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畅
确山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驻马店 463200
儿童是感染性疾病易发群体,由于器官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较差,病毒感染后易出现继发性感染,威胁患儿健康。有报道[1]指出,儿童感染性疾病致死率可达63%,其中感染后抗菌药物滥用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是保护感染后儿童的重要保障。为此,本研究对确山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的主要类型,以提出针对性建议改善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儿科门诊106张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研究,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进行随机抽取,回顾性分析处方中相关内容。
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办法》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指南及文献、相关药品说明书,对收集的106 张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将结果录入Excel表格。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主要病种为支气管炎(32.08%)、咽炎(22.64%)、扁桃腺炎(21.70%)、支气管肺炎(12.26%)、胃肠炎(8.49%)、其他(2.83%)。
106 张处方中共使用药物438 次,其中主要为头孢克肟(23.52%)、头孢他啶(19.18%)、头孢哌酮舒巴坦(17.12%)、阿奇霉素(16.44%)、哌拉西林舒巴坦(14.38%)、其他(9.36%)。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类型主要以药品不合理(38.68%)、用法用量不合理(31.13%)、诊断书未写全(12.26%)、适应症不适宜(9.43%)、无指征用药(4.72%)、不良药物相关作用(2.83%)、重复给药(0.94%)。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主要病种为支气管炎、咽炎、扁桃腺炎、支气管肺炎、胃肠炎,其中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其中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多数具有自限性,无需给予抗菌药物,而细菌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菌、链球菌等,《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中表示应首选青霉素,或给予1、2代头孢菌素。但本研究中发现,儿科门诊中使用最多次数药物为头孢克肟、头孢他啶等3 代头孢菌素。与1、2 代头孢菌素相比,3 代头孢菌素具有药物分布好、不良反应少、抗菌谱广等优势,且对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稳定性,对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的疾病有较好作用[2-3]。相关研究[4]指出,近年来,儿童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菌占比明显增加,其原因与临床3 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有关。头孢克肟、头孢他啶等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小儿对3代头孢菌素的敏感性有所降低。另有研究[5-6]显示,3 代头孢菌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革兰阴性菌多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儿科大量使用3 代头孢菌素会产生抗菌药物起点过高问题,会提高临床致病菌耐药性。因此,对于医院儿科门诊3 代头孢菌素不合理使用的现状,应提高重视程度,对来院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较好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盲目用药提高耐药性。
本研究对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类型调查结果显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类型主要以药品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诊断书未写全、适应症不适宜等为主。药品选择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部分医师未能根据抗菌药物抗菌谱及作用机制合理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而是选择抗菌谱广的药物覆盖所用致病菌,忽略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防御机能的影响。如本研究中支气管肺炎患儿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临床可选择1、2代头孢菌素或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而本研究中发现有处方选择头孢他啶进行治疗。头孢他啶为3 代头孢菌素,多应用于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治疗,故该处方药物选择不合理,抗菌药物起点选择过高。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敏感性好、抗菌谱窄、安全性高的药物,以增强针对性,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预防增强耐药性。
用法用量不合理处方主要与主治医师用药习惯、儿童生理特点相关。小儿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口服用药依从性差,而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家属接受程度高,因而临床儿科门诊静脉给药方式居多。但小儿静脉给药易发生微循环损伤、过敏、热源反应、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低,临床对于儿科门诊应遵循“可口服用药则不静脉给药,可静脉注射则不静脉滴注”的原则。同时,儿科门诊静脉给药以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等为β-内酰胺酶类药物为主,具有较强时间依赖性,临床建议1 日多次给药,如8 h 或12 h 给药1 次。但医院儿科门诊静脉给药以静滴为主,且1 次/d,导致有效杀菌浓度维持时间较短,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单次大剂量给药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产生耐药菌株风险。因此,本研究建议临床应根据患儿体质量、年龄并结合说明书计算用药剂量,并在处方上说明给药理由。
诊断书未写全多为未写明疾病原因,而部分药物在应用时说明应对疾病进行全面、重点突出的综合性诊断,如头孢噻肟钠,若未写明疾病原因,则当做未进行诊断,会增加临床药师进行处方审核的难度,给临床药物管理带来困难,应引起重视。适应症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处方中所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作用、功能与临床实际诊断病情不相符合,同时存在部分无指征用药情况。临床应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系统诊断,明确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儿童门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进行整改:(1)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并切实落实,对药物处方进行定期检查,将药物监管及处方监督体系成为常态,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相关程序,确保医务人员严格遵守,以改善现状。(2)加强临床药师在临床中的作用。药师是处方审核的重要环节,应鼓励临床药师积极参与临床工作,进行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及时发现处方中不合理地方,并与处方医师进行沟通,从而减少不合理药方。(3)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增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次数,对手写版、电子版处方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医院儿科门诊存在部分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现象,临床应提高重视程度,积极进行针对性干预,确保儿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处方填写规范。