP 组(CNP 模式的健康宣教) (1)手术当天。术后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果,指导患者术侧肢体制动12~24 h,告知家属每天三次为患者按摩四肢、活动关节,可少量饮水,待排气后可进食米汤类流食。详细告知家属和患者术后第一天可能发生并发症及需注意事项,提醒患者若有不适或监测仪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2)手术后1~3 d。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饮食计划,食物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和少产气食物为主。邀请主治医生为患者讲解术后恢复期间并发症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强化其风险意识,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教导患者实施简单床上功能锻炼,如双手用力握拳、腕关节转动和膝关节屈伸等。为患者发放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指导手册,家属可每天为患者阅读,促进双方共同学习。(3)手术后4~7 d。患者可下床后指导患者每天适度进行站立训练,如上肢前伸运动、绕头运动及提肩运动等,每天依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告知患者出院后禁止靠近高压电区或磁场区,进行核磁共振等检查前需询问医生能否接受,注意更换起搏器电池等。临床实际指导患者如何护理起搏器周围皮肤,需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教导患者学会自测脉搏。叮嘱患者定期入院检查起搏器功能和复查心电图,若日常生活中出现心悸、胸闷和头晕等症状及时入院就医。两组均护理至术后7 d。

1.4 观察指标

1.4.1 疾病不确定感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水平,总分32~160 分,评分越低表明疾病不确定感越少。

1.4.2 自我效能感 采用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强。

1.4.3 遵医行为 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记录患者规范服药、合理运动、起搏器管理和定时复查等方面的遵医情况,依据遵医表现进行打分,共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遵医行为越好。≥95分为遵医性优秀,70~94分为遵医性尚可,<70分为遵医性差。遵医性优秀和遵医性尚可计入遵医率。

1.4.4 护理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76~95 分为非常满意,57~75分为较满意,19~56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情况

CNP 组干预后MUIS 评分较常规组低,GSES 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情况(±s) 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情况(±s) 分

组别CNP组(n=51)常规组(n=51)t值P值MUIS干预前137.59±12.73 134.62±11.96 1.214 0.228干预后91.65±10.32 108.44±11.25 7.854<0.001 GSES干预前17.78±4.20 18.64±5.36 0.902 0.369干预后29.61±6.18 23.84±5.92 4.815<0.001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CNP 组遵医率为92.16%高于常规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CNP 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高于常规组的7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例(%)

3 讨论

目前随着心脏起搏技术深入发展,临床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逐渐增多,但多数患者对起搏器应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当等现象,因此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至关重要[4-5]。

CNP 模式现今已成为医院实施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和评估标准,其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护理品质为出发点,促使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有序化和标准化,能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6-7]。本研究将CNP 模式的健康宣教应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结果显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减少,自我效能感增强。本研究将护理措施按时间进行划分,按照手术当天、术后1~3 d、术后4~7 d此路径制定护理计划,术后当天以病情观察、注意事项告知和床上被动锻炼为教育内容,向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术后1~3 d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逐渐安排患者正常饮食、规律锻炼,并着重邀请专业医生为患者讲解并发症相关知识,目的为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4~7 d为患者快速恢复期,护理人员通过强化功能锻炼,发放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告知生活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出院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奠定基础。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指出,患者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经过健康宣教,患者知晓更多与心脏起搏器相关知识,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从而在行为上发生积极改变。本研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也指出,患者对CNP模式的健康宣教满意度更高,可见此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还能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的专业和热情,应用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以CNP模式下的健康宣教干预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一方面能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能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
中国发射其首个永久性空间站的核心舱
英语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42
心电图检查在鉴别心脏起搏器噪音反转功能启动与感知功能不良中的应用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保健与生活(2020年4期)2020-03-02 02:27:36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健康博览(2020年1期)2020-02-27 03:34:57
俄成功研制“永久性”核反应堆
电站辅机(2018年3期)2018-04-14 12:42:12
智能手机可能干扰心脏起搏器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老年患者心脏起搏器术后随访依从性分析及健康指导方案
心脏永久起搏器外露后清创重置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